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电大本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3行政关系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能和接受行政法制
监督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发生的各种关
复习资料集附全答案 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
名词解释
1、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称为行政关系。 2、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3行政法律事实指由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简称法律事实。
4、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5、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权的表现形式,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权能。行政职权只能由行政主体来行使,行政管理相对方不享有行政职权。
6、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任何行政主体在享有或行使行政职权的同时,必须同时履行职责。行政职责随行政职权的产生、变更或消灭而在相应变化。行政职责的核心是依法行政, 7、行政机关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其统治意志,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行使用权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国家行政机关也叫国家管理机关,简称政府
1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12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间权利义务 11、公务员是指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 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即我国公务员的范围限于在政府系统任职的国家公职人员,不包括各级行政机关中的工勤人员。
12、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将行政职权及行政职责的一部或全部授给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行使的法律行为。
13、行政委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将某项行政职能委托给某一机关、机构、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办理的行为
12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指行政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变更。
13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行政法律关系权利义务的消灭
14、行政相对方:在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是其权益受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15、行政法制监督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和是否遵纪守法行为所进行的监督。
16、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12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和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17、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18、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或批准、登记、认可等方式,允许其从事某项活动,行使某项权利,获得某种资格和能力的具体行政行为。
19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对行政相对方的人身及财产自由等采取的强制性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
20、行政强制执行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拒不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其履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
21行政合同,是指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依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而确立、变更或消灭相互权利与义务的协议。
22、行政指导就是行政机关在其所管辖的事务范围内,根据国家的政策规定,或者法律原则,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用非强制性的方法或手段,取得该行政相对方的同意或协助,有效地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的主动的管理行为。
23、行政处罚是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给予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24、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实施的法律监督。即行政系统内部上下级之间的法律监督,以及行政系统内部设立的专门监督机关的法律监督。
25、行政责任是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因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违反其法定职责和义务而应依法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
26、行政救济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直接侵害其合法权益,请求有权的国家机关依法对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行为实施纠正,并追究其行政责任,以保护行政管理相对方的合法权益。
27、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活动。
28、行政赔偿即行政侵权赔偿。是指行政主体及其行政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因其行为违法而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了损害,由行政主体给予赔偿的法律制度问答题
27、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定程序和要求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活动。 22行政追偿是指国家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侵犯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了伤害,由行政主体给予赔偿的法律制度。
28、行政诉讼法是指有关调整人民法院和诉讼参加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行政案件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所形成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简言之,行政诉讼法就是调整行政诉讼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9、行政诉讼参加人是指因与行政争议存在直接利害关系而参加行政诉讼的整个过程或主要阶段的人及与他们的诉讼地位相类似的人。
30、行政诉讼证据是指在行政诉讼中用以证明案件事实情况的一切材料和事实。
