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农牧区发展思路
调研报告
XX片区主要由XX村、XX村两个村构成,其中XX村下设两个村民小组(XX村村民小组、XX村村民小组),两个村均位于偏远牧区。XX片区平均海拔为4000米以上,属于高海拔高寒牧区,主要以养殖牦牛为主。
一、牦牛养殖现状 基本情况
二、牦牛养殖的发展思路
(一)转变养殖观念,开拓特色产品和新的市场 目前,牦牛养殖仍然以产乳为主,自给自足结合与少量市场供应的家庭式产出模式,以产肉为主的现代化牦牛产业还未形成规模,淘汰老龄牛是主要产肉方式,再加上当地牧民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视牦牛为神圣的象征,导致优质牦牛肉产品的开发程度低,导致牦牛业生产水平低下。所以,转变养殖观念,开拓特色产品和新的市场是牦牛产业化的必由之路,从肉乳低生产转向以肉为主的特色生产,充分利用犊牛早期生长优势,缩短牦牛饲养周期,当年屠宰,使牦牛犊肉产品形成当地的特色产品,开拓天然饲养、屠宰、加工一体化的新型养殖模式,结合暖季节的优质牧草和得天独厚的
自然环境,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饮食旅游产业,逐步建立多元化的牦牛养殖产业。
(二)修建暖棚牛舍,自然放养与补饲精料相结合的 高寒牧区气候条件比较恶劣,冬季漫长而寒冷,每年随牧草生长季节呈现出“夏壮、秋肥 、冬瘦、春乏”的体重变化规律,为了保障牦牛健康,提高生产性能,及时修建暖棚牛舍,尤其对越冬妊娠哺乳母牛要提供御寒挡雪设施是很有必要的。高寒牧区由于冬春牧草缺乏,已造成严重的减员、减产,夏季补饲青干草,冬季补饲青贮料、精料,使牦牛保暖、补料,既不失原始的品性,又可以扩大养殖规模,缩短养殖时间节省成本,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价值。
(三) 保护优良地方品种,复壮本地牦牛品质 在高寒草地生态和原始的放牧管理条件下,牦牛终年放牧,多代同群,近亲繁殖的自然繁育方式严重影响了优良地方品种,充分利用野牦牛适应性强、体格健壮、繁殖力强、抗病力强、早期生长发育快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复壮家养牦牛,通过对野牦牛进行驯化,人工饲养,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导入野牦牛血液,对家养牦牛进行提纯、复壮,是牦牛产业化经营的有效途径和必要手段。温家宝同志曾批示:“牦牛产业开发很有前景,但要注意运用科学技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这件事办好了,有利藏区经济发展……”,养殖量大,范围广,自然资源优势明显,结合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
候特点,通过选育、改良、复壮当地牦牛种群,传统放养与科学补饲并举,提高生产性能,扩大养殖规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企业投资,打造特色地方品牌,形成牦牛产业化发展,逐步提高牧区农牧民生产、生活质量,让牦牛真正成为藏区牧民致富。
三、牦牛的价值
牦牛产品具有原始风味和地方特色,而且肉质鲜嫩、营养丰富,热能足、口感好,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征,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有一定价值,牦牛乳含钙量高,营养价值丰富,无污染、纯天然,是牛乳中的佳品;牦牛绒素有“毛中黄金”之称,细软、柔顺、保暖性极好;牦牛皮是制革的上等原料;牦牛骨髓开发潜力巨大,价值最高,所属产品是国内外热销的保健食品,具有补钙、增强免疫力、抗衰老之功效。但我镇牦牛养殖仍然是传统模式,没有科学养殖体系,急需步入现代养殖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四、牦牛产品发展思路
(一)加大宣传力度。我镇XX片区地处偏远,缺乏畜牧流通的区位优势,存在着畜牧业增产不增收的局面,牦牛系列产品虽然为纯天然、无污染的优质高档产品,但因流通环节滞后,宣传不到位,使这一优势资源 未被外界广泛认知,必须加大牦牛系列产品流通环节的建设,通过目前较为
流行的抖音、公众号等自媒体对牦牛产品进行宣传。
(二)牦牛肉开发。目前,倾波片区牦牛肉主要为风干为牛肉干,或是直接对鲜牛肉进行售卖。加工层次低,且产品附加值较低,与市场脱节,使牦牛肉在市场失去竞争力。未能发挥有效效益。要不断加大对牦牛肉系列加工扶持力度,突出牦牛肉绿色无污染的特点,打造出牦牛肉的品牌。
(三)皮革及毛绒加工。针对我镇牧区对牦牛宰杀后皮毛就地乱扔无人问津的现状,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政策支持,邀请内地皮革专家,对牦牛皮进行分析适合做什么类型的产品。后采用合作社的方式将资源整合,通过对农牧民培训使其掌握相关生产技能,在通过政策扶持创立合作社,对牦牛皮毛进行加工生产出一系列皮毛制品。
(四)奶类加工。牦牛牛奶在西藏主要被加工为酥油,产品形式单一,加工层次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如有政策支持可开发出一系列乳制品如:奶粉、炼乳、奶制品饮料等产品,且高寒牧区牦牛为天然草场养殖天然无污染有着优质的奶源,可以为牦牛乳制品打入内地市场打下良好基础。
(五)开发研究基地建设。对牦牛系列产品进行研发,牦牛的血液、内脏、生物制品、牦牛骨髓等等进行研究开发出可生产加工的系列产品。如天然牛黄、牦牛骨髓制造壮骨粉等,针对研究成果对农牧民进行培训产品开发、 加工、销售相关知识,促进产业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