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周练试卷(第一次)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 D 8. A 15. B
2. D 9. A
3. C 10. C
4. D 11. D
5. B 12. B
6. A 13. A
7. D 14. D
?CaCl2+2NH3↑+2H2O ; 16. (1)2NH4Cl+Ca(OH)2?
(2)小 ;(3)有大量白烟产生 ;(4)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 ;(5)AC ; (6)c。
17. (1)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2)溶液的黄绿色褪去(或溶液褪色); SO2+Cl2+2H2O=4H++2Cl?+SO2?4 (3)溶液的紫色褪去(或溶液褪色);2H2S+SO2=3S+2H2O 还原性;有黄色沉淀生成 ;(4)将试管E在酒精灯上加热,溶液恢复红色 (5)吸收多余的SO2 防止倒吸
【解析】
1. 略 2. 略 3. 略 4.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浓硫酸性质的有关实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注意吸水性和脱水性的区别,易错选项是C。 【解答】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于水放热,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吸收浓盐酸中的水分(同时放热)导致浓盐酸浓度增大而加强其挥发性,浓硫酸和盐酸都是强酸,该实验体现浓盐酸的挥发性和浓硫酸的吸水性,故A错误;
B.常温下浓硫酸和Cu不反应,所以没有明显现象,故B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五水硫酸铜中的结晶水而使五水硫酸铜变为无水硫酸铜,
第1页,共6页
固体由蓝色变为白色,该实验为化学变化,故C错误;
D.浓硫酸能将有机物中的H、O原子以2:1水的形式脱去而体现脱水性,还将蔗糖氧化为碳单质而体现强氧化性,同时还生成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故D正确。 故选D。
5. 略
6. 解: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饱和Na2CO3溶液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都反应,所
以不能除杂,二氧化硫具有强还原性,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CO2气体不反应,所以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硫, 故选:A。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硫,利用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亚硫酸的酸性大于碳酸来分析. 本题考查气体的除杂,根据杂质的性质确定除杂剂,侧重分析及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7. 解:A.SO2+Na2CO3=Na2SO3+CO2,无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
错误;
B.SO2+2H2S=2H2O+3S↓中二氧化硫的硫元素化合价降低,体现氧化性,故B错误; C.SO2+2NaOH=Na2SO3+H2O,无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SO2+2H2O+Cl2=H2SO4+2HCl中二氧化硫的硫元素化合价升高,体现还原性,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化合价的升高为还原剂体现还原性判断。
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元素化合价变化来确定SO2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
8. 【分析】
本题考查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常见气体的性质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试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解答】
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既不能与水反应,也不易溶于水,据此进行解答. A.NO不与水反应,也不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故A正确;
B.二氧化硫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因此二氧化硫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B错误。 C.NH3极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C错误; D.NO2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D错误。 故选A。
第2页,共6页
9. 【分析】
本题考查了氨气、铵盐、硝酸以及氮的氧化物的性质,熟悉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巩固。 【解答】
①氨很容易液化,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物质的温度急剧下降,所以氨常用作制冷剂,故①正确;
②可用铁、铝制容器盛装浓硝酸,但不能装稀硝酸,故②错误;
③氨气极易溶于水,能够使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气压差,所以能够形成喷泉实验,故③正确;
④NO难溶于水,故④错误;
⑤铵盐受热分解,分解产物与铵盐种类、分解温度有关,不一定生成氨气,如硝酸铵受热分解可以生成氮气,故⑤错误;
⑥溴蒸气和NO2气体都可氧化KI生成碘单质,都可使淀粉KI试纸变蓝色,不能检验,应用水或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故⑥错误; 故选A。
10. 【分析】
本题考查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比较简单。 【解答】
A.氮的氧化物包括NO、N2O、NO2、N2O3、N2O4、N2O5等,A项错误; B.NO,N2O4等均为无色气体,B项错误; C.氮的氧化物均有毒,C项正确;
D.NO在空气中易被O2氧化为NO2,D项错误。
