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机械设计基础名词解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机械设计基础名词解释

第零章绪论

1.机器: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原动机:将其他形式的能量变换为机械能的机器

工作机:利用机械能去变换或者传递能量,物料,信息的机器

2.机器的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动力部分,传动部分,控制部分,执行部分。

3.机械设计基础主要是研究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

4.机械设计是指规划和设计实现预期功能的新机械或者改进原有机械的性能。5.设计机械应满足的基本要求:良好的使用性能,安全,可靠耐用,经济,符合环保要求。

第一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

1.自由度:构件相对于参考坐标系的独立运动的数目。

2.运动副:两构件直接接触并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连接称为运动副。3.低副:两构件通过面接触组成的运动副称为低副。转动副:组成运动副的两构件只能在平面内相对转动,这种运动副称为转动副。移动副:组成运动副的两构件只能沿某一轴线相对移动,这种运动副称为转动副。

4.高副:两构件通过点或线接触组成的运动副称为高副。

5.机构运动简图:表明机构各构件间相对运动的关系的简化图形。6.复合铰链:两个以上构件在同一处用转动副连接就形成了复合铰链。7.局部自由度:与输出构件运动无关的自由度称为局部自由度。局部自由度的出现可以减少磨损。

8.虚约束:重复而对机构不起限制作用的约束称为虚约束。

虚约束对运动不起作用,但可以增加机构的刚性或使构件受力均衡。

9.瞬心:平面内做相对运动的两个构件,在任一瞬时,其相对运动可以看作是绕某一重合点的转动,该重合点称为速度瞬心,简称瞬心。

瞬心是两构件上绝对速度相同的重合点。如果两构件均为运动的,则其为相对瞬心。如果有一个静止,则其瞬心为绝对瞬心。

10.三心定理:作相对平面运动的三个构件共有三个瞬心,这三个瞬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第二章平面连杆机构

1.铰链四杆机构:全部用转动副相连的平面四杆机构

2.整转副:组成运动副的两个构件能做整周相对运动,该运动副称为整转副,否则称为摆转副。

3.曲柄:与机架组成整转副的连架杆摇杆:与机架组成摆转副的连架杆

4.有整转副的条件:最短杆与最长杆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整转副是由最短杆与其邻杆组成的

5.压力角:机构输出构件上作用的力F与该力作用点的绝对速度之间所夹锐角。6.传动角:压力角的余角。

7.死点位置:传动角为零的位置。(从动件与连杆共线处)8.最小传动角:主动件与机架共线处。

9.极位夹角:当输出构件在两个极位时,原动件所处两个位置之间所夹锐角。10.急回特性:平面连杆机构的原动件等速回转时,从动件空回行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工作行程的平均速度。

11.消除死点不良影响的方法:对从动曲柄施加外力,利用飞轮及构件自身的惯性作用使机构通过死点。

第三章凸轮机构

1.凸轮压力角:从动件在接触点的公法线方向与其速度方向所夹锐角。

2.增大凸轮基圆半径,会减小压力角。从动件正偏置,可以减小升程压力角,但回程压力角增大。

3.滚子半径的增大,则基圆半径增大,则可以减小压力角,但不会改变行程。4.刚性冲击:因加速度发生无穷大变化而引起的冲击称为刚性冲击。柔性冲击:因加速度发生线有限值突变而引起的冲击称为柔性冲击。5.当凸轮压力角大于临界压力角时,凸轮机构将发生自锁。

6.变尖现象:当理论廓线的曲率半径ρ与滚子半径r相等时,凸轮工作廓线曲率为零,将出现尖点,称为变尖现象。

失真现象:当理论廓线的曲率半径ρ小于滚子半径r时,凸轮工作廓线出现交叉,部分工作廓线无法加工,致使推杆不能按预期的运动规律运动,称为失真现象。

第四章齿轮机构

1.齿廓啮合定律:相互啮合的一对齿轮,在任一位置时的传动比都与其连心线O1O2被其啮合齿廓在接触点处的公法线所分成的两段成反比。2.节点:齿廓公法线与其连心线的交点

3.共轭齿廓:能按预定传动比规律相互啮合的一对齿廓。

4.传动的可分性:渐开线齿轮的基圆不会因为齿轮的位置的移动而改变,而当两轮实际安装中心距与设计安装中心距有变动时,不会影响传动比。5.模数:齿距P与π的比值

6.齿顶高系数:齿顶高与模数的比值。

7.顶隙:一对啮合传动的齿轮副中,一个齿轮的齿顶圆到另一个齿轮齿根圆的径向距离。

8.顶隙系数:顶隙与模数的比值。

9.标准渐开线齿轮:分度圆处的齿厚等于齿槽宽,且齿顶高与齿根高均为标准值的渐开线齿轮。(或者ha*,c*,α,m均为标准值,且分度圆处齿槽宽等于齿厚的齿轮。)

10.变位齿轮:用改变刀具相对位置的方法切制的齿轮称为变位齿轮。11.直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条件:模数相等,压力角相等。