31、起诉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侵害,而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人民法院通过行使审判权,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诉讼行为。
32、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发现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违反法律、法规,依法对案件再次进行审理的程序。审判监督程序不是必须经过的审理程序,不具有审级的性质,是第一审、第二审以外的检验法院已结案件办案质量的一种监督程序。
33、行政诉讼强制措施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过程中,为保证审判活动的正常进行和人民法院裁判的顺利执行,对有妨害诉讼秩序行为的人所采取的强制手段。 34、行政判决是指人民法院根据事实,依据法律法规参照规章,对审理终结的行政诉讼争议,作出的实体裁判。行政判决分为一审判决和二审判决两种
35、行政裁定是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针对行政诉讼程序问题作出的裁决。行政裁定与行政判决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36、决定是指人民法院在诉讼期间,对诉讼中遇到的特殊事项作出的裁决。
37、涉外行政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受理、审理和执行具有涉外因素的行政案件所适用的诉讼程序。涉外因素是指行政案件的原告、第三人或者被执行人是外国公民、无国籍人或者外国组织。 选择题
1行政法是调整A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总称
2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B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3下列法法不正确的是A行政主体是行使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关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行政机关并不是唯一的行政主体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我国和行政机关由民主选举产生 6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行行政机关分为B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7消防队为灭火,需要铁路部门运载消防器材,铁路部门免费优先为消防队运输的行为在行政法上属于C获得社会协助权
8行政法调整的对象是B行政法律关系
9我国从国务院到省、县、乡等各级人民政府就是一种C层级制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在我国,居委会是最基层的人民政府
11凡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力和责任赋予一人承担者称为A首长负责制
12关于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一个行政机关不同情况下既可以是行政主体,也可以不是行政主体 13新录用的公务员的试用期为C一年 14属于行政职务关系变更的是C升职
15被委托的组织必须以委托的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管理活动,其后果由A委托的行政机关承担
16抽象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的分类依据是C依据行政行为实施的对象及适用力的不同
17关于行政立法监督,认识错误的是C地方人大常委会有权改变或撤销本级人民政府不适当的规章 18行政立法行为属于D抽象行政行为
19以下法律规范不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是B国务院部门规章
20行政许可公开原则不包括A公开国家秘密
21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颁发营业执照,属于C行政许可权 22除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下等许可申请之日起B20天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23行政机关委托某建筑队拆除违章建筑,并向违章者征收拆除费用的行为是B代执行
24关于行政机关在行政合同中的权利、义务,表述错误的是B可以无条件单方面变更或解除行政合同
25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合同的是C国家订购军用物资,救灾物资的合同
26行政合同成立的前提必须是D双方意思表示一致 27行政指导使用得最普遍的国家是A日本
28行政指导对于行政相对方而言A不具有法律强制力 29关于行政处罚设定权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北京市人民政府可以设定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
30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C两人
31国家行政机关对其系统内部违法失职的公务员实施的惩戒措施是B行政处分
32依据行政处罚的规定,行政处罚一般由D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33行政复议法规定,行政复议机关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应当遵循的原则是B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 3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死亡或者无法行使申请权力的,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3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行政处罚案件中,被处罚人和被侵害人中一方申请复议,另一方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复议
36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对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37行政复议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B行政复议决定
38对某市某县公安局派出所以该县公安局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有权管辖的行政机关是C该县人民政府或某市公安局
39复议机关只能是B国家行政机关
40经复议机关复议,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机关的,被告应是B该复议机关
4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行政复议以行政相对方的申请为前提
42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赔偿义务机关,复议机关和人民法院C不得向赔偿请求人收取任何费用
43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B2年
4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行政赔偿的义务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工作人在内的人和组织 45公民、法人或者其他 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哪一级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D上一级行政机关
46某行政机关违法作出没收公民张某的录像机的决定,张某气愤之极而砸毁了自己的录像机的行为D国家不承担行政赔偿责任
47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的B被委托的组织在行使受委托的行政权力是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被委托的组织为赔偿义务机关
48行政赔偿诉讼与完全的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相比,公民、法人和其他 组织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的前提条件必须是C行政机关先行处理
49行政诉讼的原告是B行政相对人
50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审查的是A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