11.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浓硝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吸水性、难挥发性、酸性等性质,浓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易挥发性、酸性等性质,据此解答。 【解答】
A.常温下浓硫酸、浓硝酸都能与铝发生钝化,二者都可以用铝制容器贮存,故A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硝酸具有挥发性,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浓硫酸溶液的质量增重,浓硝酸溶液质量减轻,故B错误; C.常温下浓硫酸与铜不反应,故C错误;
D.因浓硝酸具有挥发性,溶质减少,浓度减小,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剂增加,溶质
第3页,共6页
不变,浓度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12. 【分析】
本题考查氮的固定,掌握氮的固定的概念和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关键,题目较基础。 【解答】
氮的固定是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
A.工业上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属于氮的固定,故A不选;
B.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是氮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不属于氮的固定,故B选;
C.豆科植物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氨,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属于氮的固定,故C不选;
D.雷电时,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NO,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属于氮的固定,故D不选。
13. 略 14. 【分析】
本题考查了硫酸根离子的检验,重点考查干扰离对子硫酸根检验的影响。 【解答】
A.滴加BaCl2有白色沉淀,不一定含硫酸根,如果原溶液含有银离子,可以生成白色沉淀,如果含碳酸根也可以生成白色沉淀,故A错误;
B.加HCl酸化的BaCl2有白色沉淀,如果原溶液中含银离子,也会产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故B错误;
C.滴加硝酸酸化的Ba(NO3)溶液有白色沉淀,如果原溶液中含有亚硫酸根离子,加入硝酸会把亚硫酸根离子氧化为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为白色沉淀硫酸钡,故C错误; D. 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正确方法是先加入稀盐酸排除银离子的干扰,再加入氯化钡有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存在硫酸根,故D正确。 故选D。
15.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侧重与物质的检验和鉴别,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实验方案要严密。 【解答】
A.Na+的焰色反应为黄色,故A错误;
第4页,共6页
+
B.滴入NaOH溶液后,加热,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生成氨气,可证明含有NH4,
故B正确;
C.检验SO2?4,应该先加稀盐酸排除干扰,否则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生成的沉淀也可能为AgCl,故C错误;
D.检验Cl?,应该先加稀硝酸排除干扰,若不加稀硝酸,如果有CO2?3也能生成沉淀,故D错误。 故选B。
16.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氨气制备、净化、收集等基础知识,以实验室中氨气的制取为载体考查了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CaCl2+2NH3↑+2H2O;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NH4Cl+Ca(OH)2?
(2)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极易溶于水,故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3)浓盐酸易挥发出HCl气体,遇到氨气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小颗粒而形成白烟; (4)氨气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是弱碱,故氨气遇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5)氨气是碱性气体,不能用酸性干燥剂进行干燥,故选A、C; (6)氧化钙与浓氨水反应不需要加热,故选c。 故答案
(1)2NH4Cl+Ca(OH)
2
??CaCl2
+2NH3↑+2H2O ;
(2)小 ;(3)有大量白烟产生 ;(4)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 ;(5)AC ; (6)c。
17. 【分析】
本题考查气体的制备以及性质探究、离子方程式书写、实验现象描述以及尾气的处理等,解答这类问题应明确二氧化硫的制备原理以及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等,试题难度不大。 【解答】
(1)根据装置图分析可知装置A中盛放浓硫酸和亚硫酸钠仪器的名称分别是分液漏斗和圆底烧瓶;
(2)浓硫酸与Na2SO3发生反应: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SO2能使氯水褪色,二氧化硫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在反应中SO2表现还原性,SO2与装置D中的H2S发生反
第5页,共6页
应:SO2+2H2S=3S↓+2H2O,从而使溶液变浑浊,有黄色沉淀生成 ,该反应中SO2表现氧化性;
(4)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加热后溶液又恢复红色,说明SO2与品红溶液的作用具有可逆性,对应的操作为将试管E在酒精灯上加热,溶液恢复红色;
(4)由于二氧化硫直接排放至空气中易引起污染,所以装置F用于吸收多余的SO2,因为SO2易与NaOH溶液反应,采用倒扣漏斗可防止液体倒吸。
第6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