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血液流变学的临床应用与影响因素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血液流变学的临床应用与影响因素

张 雁,来 锦,杨孝菊,刘 莉,孙艳军 【期刊名称】承德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33)003 【总页数】4

【关键词】【关键词】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质量控制;影响因素 综述讲座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血管、血液组成的流变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新兴边缘学科,是研究血液及有形成分的流变特性、变化规律及在医学中应用的科学,其中全血黏度值是反映血液流变学基本特性的参数,也是反应血液黏滞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1]。在大面积人群普查中,可能检出一些表面健康但血液黏度或其他血液黏滞因素升高的人,从而对癌症、心脏病、外周动脉疾患、异常血红蛋白病及某些免疫系统疾病做出早期判断,发现机体的亚健康状态。刘更夫等[2]通过研究发现,亚健康男性组、女性组全血高切、低切表观黏度值、血浆黏度值、hct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引起血液黏度增高,表明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下降,聚集能力增强,机体微循环障碍,导致组织或器官的缺血、缺氧、代谢障碍,这一系列的异常改变发生在机体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即亚健康状态。因此,血流变学及相关指标升高是导致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因素之一。

1 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

临床医学研究中,血液流变学常用的检测指标主要有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红细胞变形、红细胞聚集、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等。

1.1 黏滞性指标 主要反映全血、血浆、血清红细胞内业的黏滞性,包括全血高、中、低剪切率下的表观黏度、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等。血液黏度是重要的综合性指标,血液黏度增大,血流阻力增大,血液流量和血液组织灌注降低,严重者可出现微循环障碍。测定血液黏度的目的在于借以对高黏滞综合征进行诊断、预防和治疗。

1.2 聚集性指标 主要反映血红细胞间的聚集难易程度,包括红细胞聚集率、电泳率、血沉、血沉方程K值、血小板黏附率等。红细胞聚集是粗略反映红细胞聚集程度的指标,此值越大表示红细胞越易聚集,红细胞聚集指数增大是导致低切全血黏度增高的主要原因[3]。临床上多种疾病可引起红细胞聚集性异常。炎症时,免疫球蛋白IgM增加,促使红细胞聚集性显著增强,其聚集指数显著增加。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的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增大。红细胞形成聚集体,使血液黏度升高,其升高的程度与红细胞聚集程度之间呈正相关。因此,红细胞聚集性增加,聚集程度增高,促使血液黏度增加,和可能伴有其他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导致血液流阻增大,甚至使某些毛细血管、微小静脉堵塞,组织血液灌注不足,造成缺血缺氧、组织中酸性物质增加,引起酸中毒,使红细胞聚集进一步增加,变形性减退,形成恶性循环。

1.3 红细胞刚性指标 是粗略反映红细胞变形性的参数,包括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等。红细胞变形指标是血液流变学的基本指标,许多疾病,例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缺铁性贫血、脑血栓、白血病、恶性肿瘤等等,其红细胞变形性降低,此数值越大,表示红细胞变形性越差,同时,也是全血高切黏度增高的原因之一。红细胞可变形性在血液循环中,尤其在微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病理状态下,红细胞变形性

减退至一定程度,超过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必将导致动脉中的全血黏度增高,红细胞聚集性增加,血液流阻增大,流量减小,微循环血流缓慢。红细胞由于变形性降低,很难通过比其双凹圆盘直径小的毛细血管。脾毛细血管最狭窄,变形能力差的红细胞最难通过。这些使微循环临界半径增大,微循环血液流阻增加,流量减少,影响微循环灌注,甚至造成微循环障碍。红细胞变形性的降低,不仅在一些缺血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且还是某些疾病的主要病因和重要的临床检测指标。

1.4 血液还原黏度指标 此数值扣除了红细胞压积对全血高切黏度的影响,便于对不同红细胞压积时红细胞变形性好坏的评价和判断红细胞压积对全血高切黏度的影响。

1.5 血浆纤维蛋白原 不同地区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正常值有所不同,而且血浆纤维蛋白原还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年龄每增加10岁,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约增加0.1g,女性稍高于男性。绝经后妇女的纤维蛋白原浓度显著增加。健康人移居高原地区时间较长后,其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会显著增高,并引起血浆黏度的增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对红细胞、血小板的聚集起桥联作用,使红细胞聚集性、血小板聚集性增加,从而导致全血黏度升高,血液处于高黏、高凝状态,血液流阻增加,严重者导致微循环障碍。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显著增高,使机体内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增高,同时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2 血液流变学检测的质量控制

2.1 仪器校准 血液流变学的检测质量控制主要是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的控制。选择合适检测血液黏度的标准仪器是临床血液流变学检测规范化的首要条件,仪器的校准是保证检测质量的关键。定期用标准油对仪器进行标定,每次标定

血液流变学的临床应用与影响因素

血液流变学的临床应用与影响因素张雁,来锦,杨孝菊,刘莉,孙艳军【期刊名称】承德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3)003【总页数】4【关键词】【关键词】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质量控制;影响因素综述讲座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血管、血液组成的流变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新兴边缘学科,是研究血液及有形成分的流变特性、变化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ew1c99hik0daes3y3831emx02sb8q00vmw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