51行政诉讼一审审理期间为C3个月
52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被告不得B自行向原先和证人收集证据
53下列行为中,不能被提起行政诉讼的是B国防行为 54原告向两个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应
1
由哪个人民法院管辖A最先收到起诉状的人民法院 55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案件的管辖一般由D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56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被告是D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57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合议许【成员,应当是A三人以上的单数 58行政诉讼法第54条第4项规定,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A变更
59在行政诉讼中,不属于行政诉讼证据的是B被害人陈述
60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可以参照D规章
多项选择
1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行政法律关系要素的变更,包括A主体变更B客体变更D内容变更 2关于行政法律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A属于法律关系B由国家强制力作保障C等同于行政关系 3在我国行政法的渊源有ABCD
4下列各项权力,属于行政职权的是ABCD 5下列权力中属于行政职权的是ABCD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行政主体在享有或行使行政职权的同时必须同时履行职责B行政职责随行D行政职责的核心是依法行政
7我国行政机关的设置原则是ABCD 8公民甲因违法赌博,被某市公安局某区公安分局某派出所处以挽留七天处罚,本安全中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代表是A公民甲C某区公安分局
9国家行政机关有如下特征B具有国家强制性质C具有较强的执行色彩D为了顺利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的职能 10行政职权的特征包括A强制性B不可处分性C职权与职责的统一性
11能够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包括A国务院地属机构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职能部门C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12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包括ABCD
13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A有相应的行政法律规范的存在B具有导致行政法律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
14根据公务员法规定,下列情况可以引起公务员法律关系的发生ABCD
15根据公务员法规定,下列情况可以引导起公务员法律关系的消灭ABCD
16被授予组织的类型包括A特定的事业单位B企业单位C社会团体
17行政相对方的义务包括A服从B协助D遵循法定程序的义务
18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方式有A法律B工作C人事 19行政法制监督的主体包括ABCD
20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行政行为的有A行政机关购买办公用品D天气预报
21可以成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行政机关主要包括B行政监察C国家审计D上级行政机关 22行政相对方的合法要件包括ABCD
23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包括A主体C内容D程序合法 24行政行为无效的理由有A有明显B明显超越D没有实施的可能
25行政行为撤销的条件有C行为不具备合法要件D行为不适当
26行政行为的内容包括ABCD 27行政行为的效力包括ABCD
28行政立法的行政性质主要表现在A行政立法的行政性质B所调整的对象C根本目的是实施和执行权力机关的法律
29行政立法的立法性质主要表现在A有权行政机关代表国家以国家名义创制法律规范B制定的行为属于法的范畴C必须遵循相应的立法程序
30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包括A直接涉及B涉及公共C企业设立需要确定主体资格事项
31行政立法必须遵循民主原则,这一原则的实现主要是通过A情报公开B咨询制度C听证制度 32下列属于行政许可基本原则的是ABCD
33根据行政许可法规定,下列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ABCD
34行政合同履行的原则包括A实际C自己D全面适当 35引起行政合同终止的主要原因有A合同期满B双方当事人同意D行政机关单方解除 36下列属于行政合同的是ABCD
37行政指导与行政合同的区别表现在B前者是单方行为,而后者是双方行为C前者对于行政相对方不具强制
力D前者不产生行政主体与相对方权利义务关系 38关于行政处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D
39按照我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法规可以设定的行政处罚有B吊销营业执照C罚款D没收非法所得
40下列属于行为罚的是A责令停产停业B暂扣许可证C吊销营业执照
41下列属于行政处罚形式的有B警告C行政挽留D罚款 42一般行政监督的方式包括ABCD
43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共同点有B对象相同C内容相同D目的相同
44下列属于行政救济特征的是A前提B基础C是保护行政相对方的权益
45我国行政救济的途径主要有B行政机关救济D司法机关
46行政复议参加人包括B申请人C第三人D被申请人 47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为第三人参加复议,应当符合的条件有A必须与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B必须是在行政复议的过程中,经复议机关批准参加复议活动
48根据我国行政复议法规定,不能申请行政复议的情形有A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决定B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D对国防外交等行为不服的
49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下列选项属于复议机构的职责的是ABCD
50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下列属于我国行政复议机关的有ABCD
51根据国家赔偿法规定,行政赔偿的范围包括A损害公民人身B损害公民生命健康权D损害财产权等的赔偿 5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53行政赔偿方式有ABCD
54国家不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有A国家行为B行政立法C内部行政行为
55国家机关行使追偿权,必须具备的条件B赔偿义务机关已经向受损失的公民D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及受委托的组织
56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行政只能是赔偿义务机关B原告只能是拥有D行政赔偿案件的管辖与行政诉讼案件相同
57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但下列案件除外B涉及个人隐私C涉及国家秘密D法律另有规定的
58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中级人民法院对哪些行政案件拥有一审管辖权ABCD
59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提起行政诉讼必须符合下列条件ABCD
60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依据是A法律C地方性法规D行政法规 二、填空
