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复习资料
绪论
动物:生物界的一类,一般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需依靠其他有机体生存,区别于植物的形
态结构。
物种: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同一的
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所组成,且与其他这样的群体有生殖隔离。
双名法: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创立,属名+种本名 三名法:属名+种本名+亚种名
一.原生动物门
定义:一个完整的、能营独立生活的、单细胞结构的有机体。
赤潮:有些种类的鞭毛虫,如夜光冲、掏腰鞭虫等繁殖过剩密集在一起时,可引起较大面积
海水变色的现象。造成水中严重缺氧而引起鱼虾和贝类的大量死亡。
吞噬作用:变形虫等动物没有胞口,当临时的前端接触到十五时,就伸出伪足,从各方面进
行保卫,将团体食物颗粒裹进细胞内部,这种取食方式称作吞噬作用。
胞饮作用:变形虫等单细胞靠身体临时的前端,象饮水一样摄食液体食物的现象。
细胞内消化:单细胞动物摄食时,随着食物也带进一些水分,形成食物泡。食物泡和溶酶体
融合,由溶酶体所含的各种水解酶消化食物,整个消化过程在细胞内完成,此为细胞内消化。某些多细胞动物的部分细胞亦能摄取食物,进行细胞内消化。
共栖:两种能独立生活的动物以一定关系彼此生活在一起,对寄居的动物无益害
共生:两种动物生活在一起或一种动物生活在另一种动物体内,互相依赖,彼此受益。 滋养体:寄生原虫摄取营养的阶段,能活动摄取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其寄生的致病阶段。 裂体生殖:进入宿主细胞的孢子从滋养体成熟后,首先核分裂成多个,称为裂殖体,然后细
胞质随核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多个裂殖子,这种复分裂方式称为裂体生殖。
孢子生殖:进入终未宿主的孢子虫发育至卵囊后,核和胞质进行多次分裂,先形成多个孢子
母细胞,每个孢子母细胞形成许多孢子,一个孢子可形成多个孢子。
接合生殖:草履虫、纤毛虫特有的一种有性生殖方式,结合生殖是两草履虫口沟部分互相粘
合,该部分表膜逐渐融解,细胞质相互连通,两草履虫相互交换小核,此过程相当于受精作用,此后两虫体分开,经分裂形成四个新的草履虫。
刺丝泡 :在草履虫表膜之下,整齐地与表膜垂直排列的一些小杆状结构,遇刺激时,放出
具有防御机能的刺丝的细胞器 。
应激性:单细胞的原生动物没有神经系统 ,但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仍能产生一定反应的特征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组成
2.由多种细胞器来完成各种生理活动
3.有三大类营养方式:植物营养(自养,光合性营养),动物性营养(异养 ,吞噬性异养),腐生性营养(渗透性营养)
4.呼吸与排泄主要靠细胞膜的渗透作用,伸缩泡的作用主要是调节水分平衡,寄生种类行厌氧呼吸
5.消化方式是细胞内消化
6.生殖方式多样,孢子纲孢子生殖,裂体生殖和草履虫的接合生殖为原生动物所特有。 7.有应激性
8.能形成包囊度过不良环境 (一)鞭毛纲的特征 1.以鞭毛为运动器
2.具有原生动物所具有的三大营养方式,此外眼虫既能行光合营养又能行渗透营养,故称之为混合营养
3.生殖方式分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大类,纵二分裂、出芽生殖是其特殊的无性生殖方式 4.可形成包囊度过不良环境。(绿眼虫、利什曼原虫、锥虫、鳃隐鞭虫) (二)肉足纲的特征
1.具有司运动和摄食功能的伪足 2.有些种类具壳 3.吞噬性营养
4.呼吸和排泄作用主要靠体表的渗透作用,多行二分裂生殖,包囊形成极为普遍(变形虫,痢疾内变形虫) (三)孢子纲的特征
1.缺乏任何运动器(某些种类生活的某一时期可做变形运动或有鞭毛) 2.全营寄生生活,一般缺乏摄食胞器,靠体表渗透获取营养。 3.裂殖体都具顶复合器结构,与虫体侵入寄主细胞有关
