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语文知识积累 (共6题;共32分)
1. (4分) (2020·珠海模拟)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 yǎn yì________长江的故事。 (2)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 shuò guǒ ________。
(3) 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yǎo wú xiāo xī________ 了。 (4) 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 zī zī bù juàn________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2. (5分) (2017八上·高台月考) 请将下面一句话抄写在下面的方格上,要求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3. (10分) (2019·达州) 古诗文默写。 (1)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月下飞天镜,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③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④纵我不往,________?(《诗经·子衿》)
⑤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孟子《鱼我所欲也》) (2) 请在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和杜牧的《赤壁》中任选一首,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4. (2分) 同学们对《秋天的怀念》中一句话的朗读设计产生了分歧,你认为设计恰当的一项是( )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A . 重读“扑”“抓”,“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和“忍住哭声说”两句之间要连读,重读“忍住”“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朗读时要气缓声长。 B . 重读“母亲”“我”,“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和“忍住哭声说”两句之间要停顿,重读“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朗读时要高亢急促。
5. (4分) (2018九上·义乌期中)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文言词语。 ①连月不开 ________ ②佳木秀而繁阴________ ③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 ④暂凭杯酒长精神 ________
6. (7分) (2020·温州模拟) 下面是为“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的活动做准备,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1) 下面人物中符合“自强不息”标准的人物是( )。 A . 孙少平《平凡的世界》
第 1 页 共 8 页
B . 范进《儒林外史》 C . 祥子《骆驼祥子》 D . 甫志高《红岩》
(2) 参加讲述“自强不息人物故事会”,你会从哪些方面突显人物自强不息的特点?选择一位人物,结合内容,简要阐述。
A.刘备《三国演义》 B.简·爱《简·爱》
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1分)
7. (8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动物和气象有着密切关系,他们的一举一动向人们揭示着气象的变化。在大气探测手段迅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先人留给我们的这些民间看天经验,仍不失为必要的参考资料。引起动物行为异常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②一是缺氧引起的动物异常。在阴雨天气到来之前,往往出现天空云量增多、气压降低、气温升高、湿度增大、风力变小等现象。这些现象容易造成溶解水中的氧气减少,满足不了水生动物的生活需要,致使鱼虾将头浮出水面或跳出水面来呼吸氧气。因此。在群众中有“鱼起浮有雨”和“河里鱼跳,风雨之兆”等经验。同样,由于气压降低、湿度增大等使土壤中的水分增多、氧气减少,会出现“旱天蚯蚓出洞,有雨必凶”和“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的现象。
③二是带电粒子变化而引起的动物异常。实验证明,带正、负电的粒子对动物的反映是不同的。正离子吸入体内可使动物烦躁不安、神经兴奋;而负离子则可使动物感到舒适、心情愉快。另外,雷雨、冰雹、大风、风暴、龙卷风、台风等天气都会产生次声波。根据研究得知,台风产生的次声波是一种周期为4~8秒、近似正弦的振动。在1 000~2 000千米处,它的声压一般有几百帕。在台风外围的强风区可以产生10赫左右的次声波。这种次声波人们是感觉不到的,但往往被一些动物所感知。
④三是动物本能的反映。例如,生在陆上、长在水中的甲鱼,每到夏秋季节上岸生蛋,一般都在夜间单独行动,但是大多数甲鱼生蛋的时期和生蛋的位置大体相近。不少地方在群众中流传着“甲鱼放蛋窝,洪水到窝边”的谚语。据说 , 甲鱼生蛋后一般20天左右会出现一场较大降水或河水猛涨的现象。
⑤四是天气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天气季节的变化可引起动物的变化。例如,“群雁南飞天转暖”“雁过十八天有霜”“燕子来得早,春天回暖早”等谚语。大雁、家燕、天鹅等候鸟,每到冬天就飞向温暖的南方去越冬,一到春天再飞回北方。它们每年从繁殖地到越冬地,又从越冬地到繁殖地,行程数千千米而不迷航,都返回到原来地区。这种奇异的行为 , 有的说是候鸟的本能,有的说是由于候鸟具有适应空中生活的敏锐视力,并能记忆熟悉的广大范围。据说人类的视野半径为9.6千米,而飞翔在2000米高空中鸟的视野可达100多千米。无论哪种说法都不否认,候鸟迁徙时间的迟早是由自然天气季节的变化引起的。因此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着利用候鸟的迁徙时间来判别当年天气季节变化的谚语。
⑥五是天气反常的影响。由于某时段天气出现反常可引起动物的行为异常。例如,在湖南等地广为流传着“正
第 2 页 共 8 页
月青蛙叫,秧子撒两道”的谚语。它的含义是,在正月上中旬,若听到青蛙的叫声时,早稻育秧时期将有寒潮天气。由于青蛙是冷血动物,它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而变化,所以它又叫变温动物。群众的经验就是利用动物的异常行为来分析判断后期天气变化。
⑦可见,动物测天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 (摘自《气象知识》) (1) 对全文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 动物和气象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的一举一动向人们揭示着气象的变化。 B . 在今天,先人留给我们的一些民间看天经验,仍然不失为必要的参考资料。 C . 引起动物行为异常的行为大致有五种。 D . 动物测天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
(2) 对全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比较举例子下定义 B . 列数字作诠释下定义 C . 作引用分类别摹状貌 D . 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3)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④段中划线的“据说”一词可以删去,因为删去后不会影响语言表达的准确严谨。 B . 本文是事理说明文,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结构形式是“总—分—总”。 C . 本文引用了许多谚语进行说明,所以本文属于生动说明文。
D .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这句谚语所表现的是动物因缺氧引起的异常现象。 (4) 下列内容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们感觉不到10赫左右的次声波,但次声波总被一些动物感知。
B . 生在陆上、长在水中的甲鱼,每到夏秋季节上岸生蛋,都在夜间单独行动,但是大多数甲鱼生 蛋的时期和生蛋的位置大体相同。
C . 第⑤段中划线的“这种奇异的行为”是指“它们每年从繁殖地到越冬地,又从越冬地到繁殖地,行程数千千米而不迷航,都返 回到原来地区。
D . 青蛙是恒温动物,在正月上旬,若听到青蛙的叫声时,就意味着早稻育秧时期将有寒潮天气。 8. (23分)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论爱情
①我的小女儿,你看看,我不是无缘无故地向你讲述我聪明的祖母给我讲的故事,不是无缘无故地向你讲述什么是爱情。我要预先提醒你,要让你避免许多姑娘所犯的错误,她们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失掉了幸福、快乐、健康,甚至生命。人类的爱情不仅是美好的,忠实的,真诚的,而且是明智的,审慎的,机警的和严格要求自己的。只有这样 , 才能获得快乐和幸福。要记住,我的小女儿,记住在生活中不仅有美的和高尚的东西,遗憾的是还有
第 3 页 共 8 页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