1、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和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2、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 2行政法律关系是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大要素构成 3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总称。 4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称为 5行政主体 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当选责任的组织
6行政职权一般依其来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 固有职权 ,另一类是 授予职权
7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 法定义务
8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分中 中央 行政机关和 地方 行政机关
9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为省市县和 乡 四级 10在我国,最基层的人民政府是 乡(镇)人民政府 11行政法律事实可分为 行政法律事件和 行政法律行为
12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 行政权力 能够以自己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 独立 承担由此产生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13公务标志是用来 表明公务身分(份)和用于公务器具 的外形标记,以便社会外界区别
14公务员的双重分(份)是指个人身分(份)和公务身分(份)
15行政授权 是指法律,法规将行政职权及行政职责的一部或全部授权给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行使的法律行为
16行政委托 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其职权职责范围内某项行政职能委托给某一机关,机构,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输的行为
17行政相对方 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其权益受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18行政法制监督是指 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 上级行政机关 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和是否遵纪守法所进行的监督
19根据行政行为实施的对象及适用力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20行政行为是指 行政主体 行使行政职权 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21行政行为通常具有法律效力包括 公定力 确定力 拘束力和执行力
22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 行政法规和 行政规章的活动
23依行政立法权的来源的同,可分为职权立法与 授权立法
24依行政立法的主体不同,可分为中央行政立法和 地方行政立法
25行政立法主体包括 国务院 国务院各部门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较大市的人民政府
26行政法规由 总理 签署,并以 国务院令 的形式发布,部门规章由 部门首长签署
27行政立法的程序主要包括 起草 征求意见 审查 通过 签署 发布与备案
28以许可享有的程度为标准,行政许可可分为 排他性许可和非排他性许可
29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发 许可证 执照等形式,赋予或确认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尘埃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30执行罚 是指行政强制执行机关对拒不履行不作为义务或不可替代的作为义务的义务主体,给以金钱给付义务,以促使其履行义务的强制执行措施
31行政强制 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对行政相对方的人身及财产采取的强制性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
32间接强制可以分为 代执行和执行罚 两种制度 33即时强制 是指因情况紧急,为了达到预期的行政目的,行政主体不以相对方不履行义务为前提,即以相对方的人身自由和财产予以强制的活动或制度
34行政强制执行的性质包括 行政性 强制性和执行性 3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是2012.1.1施行
3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的规定,行政强制包括 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
37在行政合同的履行变更或解除中,行政主体享有行政优益权
38行政合同的缔结主要有招标 拍卖 邀请发价和直接磋商等方式
39行政处罚 是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予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40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职能由 法律来设定
41财产罚包括 罚款 没收 违法所得和没收法财物是对行政相对人财产权的剥夺
42行政处罚的各类包括 人身罚 行为罚 财产罚和申诫罚
43行政处罚法第33条规定,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44行政处罚法第42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较大数额罚款 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六人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当组织听证。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
45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实施的法律监督
46行政监察是指国家各级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以及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决定,命令的情况以及违法都违纪行为进行监督、纠举、惩戒,具有行政法律效力的专门活动
47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是存在 行政违法 或者 行政不当
48行政不当是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执行行政管理过程中作出的行政行为合法但 不合理
49称国行政救济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即行政机关救济和司法机关救济
5行政复议 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活动
6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 书面 审理的办法 1国家赔偿以金钱赔偿为主,其他赔偿方式为辅
2
7我国的行政诉讼法是 1989.4.4 由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 1990.10.1起施行
8行政诉讼法是指有关调整 人民法院 和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行政案件过程中怕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所形成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0行政诉讼管辖是指 上下 级法院之间和 同 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11当事人在不同的诉讼程序中有不同的称谓,在第二审程序中,称 上诉人和被上诉人 9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相对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 三个月 内提起,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8申请人是公民的,申请执行生效法律文书的期限为1年,是行政机关,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为180日