4.生活史复杂,繁殖能力强,有时代交替现象,生活史中一般经过裂体生殖,配子生殖,孢子生殖三个阶段。其中裂体生殖、孢子生殖都能大量繁殖后代,孢子生殖为本纲特有(间日疟原虫) (四)纤毛纲的特征
1.以纤毛作为运动细胞器
2.核和细胞质出现高度分化,核有大小核之分,小核与生殖有关,大核司营养;细胞质分化出胞口、胞咽、胞肛、伸缩泡、刺丝泡等多种细胞器,刺丝泡为草履虫所特有。 3.有特殊的有性生殖方式即接合生殖和无性的横二分裂 4.应激性强
5.以包囊度过不良环境
二. 多细胞的起源
后生动物:与原生动物的名称相对而言,把绝大多数的多细胞动物叫做后生动物。
中生动物:介于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之间的一类中间过渡类型的动物,其有长期寄生的历
史 ,兼具有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的特征
原口动物:胚胎时期的原口后来直接或间接成为动物的口的动物。(扁形、环节、节肢) 后口动物:胚胎时期的原口封闭或成为动物的肛门,口是在与原口相对的一端重新形成的动
物(棘皮、半索、脊索)
三. 海绵动物门
芽球:是海绵动物度过恶劣气候和不良环境的形式,环境不良时,海绵动物中胚层中的变性
细胞聚集成堆,外面分泌一层角质膜,同时部分骨针细胞在角质膜上分泌出许多双盘头或短柱形骨针便形成芽球,环境一旦适合,便形成新个体。
水沟系:是海绵动物所特有的结构,对其营固着生活意义重大,水沟系是水流的通道,海绵
动物的摄食、呼吸、排泄及其他生理机能都要借水流的穿行来维持
中央腔:指海绵动物中央的空腔,又名海绵腔。它只是水流的通道,不具消化功能,食物靠
中央腔壁上的领细胞摄取后行细胞内消化,故中央腔又名假胃腔。
两囊幼虫:海绵动物的受精卵进行卵裂形成囊胚后,动物性极的小细胞向囊胚腔内生出鞭毛,
另一端的大细胞中间形成一个开口,后来囊胚的小细胞由开口倒翻出来,里面的
小细胞具鞭毛的一侧翻倒囊胚的表面,这样动物性极的一端为具鞭毛的小分裂球,植物性极的一端为不具鞭毛的大分裂球,此时从外形看形似有两个囊,故称两囊幼虫。
为什么称海绵动物为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1.海绵动物体形多样,多无一定对称形式,全营固着生活
2.无明显组织和器官系统的分化,无消化系统而进行细胞内消化,无神经系统而反应迟钝,只有生殖细胞的形成而无生殖系统等
3.有由中胶层内的骨针形成的骨骼,是海绵动物分纲的依据 4.具特殊的水沟系,是对固着生活很好的适应
5.生殖方式简单,形成芽球是海绵动物特殊的无性生殖方式,受精作用在中胶层内完成 6.再生能力强
海绵动物是动物进化树上一个侧枝
海绵动物具有非常原始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具有领细胞、骨针、水沟系等特殊结构,胚胎发育过程中有胚层逆转现象。动物学家公认它是很早就从动物演化树上分化出来的一个侧枝,其他多细胞动物并不是海绵动物进化发展而来的。
四. 腔肠动物门
辐射对称:通过身体内的中央轴有许多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这是一种原始
的低级的对称形式,如大多数腔肠动物
两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两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这是一中介
于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的中间形式
出芽生殖:母体成熟后,以出芽的方式产生芽体,形成新的个体,如水螅的无性生殖 消化循环腔:由腔肠动物的内胚层细胞所围成的体内的腔,这种消化腔既有消化的功能既有
消化的功能又有循环的功能
皮肌细胞:腔肠动物的上皮与肌肉没有分开的原始结构,上皮肌肉细胞既属于上皮也属于肌
肉的范围
中胶层:位于腔肠动物体壁中两胚层之间并有由内外两胚层细胞分泌的薄且透明的胶状物
质,对身体起支持作用
浮浪幼虫:腔肠动物生活史中由受精卵形成的原肠胚在其表面生有纤毛,能游动的幼虫 再生:母体被切除一部分后通过细胞去分化和再分化仍能生长出原有结构的现象。