斜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条件:法面模数相等,法面压力角相等,螺旋角绝对值相等。

蜗杆涡轮传动正确啮合条件:蜗杆的轴面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等于涡轮端面压力角和模数,且螺旋角相等。

12.啮合角:两齿轮在啮合传动时,其节点P的圆周速度方向与啮合线之间所夹锐角。

13.连续传动条件:前一对齿脱开啮合前后一对齿已经进入啮合。

匀速、连续、平稳地进行传动的条件:齿廓啮合定律,正确啮合条件,连续传动条件。

14.无侧隙啮合传动条件:一齿轮节圆齿厚等于另一齿轮节圆齿槽宽。

15.根切:用范成法加工时,刀具顶部切入了轮齿的根部,将齿根的渐开线齿廓切去一部分的现象。

原因:范成法切齿时,刀具齿顶线超过了理论啮合点N1,发生根切。16.采用等变位齿轮传动(X1=-X2),其啮合角等于分度圆压力角,中心距等于标准中心距,节圆与分度圆重合。采用正传动(X1+X2>0),此时啮合角大于分度圆压力角,中心距大于标准中心距。

采用负传动(X1+X2<0),此时啮合角小于分度圆压力角,中心距小于标准中心距。

17.渐开线的特性:

1)发生线在基圆上滚过的线段长度等于基圆上被滚过的圆弧长度2)渐开线上任意一点的法线恒切与基圆。

3)渐开线越接近基圆部分的曲率半径越小,在基圆上其曲率半径为零。4)渐开线的形状取决于基圆大小。5)基圆以内无渐开线。

18.节圆与分度圆的区别:节圆是一对齿轮在啮合传动时的两个相切做纯滚动的圆,分度圆是指单个齿轮具有标准模数和标准压力角,齿厚等于齿槽宽的圆。分度圆由齿轮的模数和齿数确定,在设计齿轮时已经确定。节圆不仅与分度圆的大小有关,而且与一对齿轮安装时的实际中心距有关。只有在标准安装时,节圆才与分度圆重合。

19.啮合角与压力角的区别:啮合角是指一对齿轮啮合时,其节点P的圆周速度方向与啮合线之间所夹锐角。压力角是指单个齿轮轮廓上某点所受正压力方向与该点速度方向所夹的锐角。相啮合的一对齿轮,按标准中心距安装时,其啮合角等于分度圆压力角。

20.当量齿轮:其为一假象齿轮,以所要研究的斜齿轮的法面模数为模数,法面压力角为压力角,其齿形就是该斜齿轮的法面近似齿形。

21.蜗杆传动的中间平面:过蜗杆轴线做平面垂直于涡轮轴线,该平面对于蜗杆是轴面,对于蜗轮是端面,这个平面称为蜗杆传动的中间平面。

第五章轮系

1.定轴轮系:传动时每个齿轮的几何轴线都是固定的,这种轮系称为定轴轮系。2.周转轮系:传动时,至少有一个齿轮的几何轴线绕另一齿轮几何轴线转动的轮系,称为周转轮系。

3.惰轮:不影响传动比,只起改变转向作用的齿轮称为惰轮。4.差动轮系:自由度为2的周转轮系,两个中心轮均能转动。5.行星轮:周转轮系中轴线变动的齿轮,既作自转又做公转。6.行星架:支撑行星轮自转和公转的构件。7.中心轮(太阳轮):周转轮系中轴线位置固定的齿轮。

8.转化轮系:根据相对运动原理,当给整个周转轮系加上一个绕轴线OH的大小为nH,方向与nH相反的公共转速(-nH)后,行星夹便静止不动,所有齿轮的几何轴线的位置全部固定,原来的周转轮系就成为了定轴轮系。这一假象的定轴轮系称为原来周转轮系的转化轮系。9.轮系的作用:实现相距较远的两轴之间的传动,实现变速传动,获得大传动比,合成和分解运动。

第六章间歇运动机构

1.间歇运动机构:能够将原动件的连续运动转化为从动件周期性时动时停运动的机构。

2.棘轮机构:用于将摇杆的周期性摆动转化为棘轮的单向间歇转动。棘爪工作条件:棘齿偏斜角φ大于棘齿与棘爪之间的摩擦角ρ。

3.槽轮机构:连续转动的主动轮利用圆柱销带动从动槽轮做间歇运动。

4.运动特性系数:在一个运动循环里,槽轮运动的时间tm对拨盘的运动时间t之比称为运动特性指数。

5.不完全齿轮机构:由普通渐开线齿轮机构演变而来的一种间歇运动机构,其中主动轮为只有一个齿或者几个齿的不完全齿轮,从动轮为正常齿和带有锁止弧的厚齿彼此相间地组成。