9行政案件审理中的特殊制度主要包括 撤诉 缺席 判决 财产保全 先予执行审理程序的延阻等 三、问答题: 1、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1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2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规定3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4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统一性5行政法律关系引起的争议,在解决方式及程序上有其特殊性。
2.简述行政法的特点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2)行政法规范是以多种多样的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是由多种不同效力等级的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3)行政法规范的数量多,内容广泛4)行政法规范具有明显的易变性5)行政程序性规范是行政法特有的一类行为规范,与行政实体性规范通常交织在一起,共存于同一个法律文件之中。
3.简述行政法的法源形式。行政法的法源形式主要包括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4)地方行政法规和地方行政规章5)与行政法有关的法律解释。
4.简述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基本要求。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2)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3)任何行政职权的授予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
5.简述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基本要求。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行政行为的动因应当符合法律目的2)行政行为应当建立在正当考虑基础之上3)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当合乎情理
6.简述行政主体的特征。行政主体的特征是1)行政主体是具有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2)行政主体必须是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组织3)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7.简述国家行政机关的特征。国家行政机关的特征包括1)国家行政机关是具有国家强制性质的社会组织2)国家行政机关是具有较强的执行色彩的组织3)国家行政机关必须按一定的层次和结构组织起来。
8.国家行政机关的体制,有哪几种形式? 国家行政机关的体制,有如下形式:首长制和委员会制:层次制和职能制;集权制与分权制。
9.从行政法的角度来说,能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主要有哪些能够成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包括:国务院;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国务院的直属机构国务院各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10.简述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公务员的权利有1)非因法定事由和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行政处分2)获得履行职责所应有的权力3)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4)参加培训5)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6)提出申诉和控告7)申请辞职8)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我国公务员义务的基本内容1)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2)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4)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5)忠于职守,勤勉尽职,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6)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7)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8)清正廉洁、公道正派9)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11.简述被授权组织和被委托组织的区别。1)性质不同。被委托组织不具有法律。法规所授予的职权,不是行政主体,只能以委托的行政主体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而被授权的组织则享有法律、法规所授予的特定的行政职权,属于行政主体2)产生的依据不同。被委托组织的权限、范围,只能依行政主体的行政委托行为产生,被授权组织的行政主体资格则由法律、法规的授权而产生3)行为的后果不同。被委托组织的行为后果的法律责任,由行使委托权的行政主体承担,如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被申请人或被告是行使委托权的行政主体,而不是被委托组织。被授权组织则对其行为后果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12.简述行政相对方的权利1)提出申请的权利2)参与行政管理的权利3)听证的权利4)了解情况的权利5)申请行政法上救济的权利。
13.简述行政行为的特征。行政行为的特征是1)从属法律性2)裁量性3)单方意志性4)强制性
14.简述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1)行政行为的主体应当合法2)行政行为内容应当合法、适当3)行政行为应当符合法定行政程序。
15.简述行政行为的内容1)赋予权益或科以义务2)剥夺权益或免除义务3)变确认法律事实与法律地位。
16.简述行政行为的效力1)行政行为具有公定力2)行政行为具有确定力3)行政行为具有拘束力4)行政行为具有执行力。
17.简述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1)主体要件:行为的主体必须是拥有行政职权或有一定行政职责的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或者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和个人。这是构成行政行为的主体要件2)主观的要件:行为主体有凭借国家行政权力产生、变更或消灭某种行政法律关系的意图,并有追求这一效果的意思表示3)客观要件:行为主体在客观上有行使行政职权或职责的行为。即有一定的外部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客观行为4)法律效果要件,即行为行为作出后应该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法律效果。
18简述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1)行政行为的主体应当合法。这是行政行为合法有效的主体要件。所谓主体合法,是指实施行政行为的组织必须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承担法律责任2)行政行为内容应当合法。这是行政行为的内容要件3)行政行为程序合法。 19简述行政行为无效的原由1行政行为具有特别重大的违法情形2具有明显的违法情形3行政主体不明确或明显超越相应行政主体职权的行政行为4行政主体受胁迫作出的行政行为5没有可能实施的行政行为6行政行为的实施将导致犯罪
20简述行政立法的概念和特点1)行政立法具有行政性2)行政立法具有立法性。
21简述行政立法的原则。行政立法的原则包括民主原则和效率原则
22简述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1)合法性原则2)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3)便民原则4)救济原则5)信赖保护原则6)行政许可不得转让原则7)监督原则。
