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
显然,有源迟后-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同时是一个典型的PID控制器,式中:KP为比例系数,Ti 积分时间常数,Td为微分时间常数。 (二)迟后-超前校正装置的极点及频率特性 根据迟后-超前装置的传递函数,可得到其频率特性:
(6-17)
其对应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分别为:
(6-18)
图6-14
(6-19)
根据上面二式可分别画出其零、极点分布图、极坐标图、伯德图。从图中看出,因 迟后部分的零极点更靠近原点,使系统的静态性能得到改善。 从图6-13和6-14可以看出当
变化时,迟后-超前校正装置起超前作用,而当
,
变化时,校正装置起迟后作用。由下列Matlab语句可得到其伯德图:
alpha=[0.1:0.1:0.5]; T1=1;T2=5;
Gc=tf([T1,1],[alpha*T1,1])*tf([alpha*T2,i],[T2,1]); [x0,y0,w]=bode(Gc);[x,y]=bode_asymp(Gc,w); subplot(211),semilogx(w,20*log10(x0(:)),x,y) subplot(212),semilogx(w,y0(:)) 同时,容易计算相角为零的频率 为:
(6-20)
可见,迟后-超前校正装置是超前装置和迟后装置的组合。
6.3 基于频率法的串联校正设计
6.3.1 超前校正
用频率法对系统进行超前校正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所加的校正装置的相位超前特性来增大系统的相位裕量,改变系统开环频率特性,并要求校正网络最大的相位超前角
出现在系
统新的剪切频率处,使校正后系统具有如下特点:低频段的增益满足稳态精度的要求,中频段对数幅频特性的 斜率为
,并具有较宽的频带,使系统具有满意的动态性能,
高频段要求幅值迅速衰减,以减少噪声的影响。
用频率法对系统进行串联超前校正的一般步骤可分为:
1)根据稳态误差的要求,确定系统的开环增益K,并据此画出未校正系统的伯德图,并测出其相位裕量 。
2)由期望的相位裕量值 ,计算超前校正装置应提供的相位超前量 ,即
式中的ε是用于补偿因超前校正装置的引入,使系统的剪切频率增大而导致未校正系统相角迟后量的增加。ε值可以这样估计的:如果未校正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在剪切频率处的斜率为
。
3)根据所确定的最大相位超前角
,按式(6—8)算出相应的 值,即
,一般取
;如果该频段的斜率为
,则取
4)计算校正装置在 处的幅值 (参见图6—5)。由未校正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图,
求得其幅值为
。
处的频率,则该频率 就是校正后系统的开环剪切频率 ,即
5)确定校正网络的转折频率 和 。
, (6—11)
6)画出校正后系统的伯德图,并验算相位裕量是否满足要求?如果不满足,则需增大 值,从步骤3)开始重新进行计算,直到满足要求。
串联超前校正有如下特点;
1)这种校正主要对未校正系统中频段的频率特性进行校正,使校正后中频段幅值的斜率为 ,且有足够大的相位裕量。 2)超前校正会使系统瞬态响应的速度变快。由例6—1可知,校正后系统的剪切频率由未校正前的6.3增大到9。这表示校正后系统的频带变宽,瞬态响应的速度变快;但系统抗高频噪声的能力也变差。
3)虽然超前校正一般能较有效地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但当未校正系统的相频特性曲线在剪切频率 附近急剧地下降时,若用单级的超前校正网络去校正,收效不大。因为校正后系统的剪切频率向高频段移动。在新的剪切频率处,由于未校正系统的相角迟后量过大,因而用单级的超前校正网络难于获得较大的相位裕量。此时可采用多级串联校正。 6.3.2 迟后校正
根据迟后校正网络具有低通滤波器的特性,因而当它与系统的不可变部分
串联时,它
对频率特性的低频段影响甚微,但会使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中频和高频段增益降低,剪切频率 减小,从而有可能使系统获得足够大的相位裕量。由此可见,迟后校正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使系统同时满足动态和静态性能的要求。
不难看出,迟后校正的不足之处是:校正后系统的剪切频率 会减小,频带变窄,瞬态响应速度变慢;同时,在剪切频率 处,迟后校正网络会产生一定的相角迟后量。为此,
应尽可能地减少迟后角。理论上可选取 的两个转折频率 、 比 越小越好,但考
虑到物理实现上的可行性,一般取 ~ 为宜。
根据上述分析,用频率法对系统进行迟后校正的一般步骤为:
1)根据给定静态误差系数的要求,计算系统的开环增益K。并画出未校正系统的伯德图,求出相应的相位裕量和增益裕量。
2)在已作出的相频曲线上寻找一个频率点,要求在该点处的开环频率特性的相角为:
以这一频率作为校正后系统的剪切频率 。上式中,γ为系统所要求的相位裕量,ε是补偿因迟后网络的引入而在剪切频率 处产生的相位迟后量,工程上可取 。 3)设未校正系统在 处的幅值等于20lgβ,据此确定迟后网络的β值。据此可保证在剪切频率 处,校正后开环系统的幅值为0。
4)选择迟后校正网络中的一个转折频率
。
~ ,则另一个转折频率为
5)画出校正后系统的伯德图,并求出校正后系统的相位裕量。校核设计指标,如果不满足要求,则可通过改变T值,重新设计迟后校正网络。 6.3.3 迟后-超前校正
如果未校正系统为不稳定,或对校正后系统的动态和静态性能均有较高的要求时,只采用上述的超前校正或迟后校正,难于达到预期的校正效果。此时,宜对系统采用串联迟后—超前校正。
应用频率法设计迟后-超前校正装置,即利用校正装置的超前部分来增大系统的相位裕量,以改善其动态性能,但因加大了带宽,易受高频噪声的影响,降低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利用它的迟后部分来改善系统的静态性能,但会恶化系统的动态性能,对系统的相对稳定性不利。因此采用这种校正方式,应合理应用迟后和超前校正各自的优点,克服它们各自的弱点,经多次试探才能成功。
前面我们介绍了基于频率法的串联控制器的顺向设计方法,即依据指标或设计要求,首先选择三类控制器中的一种方式,然后按设计规则进行设计。事实上,若能根据指标设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