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mTypemax:HL一>data; //3分 LNOde*p=HI一>next; //4分 while(P!:NULL){ //7分
if(max
data)max=p一>data; p=p一>next; }
returnmax; //8分 }
数据结构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 数据结构是一门研究非数值计算的程序设计问题中计算机的 操作对象 以及它们之间的 关系 和运算等的学科。 2. 数据结构被形式地定义为(D, R),其中D是 数据元素 的有限集合,R是D上的 关系 有限集合。 3. 数据结构包括数据的 逻辑结构 、数据的 存储结构 和数据的 运算 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4. 数据结构按逻辑结构可分为两大类,它们分别是 线性结构 和 非线性结构 。
5. 线性结构中元素之间存在一对一关系,树形结构中元素之间存在一对多关系,图形结构中元素之间存在多对多关系。
h
3 / 18
6. 在线性结构中,第一个结点 没有 前驱结点,其余每个结点有且只有 1个前驱结点;最后一个结点 没有 后续结点,其余每个结点有且只有1个后续结点。
7. 在树形结构中,树根结点没有 前驱 结点,其余每个结点有且只有 1 个前驱结点;叶子结点没有 后续 结点,其余每个结点的后续结点数可以任意多个 。
8. 在图形结构中,每个结点的前驱结点数和后续结点数可以 任意多个 。
9.数据的存储结构可用四种基本的存储方法表示,它们分别是顺序 、 链式 、 索引 和 散列 。 10. 数据的运算最常用的有5种,它们分别是插入 、 删除、修改、 查找 、排序。 11. 一个算法的效率可分为 时间 效率和 空间 效率。
12. 在顺序表中插入或删除一个元素,需要平均移动 表中一半元素,具体移动的元素个数与 表长和该元素在表中的位置 有关。 13. 线性表中结点的集合是 有限 的,结点间的关系是 一对一 的。
14. 向一个长度为n的向量的第i个元素(1≤i≤n+1)之前插入一个元素时,需向后移动 n-i+1 个元素。 15. 向一个长度为n的向量中删除第i个元素(1≤i≤n)时,需向前移动 n-i 个元素。
16. 在顺序表中访问任意一结点的时间复杂度均为 O(1) ,因此,顺序表也称为 随机存取 的数据结构。 17. 顺序表中逻辑上相邻的元素的物理位置 必定相邻。单链表中逻辑上相邻的元素的物理位置 不一定 相邻。 18.在单链表中,除了首元结点外,任一结点的存储位置由 其直接前驱结点的链域的值 指示。 19. 在n个结点的单链表中要删除已知结点*p,需找到它的前驱结点的地址,其时间复杂度为O(n)。
20. 向量、栈和队列都是 线性 结构,可以在向量的 任何 位置插入和删除元素;对于栈只能在 栈顶 插入和删除元素;对于队列只能在 队尾 插入和 队首 删除元素。
21. 栈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允许插入和删除运算的一端称为 栈顶 。不允许插入和删除运算的一端称为 栈底 。 22. 队列 是被限定为只能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运算,在表的另一端进行删除运算的线性表。
23. 不包含任何字符(长度为0)的串 称为空串; 由一个或多个空格(仅由空格符)组成的串 称为空白串。 24. 子串的定位运算称为串的模式匹配; 被匹配的主串 称为目标串, 子串 称为模式。
25. 假设有二维数组A6×8,每个元素用相邻的6个字节存储,存储器按字节编址。已知A的起始存储位置(基地址)为1000,则数组A的体积(存储量)为 288 B ;末尾元素A57的第一个字节地址为 1282 ;若按行存储时,元素A14的第一个字节地址为 (8+4)×6+1000=1072 ;若按列存储时,元素A47的第一个字节地址为 (6×7+4)×6+1000)=1276 。 26. 由3个结点所构成的二叉树有 5 种形态。
27. 一棵深度为6的满二叉树有 n1+n2=0+ n2= n0-1=31 个分支结点和 2 =32 个叶子。 注:满二叉树没有度为1的结点,所以分支结点数就是二度结点数。 28. 一棵具有257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它的深度为 9 。 ( 注:用? log2(n) ?+1= ? 8.xx ?+1=9
29.设一棵完全二叉树有700个结点,则共有 350 个叶子结点。 答:最快方法:用叶子数=[n/2]=350
30. 设一棵完全二叉树具有1000个结点,则此完全二叉树有 500 个叶子结点,有 499 个度为2的结点,有 1 个结点只有非空左子树,有 0 个结点只有非空右子树。
答:最快方法:用叶子数=[n/2]=500 ,n2=n0-1=499。 另外,最后一结点为2i属于左叶子,右叶子是空的,所以有1个非空左子树。完全二叉树的特点决定不可能有左空右不空的情况,所以非空右子树数=0.