6.凸轮间歇运动机构:将凸轮连续转动转化为转盘的单向间歇转动。

第七章机械运转速度波动的调节

1.周期性速度波动:当机械动能做周期性变化时,机械主轴的角速度也做周期性变化,机械这种有规律的,周期性的速度变化称为周期性速度波动。

特征:在一个周期内,驱动力所作的输入功等于阻力所作的输出功是相等的;但在周期中的某段时间内,输入功不等于输出功,因而出现速度波动。调节方法:在机械中加上一个转动惯量很大的回转件-----飞轮。

2.非周期性速度波动:速度波动是随机的,不规则的,没有一定的周期,这种速度波动称为非周期性速度波动。

原因:驱动力所做的输入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等于阻力所做的输出功。调节方法:调速器。

第八章回转件的平衡

1.不平衡的原因:由于回转件的结构不对称,制造不精确或材质不均匀等因素,使整个回转件在转动时产生离心力系的不平衡,离心力系的合力和合力偶矩不等于零。

2.回转件平衡的目的:调整回转件的质量分布,使回转件工作时离心力达到平衡,以消除附加动压力,尽可能减轻有害的机械振动。3.静平衡(D:b>5):总质心与回转轴线重合,回转件的质量对回转轴线的静力矩为零,该回转件可以在任何位置保持静止,而不会自行转动,这种平衡称为静平衡。

静平衡条件:分布在该回转件上的各个质量的离心力(或质径积)的向量和等于零,即回转件的质心与回转轴线重合。4.动平衡(D:b<5):质量分布不在同一回转面内的回转件,只要分别在任选的两个回转面(即平衡平面或者校正平面)内各加上适当的平衡质量就能达到完全

平衡,这种类型的平衡称为动平衡。

动平衡条件:回转件上各个质量的离心力的向量和为零,而且离心力所引起的力偶矩的向量和也为零。

动平衡包含了静平衡的条件,故经动平衡的回转件一定也是静平衡。

5.静平衡试验法:利用静平衡架,找到不平衡质径积的大小和方向,并由此确定平衡质量的大小和位置,使质心移到回转轴线上而达到平衡,这种方法称为静平衡试验法。

6.动平衡试验法:令回转件在动平衡试验机上运转,然后在两个选定的平面上分别找出所需平衡的质径积的大小和方位,从而使回转件达到动平衡的方法称为动平衡试验法。

7.为什么短转子(D:b>5)的进行静平衡:对于轴向尺寸很小的回转件,可近似地认为其质量分布在同一平面内。因此,当回转件匀速转动时,这些质量产生的离心力构成同一平面内交汇于一点的力系,故进行静平衡。

为什么长转子(D:b<5)的进行动平衡,对于轴向尺寸较大的回转件,其质量分布不能近似地认为是在同一回转面内。这类回转件转动时所产生的离心力系不再是平面汇交力系,而是空间力系。因此单靠回转面内加一平衡质量的静平衡并不能消除这类回转件转动时的动不平衡。

第九章机械零件设计概论

1.失效:机械零件由于某些原因不能正常工作时,称为失效。2.破坏:机械零件由于发生解体(如断裂)或失去原有的几何形态(如塑性变形),称为破坏。3.工作能力:在不发生失效的条件下,零件所能安全工作的限度,称为工作能力。4.失效的形成:断裂或塑性变形,过大的弹性变形,工作表面的过度磨损或损伤,发生强烈的振动,连接的松弛,摩擦传动的打滑。

5.失去振动稳定性:当周期性干扰力的频率与轴的自振频率相等或接近时,就会发生共振,导致振幅急剧增大,这种现象称为失去振动稳定性。

6.振动稳定性:指零件在周期性外力强迫振动情况下不产生共振从而不会造成破坏的能力。

7.名义载荷:在理想的平稳工作条件下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称为名义载荷。8.计算载荷:载荷系数与名义载荷的乘积。

9.疲劳断裂特征:1)疲劳断裂的最大应力远比静应力下材料的强度极限低。2)不管是塑性材料还是脆性材料,其疲劳断裂口均表现为无明显的塑性变形的脆性突然断裂。3)疲劳断裂是损伤的累积。

10.疲劳断裂不同于一般静力断裂,它是损伤到了一定程度即裂纹扩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发生的突然断裂。所以疲劳断裂与应力循环次数密切相关。

11.影响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因素:应力集中,零件尺寸,表面状态,环境介质,加载顺序和频率等。

12.接触应力:若两个零件在受载前是点或线接触,受载后,由于变形其接触处为一小面积,通常此面积甚小而表层产生的局部应力却很大,这种应力称为接触应力。

13.磨损:运动副中,摩擦表面物质不断损失的现象称为磨损。耐磨性:零件抗磨损的能力。14.机械中磨损的主要形式:

机械设计基础名词解释

机械设计基础名词解释第零章绪论1.机器: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原动机:将其他形式的能量变换为机械能的机器工作机:利用机械能去变换或者传递能量,物料,信息的机器2.机器的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动力部分,传动部分,控制部分,执行部分。3.机械设计基础主要是研究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ev2w6efed9jajr88ky455t2h95x5500wb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