23简述行政许可的特征1)行政许可是依法申请的行政行为2)行政许可的内容是国家一般禁止的活动3)行政许可是行政主体赋予行政相对方某种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具体行政行为4)行政许可是一种外部行政行为5)行政许可是一种要式行政行为。
2简述行政强制的特征1)行政强制的主体是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2)行政强制的对象是行政相对方的财产或者人身自由3)行政强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
25简述行政合同的概念与特征。行政合同是指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依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而确立、变更或消灭相互权利与义务的协议。行政合同1)行政合同的当事人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2)行政合同的目的是实施行政管理3)行政合同的双方意思表示必须一致4)在行政合同的履行、变更和解除中,行政主体享有行政优益权。
26.简述行政指导的概念与特征行政指导是指行政机关在其所管辖的事务范围内,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采取非强制的手段,取得行政相对方的同意和协助,有效的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主动的管理的行为。特征1)行政指导是非权力行政活动2)行政指导是一种事实行为3)行政指导是行政机关单方面的意思表示,属于单方行为4)行政指导一般适用于有较大幅度弹性的管理领域5)行政指导适用法律优先的原则6)行政指导是一种外部行为。
27.简述行政处罚的原则1)处罚法定原则2)处罚公开、公正原则3)处罚与违法行为相适应原则4)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5)不免除民事责任,不取代刑事责任的原则6)救济原则。 28.简述行政处罚的特征。1)行政处罚是以对违法行为人的惩戒为目的,而不是以实现义务为目的2)行政处罚的适用主体是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3)行政处罚的适用对象是作为行政相对方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属于外部行政行为。
29.简述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是一般程序中的特殊程序。其具体程序内容为1)听证提出。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3日内提出2)听证通知。组织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开始的7日前书面通知当事人,以便当事人作好申辩的准备3)举行听证会。即由行政机关指定非本案调查取证的和与本案不利害关系的人员主持。(4)制作听证笔录。
30.简述行政责任的概念及构成要件。行政责任是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因违法或者行政不当,违反其法定职责和义务而应依法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其构成要件包括1)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2)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行政违法或者行政不当3)行政责任必须是行政法律规范所确认,是一种法律责任4)承担行政责任必须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者过失。
31.简述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1)通报批评2)赔礼道歉,承认错误3)恢复名誉,消除影响4)返还权益5)恢复原状6)停止违法行为7)履行职务8)撤销违法的行政行为9)纠正不适当的行政行为10)行政赔偿等
32.简述公务员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1)通报批评:2)道歉、承认错误3)退赔、恢复原状4)停止违法行为5)采取经济制裁措施6)赔偿损失7)行政处分8)罢免。
33.简述行政复议的特点1)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2)行政复议是以行政争议为处理对象的行为3)行政复议是由行政相对方提起的一种依申请而产生的行为。 34.简述行政复议决定的种类1)决定维持:具体行政行为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的,决定维持2)决定限期履行:被申请人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决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3)决定撤销。变更或确认具体行政行为4)被申请人不按照《行政复议法》规定提出书面答复、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的,视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决定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
35.简述复议申请人应当具备的条件1)申请人必须是行政管理相对一方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2)必须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36.国家不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情形有哪些? 1)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2)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3)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比如,不可抗力、第三人过错、受害人从其他途径获得补偿。
37.简述行政诉讼的特征1)行政案件由人民法院受理和审理2)人民法院审理的行政案件只限于就行政机关作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发生的争议3)行政复议不是行政诉讼的前置阶段或必经程序4)行政案件的审理方式原则上为开庭审理。
38.简述行政诉讼被告的特征1)被告只能是行使管理权、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2)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被原告指控侵害合法权益3)以自己的名义应诉,并受人民法院裁判拘束。
39.简述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行政案件的种类1)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2抽象行政行为3内部行政行为4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政行为。
40.简述行政诉讼第三人的特征1)与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2)相对于原告、被告而言,是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3)在诉讼期间参加诉讼4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 五、论述题
1试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权在行使其行政职权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活动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概括起来就是行政法治原则,包括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治的核心内容。它是指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行政合法性原则具体要求1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2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3任何行政职权的授予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行政合法性原则这三方面的具体内容要求行政主体应严格依法办事,行政管理活动应有法可依,严格按照法律规范进行。合理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行政机关不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种类和幅度范围作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救这种应符合法律的意图和精神,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1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法律目的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要有正当的动机3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合乎情理。
