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时间:2013-08-26 主备人:刘娟 课型:新授
【课标要求】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学习目标】1.掌握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思想及其宗教改革的史实和影响。
2.通过学习进一步把握经济决定政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增强透过现象把握历史的能力。 【思考题】
1、 宗教改革首先发生于德国的原因?
2、 因行称义、因信称义和“信仰得救”异同? 【思维拓展】
1.如何理解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学说体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提示:马丁?路德强调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需要教会作为中介。它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民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从而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2.加尔文宗教改革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色彩的?
提示:加尔文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以此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主张先定论,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和教会的作用。在思想上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重点突破】
一、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异同及联系
突破提示:抓住历史事件的三个基本要素分析
此类比较属于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是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性质、影响等方面确定。确定比较项目后,逐条分别比较。 1.相同:
(1)都是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在思想形态上的反映。 (2)都将斗争矛头指向封建社会。
(3)都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4)都是反对封建秩序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2.不同:
(1)指导思想上:文艺复兴的本质是热爱人和自然,把宗教放在次要地位,肯定人性,反对 神权;宗教改革则仍以来世观念为基础,将灵性置于物质之上,强调信仰和服从,承认神 的存在。
(2)形式上: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在“复兴”古典文化形式下,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
宗教改革是新兴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3)群众基础上:文艺复兴是贵族运动;宗教改革是民众运动。
(4)实质和影响上: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革命,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宗教改革不仅是思想领域的斗争,更是宗教外衣下的新兴资产阶级反对以罗马天主教会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运动,它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开辟了道路。 3.联系
(1)文艺复兴是宗教改革的理论准备,没有文艺复兴对封建神学世界观的冲击,就不会有资产阶级反封建的实际行动。(2)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实践和深化,它集中反对罗马天主教会,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使宗教自由逐渐盛行,为进一步解放人们思想,促进近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一个更加有利社会环境。 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含义。
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三、加尔文教、路德教作为新教,其“新”的含义主要表现
(1)反对罗马教皇对各国教会的控制,即摆脱了罗马教会的控制。 (2)《圣经》为信仰的最高准则或依据,不承认教会享有解释教义的绝对权威。 (3)最主要的是强调个人直接与上帝相通,即信仰得救,不必由神甫作中介。
1
【巩固练习】
1.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思想大师,把人文主义当作自己的旗帜,颂扬“人”,蔑视“神”,赞美人性,贬抑“神性”,提倡“人权”,否定“神权”。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在于 A.天主教会宣扬神权封建思想 B.资产阶级个人私欲的膨胀
C.资本主义萌芽推动下,资产阶级要求反对封建束缚,以提高自己的政治、经济地位 D.资产阶级强调人性至上,反对宗教信仰
2.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其含义是 A.它没有把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全部复兴出来B.它没有将古代文化古为今用 C.它没有准确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D.它只是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
3.恩格斯说:“意大利是一个典型国家,自从现代世界的曙光在那里升起的那个时代以来,它产生过许多伟大人物。”这里的“许多伟大人物”不包括
A.彼特拉克 B.苏格拉底 C.薄伽丘 D.但丁 4、下列各项,体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同点的是
A.主张禁欲主义 B.推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C.矛头直指教皇 D.有利于资本主义兴起 5、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A重视人价值和尊严B反对神学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 C 反对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D反对中业纪的蒙昧主义\\
6、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 A、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说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 C、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D、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创立
7、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阐述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使基督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8、下列有关宗教改革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①摧毁了西欧封建势力②有力地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③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④促进了西欧民族文化的发展 A ②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
9、《十日谈》的一则故事:一个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年轻漂亮的姑娘。青年问父亲这些是什么东西,虔诚信奉天主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低头看地面,不要看他们。谁知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薄伽丘用这则故事想说明的是
A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B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 C将女人比作祸水很愚蠢D青年人从来不盲从盲信 10、(2012?广东文综卷?18)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11、对右图反映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揭示教皇的荒淫无度 B.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C.应出自天主教会之手 D.揭露人性的虚伪贪婪
12.马丁·路德指出,主教的权柄与政
A.否定主教在宗教领域的地位 B.强调世俗权力的优越性
府的权柄“都有上帝的命令,所以应当尽心尊敬、重视,看为上帝所赐世人最大的福分”。对此理解正确是
2
C.论证教权与世俗权力的对等地位 D.反对教权对世俗权力的遵从
13.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14.有人提出这样的质问:“罗马教皇有什么权利强行规定波西米亚农民与英格兰自由民必须用哪国语言A.古希腊的智者 B.14世纪的人文主义者 C.16世纪的宗教改革家 D.理性主义的启蒙思想家 15.1536年,加尔文出版了《基督教原理》一书。他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对加尔文这一观点理解错误的是
A代表了早期资产阶级要求 B再现人文主义精神的一面C否定对教皇的盲从 D肯定天主教会精神统治地位 16.“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也不需要由教士举行仪式。他主张“从头到脚”改良教会。上述观点主要反映了马丁·路德的思想是
A.极力反对教会神学 B.天主教徒不应盲从教会说教C主张简化宗教仪式D.虔诚信仰并与上帝直接对话 17.“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A.要求废除天主教及其教会 B.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C.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辩护 D.为资本主义社会描绘了蓝图
18、.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教会权威 19、(广东省揭阳市2011届高三一模文综)宣传“不在乎《圣经》之外设计的律礼”,并导致“权力由教会向政府转移”的历史事件是
A、14世纪的文艺复兴 B、16世纪的宗教改革C、1688年的“光荣革命”D、18世纪的启蒙运动 20、下列关于“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的叙述和其所对应的历史时期,不正确的是
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祈祷,必须以何等精神学习耶稣的教诲,必须为自己的放纵付出多少的代价……”这里的“人”最可能是
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这种观点
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路德早就指明了这种愚昧暴行的徒劳性质:“异端绝对不能用物质的力量镇压或者压制下去,而只能用上帝的话进行争辩。” ——[奥]斯蒡芬·茨威格《异端的权利》
材料二 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终于使原始基督教中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得以发扬光大。……德文圣经先后被译成法语、英语、匈牙利语、芬兰语等多种民族语言。可以说,民族语言的圣经版本,完全粉碎了天主教会束缚圣经的这把“拉丁锁”——拉丁语。因此,民族语言在宗教领域的深入,是对天主教会传统权威的侵犯和否定。从此,罗马教廷和天主教会彻底丧失了对中欧、北欧和西欧的精神、文化的支配权。 ——陈永麟《马丁·路德的圣经研究与翻译》 请回答
⑴根据史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归纳路德“异端”思想的内容及矛头指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