刺细胞:是腔肠动物所特有的,每个刺细胞有一核位于细胞的一侧,并有囊状的刺丝囊,囊内储有毒液及一盘旋的丝状管,对捕食和防御起作用,如水螅 细胞外消化:由腺细胞分泌消化酶到消化腔内,将食物进行的消化方式 水螅的受精卵经完全卵裂,形成实心原肠胚,为间接发育 为什么说腔肠动物的消化循环腔与海绵动物的中央腔不同? 海绵动物的中央腔是水沟系的组成部分,是水流留经的空腔,腔肠动物的消化循环腔具有消化的功能,可行细胞外和细胞内消化,兼具循环功能,能将消化后的营养物输送到身体的各部分,它是由内外两胚层所围成的腔,即胚胎发育中的原肠腔 比较腔肠动物各纲异同
共同点:辐射对称或两辐射对称,具两胚层,有组织分化、消化循环腔及网状神经系统,由刺细胞。
不同点:水螅纲有水螅型和水母型,即世代交替现象,水螅水母为小型水母,有缘膜,感觉器官为平衡囊,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钵水母纲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常以幼虫形式出现,一般为大型水母,无缘膜,感觉器官为触手囊,结构复杂,在胃囊内有胃丝,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珊瑚纲只有水螅型,结构复杂,有口道、口道沟、隔膜和隔膜丝,生殖腺来源
于内胚层
腔肠动物在动物进化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腔肠动物出现了一些海绵动物还没有发生而为其他多细胞动物所共有的基本特征 1.在动物进化历程中,腔肠动物第一次出现的胚层的分化 2.出现了组织的分化
3.开始出现了消化腔,即消化循环腔
4.腔肠动物身体都有了固定的对称体制,即辐射对称,因此可以说腔肠动物是最原始的真后生动物,是其他高等多细胞的动物的一个起点
五. 扁形动物门
两侧对称:通过动物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也称左右
对称,它是动物由水生发展的陆生的重要适应。
原肾型排泄系统:由排泄管、毛细管和焰细胞组成,起源于外胚层,并沿途多次分支,许多
分支相互连接成网状,每个分支的末端有管细胞,管细胞上附有帽细胞,两者共同组成焰细胞。原肾型排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水分的渗透压,同时排除一些代谢废物。
焰细胞:原生排泄系统的基本单位,由管细胞和帽细胞组成,是一中空细胞,内有一束纤毛,
经常均匀不断地摆动,通过细胞膜的渗透而收集其中的水分、液体、废物经收集管、排泄管、排泄孔送出体外。
两侧对称、三胚层的出现在动物进化中的重要意义
两侧对称的出现促使动物身体明显地分出前后左右及背腹,背面主司保护功能,而腹面承担爬行与摄食,向前的一端由于经常首先接触外界条件而使神经系统和感官向前端集中,逐步出现了头部,使动物能做定向运动和主动地摄取食物,使其适应范围更加广泛,为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中胚层的出现对动物体的结构与机能进一步发展又很大意义,一方面由于中胚层的形成减少了内胚层的负担,特别是运动机能的负担,并引起一系列器官的分化,为动物体的结构进一步复杂、完备提供了条件,使扁形动物达到了器官系统水平;另一方面,由于中胚层的形成,促进了新陈代谢的加强,如肌肉的复杂化增强了运动机能,取食范围更广,另外运动的加强还促进了神经系统的发展;中胚层的出现是动物由水生到陆生基本条件。
吸虫的发育阶段: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
六.原腔动物
假体腔:又称次生体腔或原体腔,位于线虫等动物体壁与消化管之间,无中胚层形成的体腔
膜覆盖,仅有体壁中胚层而无肠壁中胚层,是由胚胎时期的囊胚腔发展形成。
完全消化道:发育完善的消化管,即有口有肛门,如线虫消化道,新鲜食物由口进入,消化后出残渣由肛门排出。 原腔动物的特征
假体腔动物在体壁与消化管之间有原体腔,有完善的消化道,即有口有肛门;排泄管有腺型和管型,属原肾型,体表被角质膜,雌雄异体,神经系统简单。 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
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胚层的分化 原口动物以端细胞法(裂体腔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
七. 环节动物门
