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
思,一是教育就像农业一样需要一个缓慢的生长过程,需要很长的一段周期,而不能像工业产品那样迅速出炉。二是孩子的成长不是一个工业产品的加工过程,批量生产,整齐划一,而必须像对待农作物一样,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种植方法。
这句话说出了教育的真谛!
现在的教育十分的急功近利,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教师希望自己的学生胜人一筹。而这“出人头地”、“胜人一筹”的衡量标志,却又是十分简单的看得到的分数和名次。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从幼儿园开始就让孩子背唐诗、学钢琴、练书法。家长和老师都在按照自己的要求,改造着学生,希望学生成为自己理想的作品。最后归结为一个共同的要求:读书成绩好,各门功课最好满分,能在比赛中拿名次。这就是一个合格的学生,如同一个合格的工业产品。可这样的产品是冷冰冰的,没有生命力的。
只有把教育当作农业,我们才能把每一个孩子当作每一粒还没有发芽的种子,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就是让这颗种子慢慢发芽、逐步长高、静静开花,悄悄结果……
学校就是孩子成长的土壤,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想到的是:我们应该给孩子一所什么样的学校?
4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发明了“班级授课制”,奠定了我们今天教育的模式。当时他的目的是为了让绝大部分穷人的孩子也能接受教育,三五十个孩子在同一个班里,只需较少的老师就能解决孩子的读书问题,为普及大众教育提供了可能。
不过400多年过去了,我们现在还是传承着这种模式,而且还变本加厉地强化起来。我们要求学生统一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学什么,不应该学什么;应该说什么,不应该说什么……一切细节、全部的运作方式,都是让孩子们无条件服从,我们按照我们成人的要求去改造学生,用我们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学生。
我们不难发现,在相当多的学校里,孩子们并没有感觉到愉悦和幸福,他们学得很苦、活得很累,甚至厌学。孩子们喜欢求知但不喜欢去学校,喜欢读书但不喜欢上语文课,喜欢探索科学奥秘但不喜欢学数理化,喜欢活动但不喜欢体育课……我们的学校到底怎么了?
班级授课制从我们的师资现状、教育经费等方面看,一时还不能改变。于是我们只能改变学校,让孩子们喜欢自己的学校和班级,喜欢自己的老师和同学。
怎样的学校才是让孩子喜欢的学校呢?
一所孩子们喜欢的学校首先是一所有生气、能包容的学校。学生在这所学校里面学习生活,虽然有很多规章制度的约束,但内心是自由和安宁的,这所学校应该能满足孩子的好奇,他能够为孩子今后的发展提供各种可能。这所学校也应该是平和的,没有一曝十寒的活动,没有突击性的任务。这所学校的应该充满活力,他能给孩子激情,让孩子自由徜徉其中。
这所学校应该有良好的体育艺术氛围。我们外出看自然风光,最喜欢看的是青山和绿水。绍兴俗话就说过“有山无水干巴巴,有水无山空荡荡” ,有山有水,风景才是完整的。学校的体育和艺术就是学校风景中的“山”和“水”。重视体育和艺术教育,让孩子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学会欣赏艺术,为孩子今后具有良好的气质打下一定的基础。
这所学校应该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在这所学校里,没有厂长、没有经理、没有百万富翁、领导政府官员……有的仅仅“家长”。老师对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样的看待,无论他的家庭条件如何,父母地位如何,学业成绩好差,个性特长迥异。
这所学校应该允许孩子犯错。不会犯错的孩子不是真正的孩子,一个孩子如果不犯错是可怕的,这个孩子肯定不会探索,没有好奇,不会动手,没有激情。
……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毕业,即使他的学科成绩不是很好,或者他并不出众。只要他到六年级时还是喜欢我们的学校,每天开开心心地到学校来,喜欢和老师打招呼,喜欢和同学在一起。那么我能够说,这所学校肯定是孩子喜欢的学校。他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所学校。
如果说学校是孩子成长的土壤,那么教师就是耕耘这块土地的农民。 农民种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守望。
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播下了一粒种子。农民要给这颗种子适当的水份,一定的养料,合适的阳光。怎么发芽,怎样破土而出,怎么长高都是种子自己的事。这是一个漫长等待的过程,如果农民违反规律,希望这个种子尽快长高,只有“拔苗助长”了。
教育孩子同样需要学会守望。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平缓而渐进的过程,我们教师要用责任心去保护他,用爱心去温暖他,用知识去浇灌他,然后就看着他慢慢懂事起来,成长起来。
农民需要经常给作物除草,要给作物修枝。教师同样要经常给孩子讲理,引导孩子做准确的事,引领孩子成长的道路。
我们经常把孩子比作“花朵”,而我认为,小学生不应该是盛开的花朵,而应该是一个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他积蓄力量,积累养份,孕育美丽。等他步入青年的时候,才是该盛开花朵的时候。如果我们逼着孩子在小学时就成为花朵,到最后就可能只会是提前凋零而无法结果。
农民种的作物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都有每一种的耕作方法。教师麾下的孩子也是各不相同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各自的个性和特点,需要因人制宜地实行教育引导。
如此看来,学校教育和农民种田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难怪叶老先生要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了。仅仅我们每一位“农民”都要知道每种作物的耕作之法,让每一颗种子都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