31.在数据的存放无规律而言的线性表中进行检索的最佳方法是 顺序查找(线性查找) 。
32. 线性有序表(a1,a2,a3,…,a256)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对一个给定的值k,用二分法检索表中与k相等的元素,在查找不成功的情况下,最多需要检索 8 次。设有100个结点,用二分法查找时,最大比较次数是 7 。
33. 假设在有序线性表a[20]上进行折半查找,则比较一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1;比较两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 2 ;比较四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 8 ;平均查找长度为 3.7 。
解:显然,平均查找长度=O(log2n)<5次(2)。但具体是多少次,则不应当按照公式 ASL?n?1m
log2(n?1)来计算(即(21×log221)/20=4.6次并不正确!)。因为这是在假设n=2-1的情况下推导出来的公式。n5
6-1
应当用穷举法罗列:
全部元素的查找次数为=(1+2×2+4×3+8×4+5×5)=74; ASL=74/20=3.7 !!!
4 / 18
34.折半查找有序表(4,6,12,20,28,38,50,70,88,100),若查找表中元素20,它将依次与表中元素 28,6,12,20 比较大小。
35. 在各种查找方法中,平均查找长度与结点个数n无关的查找方法是 散列查找 。 36. 散列法存储的基本思想是由 关键字的值 决定数据的存储地址。 二、判断正误(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勾,反之打叉) ( × )1. 链表的每个结点中都恰好包含一个指针。
答:错误。链表中的结点可含多个指针域,分别存放多个指针。例如,双向链表中的结点可以含有两个指针域,分别存放指向其直接前趋和直接后继结点的指针。
( × )2. 链表的物理存储结构具有同链表一样的顺序。错,链表的存储结构特点是无序,而链表的示意图有序。
( × )3. 链表的删除算法很简单,因为当删除链中某个结点后,计算机会自动地将后续的各个单元向前移动。错,链表的结点不会移动,只是指针内容改变。
( × )4. 线性表的每个结点只能是一个简单类型,而链表的每个结点可以是一个复杂类型。 错,混淆了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链表也是线性表!且即使是顺序表,也能存放记录型数据。 ( × )5. 顺序表结构适宜于进行顺序存取,而链表适宜于进行随机存取。 错,正好说反了。顺序表才适合随机存取,链表恰恰适于“顺藤摸瓜” ( × )6. 顺序存储方式的优点是存储密度大,且插入、删除运算效率高。
错,前一半正确,但后一半说法错误,那是链式存储的优点。顺序存储方式插入、删除运算效率较低,在表长为n的顺序表中,插入和删除一个数据元素,平均需移动表长一半个数的数据元素。 ( × )7. 线性表在物理存储空间中也一定是连续的。
错,线性表有两种存储方式,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后者不要求连续存放。
( × )8. 线性表在顺序存储时,逻辑上相邻的元素未必在存储的物理位置次序上相邻。
错误。线性表有两种存储方式,在顺序存储时,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在存储的物理位置次序上也相邻。 ( × )9. 顺序存储方式只能用于存储线性结构。
错误。顺序存储方式不仅能用于存储线性结构,还可以用来存放非线性结构,例如完全二叉树是属于非线性结构,但其最佳存储方式是顺序存储方式。(后一节介绍)
( × )10. 线性表的逻辑顺序与存储顺序总是一致的。 错,理由同7。链式存储就无需一致。
( × )11. 线性表的每个结点只能是一个简单类型,而链表的每个结点可以是一个复杂类型。 错,线性表是逻辑结构概念,可以顺序存储或链式存储,与元素数据类型无关。 ( × )12. 在表结构中最常用的是线性表,栈和队列不太常用。 错,不一定吧?调用子程序或函数常用,CPU中也用队列。
( √ )13. 栈是一种对所有插入、删除操作限于在表的一端进行的线性表,是一种后进先出型结构。 ( √ )14. 对于不同的使用者,一个表结构既可以是栈,也可以是队列,也可以是线性表。 正确,都是线性逻辑结构,栈和队列其实是特殊的线性表,对运算的定义略有不同而已。 ( × )15. 栈和链表是两种不同的数据结构。
错,栈是逻辑结构的概念,是特殊殊线性表,而链表是存储结构概念,二者不是同类项。 ( × )16. 栈和队列是一种非线性数据结构。
错,他们都是线性逻辑结构,栈和队列其实是特殊的线性表,对运算的定义略有不同而已。 ( √ )17. 栈和队列的存储方式既可是顺序方式,也可是链接方式。
( √ )18. 两个栈共享一片连续内存空间时,为提高内存利用率,减少溢出机会,应把两个栈的栈底分别设在这片内存空间的两端。
( × )19. 队是一种插入与删除操作分别在表的两端进行的线性表,是一种先进后出型结构。
错,后半句不对。
( × )20. 一个栈的输入序列是12345,则栈的输出序列不可能是12345。 错,有可能。
( √ )21. 若二叉树用二叉链表作存贮结构,则在n个结点的二叉树链表中只有n—1个非空指针域。 ( × )22.二叉树中每个结点的两棵子树的高度差等于1。
5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