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7(小时)
此人往返一次平均每小时行的路程是:
120÷7≈17.14(千米)
综合算式:
60×2÷(60÷20+60÷15)
=120÷(3+4) =120÷7 ≈17.14(千米) 答略。
*例11 有两块棉田,平均亩产皮棉91.5千克。已知一块田是3亩,平均亩产皮棉104千克。另一块田是5亩,求这块田平均亩产皮棉多少千克?(适于四年级程度)
解:两块棉田皮棉的总产量是:
91.5×(3+5)=732(千克)
3亩的那块棉田皮棉的产量是:
104×3=312(千克)
另一块棉田皮棉的平均亩产量是:
(732-312)÷5
=420÷5 =84(千克) 综合算式:
[91.5×(3+5)-104×3]÷5
=[732-312]÷5
=420÷5 =84(千克) 答略。
*例12 王伯伯钓鱼,前4天共钓了36条,后6天平均每天比前4天多钓了5条。问王伯伯平均每天钓鱼多少条?(适于四年级程度)
解(1):题中前4天共钓36条已知,后6天共钓鱼:
(36÷4+5)×6
=14×6 =84(条)
一共钓鱼的天数是:
4+6=10(天)
10天共钓鱼:
36+84=120(条)
平均每天钓鱼:
120÷10=12(条)
综合算式:
[36+(36÷4+5)×6]÷(4+6)
=[36+84]÷10 =120÷10 =12(条) 答略。
解(2):这道题除用一般方法解之外,还可将后6天多钓的鱼按10天平均后,再加上原来4天的平均钓鱼数。
(5×6)÷(4+6)+36÷4
=3+9 =12(条)
答:王伯伯平均每天钓鱼12条。
例13 一个小朋友爬山,上山速度为每小时2千米,到达山顶后立即按原路下山,下山速度为每小时6千米。这个小朋友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多少?(适于四年级程度)
解:本题的总数量是上山、下山的总路程,题中没有说总路程是多少。假设上山的路程是1千米,那么下山的路程也是1千米,上山、下山的总路程是2千米。
本题的总份数是上山、下山总共用的时间。
上山、下山总共用的时间是:
所以,上山、下山的平均速度是:
答略。
例14 某厂一、二月份的平均产值是1.2万元,三月份的产值比第一季度的平均月产值还多0.4万元。这个工厂三月份的产值是多少万元?(适于四年级程度)
解:此题数量关系比较隐蔽,用“总数量÷总份数”的方法做不出来。作图(34-1)。从图34-1可以看出,一、二月份的平均产值都是1.2万元。题中说“三月份的产值比第一季度的平均月产值还多0.4万元”,那么三月份的产值一定比一、二月份的平均产值要高,所以图34-1中表示三月份产值的线段比表示一、二月份平均产值的线段长。
第一季度的平均产值是多少万元呢?
我们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把图34-1中三月份的0.4万元平均分成2份,分别加到一、二月份的产值上,这样就得到第一季度的平均产值了。
1.2+0.4÷2=1.4(万元)
因为三月份的产值比第一季度的平均月产值还多0.4万元,所以三月份的产值是:
1.4+0.4=1.8(万元)
综合算式:
1.2+0.4÷2+0.4
=1.4+0.4 =1.8(万元) 答略。
*例15 苹果2千克卖2元钱,梨3千克卖2元钱。把每一筐15千克的梨、苹果各一筐掺到一起,按2元钱2.5千克来卖,是挣钱,还是赔钱?按照前面的标准价计算差了多少元?(适于四年级程度)
解:苹果的单价是每1千克1元钱,梨的单价是每1千克2/3元,混合后每1千克混合水果的价钱应当是:
因为是把每一筐15千克的梨、苹果各一筐掺合到一起,所以混合的水果一共是30千克,这30千克水果要少卖钱:
答:混合后是赔钱,照标准价差了1元钱。
*例16 三块小麦实验田的平均亩产量是267.5千克。已知第一块地是3亩,平均亩产量是275千克;第二块是5亩,平均亩产量是285千克;而第三块地的平均亩产量只有240千克。第三块地是多少亩?(适于四年级程度)
解:第三块地的亩产量比总平均亩产量低:
267.5-240=27.5(千克)
每亩低27.5千克,需要第一、二两块地可拿出多少千克来填补呢?
(275-267.5)×3+(285-267.5)×5
=7.5×3+17.5×5 =22.5+87.5 =110(千克)
110千克中含有多少个27.5千克,第三块地就是多少亩。
110÷27.5=4(亩)
综合算式:
[(275-267.5)×3+(285-267.5)×5]÷(267.5-240) =[22.5+87.5]÷27.5 =110÷27.5 =4(亩) 答:第三块地是4亩。
第三十五讲 解行程问题的方法
已知速度、时间、距离三个数量中的任何两个,求第三个数量的应用题,叫做行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