1、同律分节:身体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构成,称为分节现象。体节与体节间以体内的隔
膜相分隔,体表相应地形成节间沟,许多内部器官如循环、排泄、神经等也按体节排列。环节动物除体前端两节及末一体节外,其余各体节形态上基本
相同,称为同律分节。
2、次生体腔:即真体腔,环节动物的体壁和消化管之间有一广阔空腔,即次生体腔,是由
早期胚胎发育时期的中胚层细胞形成左右两团中胚层带,继而裂开成腔,逐渐发育扩大,其内侧中胚层附在内胚层外面,分化成肌层和脏体腔膜,与肠上皮构成肠壁;外侧中胚层附在外胚层的内面,分化为肌层和壁体腔膜,与体脯上皮构成体壁。次生体腔为中胚层所覆盖,并具有体腔上皮或称作腔膜
3、闭管式循环:为较完善的循环系统,结构复杂由纵行血管和环行血管及其分支血管组成。
各血管以微血管网相连,血液始终在血管内流动,不流入组织间的空隙中,构成了闭管式循环系统,血液流动有一定的方向,流速恒定,提高了运输营养物资及携氧机能。环毛蚓属于此种系统。
4、后肾管:典型的后肾管为一条迂回盘曲的管子,一端开口于前一体节的体腔,称肾口,
具有带纤维的漏斗;另端开口于本体节的体表,为肾孔。后肾管除排泄体腔中的代谢产物外,因肾管上密布微血管,故也可排出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和多余水分。如环节动物沙蚤。
5、链状神经系统:此神经系统集中,体前端咽背侧有一对咽上神经节愈合成的脑,左右由
一对围咽神经与一对愈合的咽下神经节相连。自此向后伸的腹神经链是由二条纵行的腹神经合并而成,在每节内形成一神经节,整体形似链状,故称为链式神经。脑可控制全身的运动和感觉,腹神经发出神经至体壁和各器官,司反射作用。环毛蚓具此种神经系统。
6、担轮幼虫:环节动物海产种类的个体发生中,具担轮幼虫阶段。幼虫呈陀螺形,体前端
顶部有一束纤毛,有感觉作用,基部有感觉板和眼点;体中部有2圈纤毛环,体不分节,原肾管,原体腔,神经与上皮相连,与成体形态和内部结构相差较大。担轮幼虫期及其变态在动物进化上具有重要意义。如环节动物沙蚤有此幼虫期。
7、体表呼吸(皮肤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于体表湿润薄膜中,再渗入角质膜及上皮,
到达微血管丛,通过血液循环,运送至身体各组织。呼吸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则与上述相反,二氧化碳经血管运送到体壁,再扩散到体表,并排入空气中。这种经体表所进行的呼吸,称皮肤呼吸。环节动物环毛蚓属于此种呼吸方式。
8、环节动物门主要特征:
1)身体分节,同律分节占优势, 2)有真体腔,多具闭管式循环系统,有的体腔退化形成血窦(开放式),排泄器官为后肾管,3)多具刚毛,有的具疣足,
4)具链状神经系统,自由生活种类感觉器官发达,穴居种类则退化,
5)雌雄同体或异体,生殖腺来自中胚层的体腔上皮。海产种类多数有担轮幼虫期。 环节动物由于有以上的一些主要特征,使环节动物在动物演化上发展到了一个较高阶段,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特别是身体分节使动物发展的基础,而且有了刚毛和疣足,使运动敏捷,次生体腔出现,相应地促进循环系统和后肾管的发生,从而使各种器官系统趋向复杂,机能增强;神经组织进一步集中,脑和腹神经链的形成,构成链状神经系统,感觉发达,接受刺激灵敏,反应快捷。如此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向着更高的阶段发展。 9、身体分节和次生体腔的出现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
身体分节,体外分节,体内也相应分节,而且许多内部器官如循环、排泄、神经等也表现出按体节重复排列的现象,不仅增强了运动机能,而且对促进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又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生理分工的开始。因此分节现象时无脊椎动物进化过程中一个极重要的标志。次生体腔的出现,是动物结构上一个重要发展。消化壁有了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