2、论述公务员的概念和双重身份公务员是指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任何一个公务员,不论其职位高低、职务大小,首先是一个公民。公民是每个公务员的基本身分。因为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是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基本前提。作为公民的公务员在法律地位上有下列特点⑴他享受宪法和
3
法律赋予公民的各种权利,同时履行宪法和法律要求公民履行的各种义务⑵他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从事个人行为,但不能以国家名义从事公务行为,否则就是另外一种身分了⑶他的个人行为只代表他个人,不具有强制性,而且行为效果归属于他自己。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公民。因为他担任了行政公职,进入公务员的行列。当处于公务员法律地位时,显示几个特点:⑴公务员有资格作为国家的代表,以公务机关的名义从事公务行为⑵公务员享有行政职权,享有行政优益权,同是需要承担行政职责⑶公务员的公务行为具有强制性,公务行为所引起的效果,由所属公务机关承受⑷所属公务机关对公务员个人过错负连带责任。
3、论述行政法制监督主体行政法制监督主体是指有权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国家公务员所行使的行政职权行为和遵纪守法状况进行监督的组织和个人。 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内涵1行政法制监督主体范围极其广泛,它包括有权对行政主体及国家公务员进行监督的一切组织和个人,具体包括政党、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社会团体、人民群众和大众媒体等。相对于其他行政法主体来说,它的范围要宽得多2不同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其对行政主体所实施的监督效力不一样。一般来说在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中,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和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对行政主体及其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可以产生直接的法律效力,如改变具体行政行为、追究违法、违纪公务员的相关责任等。而国家机关系统以外的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如公民和大众传媒对监督对象的监督,往往不产生直接法律效力3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与行政监督主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行政法制监督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以及国家机关系统外部的个人和组织,它所监督的对象是行政主体和国家公务员,监督的内容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和国家公务员遵纪守法的状况。而行政监督主体则正是行政法制监督的对象——行政主体,它所监督的对象则是行政相对人,监督的内容主要是行政相对人遵守法律和履行行政法上义务的具体情况等。
4、论述行政行为的分类A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1抽象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2具体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B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1羁束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依严格法律规范实施的行政行为2自由裁量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依法自由裁量实施的行政行为C依职权行政行为与应请求行政行为1依职权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直接依法定职权实施的行政行为2应请求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在相对人提出申请后依法实施的行为D附款行政行为与无附款行政行为1附款行政行为指主体实施的附有一定条件限制的行政行为2无附款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实施的不附条件的行政行为E要式行政行为与不要式行政行为:特定形式F授益行政行为与不利行政行为。
5、论述行政立法与权力机关立法的主要区别1立法主体不同,行政立法主体是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而权力机关立法的立法主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以及特定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2立法的调整对象不同,行政立法的调整对象是国家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较为具体的行政事务,而权力机关立法的调整对象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重大事项3立法的效力等级不同,行政立法的效力等级较低。 6、论述行政许可的作用 1行政许可是国家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有力手段,有助于从直接命令式的行政手段过渡到间接许可的法律手段2行政许可有利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障广大消费者及公民的权益3行政许可有利于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 4行政许可有利于控制进出口贸易,保护和发展民族经济 5行政许可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环境保护,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健康、协调发展。 7、论述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的区别行政处罚是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给予的制裁。行政处分是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依据行政管理法规、规章、纪律等对其所属人员违规、违纪行为所作的处罚。 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的主要区别在于1针对的违法行为不同。行政处罚是针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所采取的;行政处分是针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所采取的。行政处罚是行政机关的外部行政行为;行政处分则是行政机关的内部行政行为2行为人与相对人之间的关系不同。行政处罚的决定者和实施者是具有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特定的行政机关,它与受处罚人之间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而只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普通行政关系;行政处分的决定者和实施者并不一定是特定的行政机关,它与被处分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基于行政组织关系所产生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3适用的法律依据不同。行政处罚依据国家有关行政管理的普通的法律法规,主要是指行政行为法和行政程序法;行政处分则依据行政组织法4形式不同。行政处罚的形式主要有警告、罚款、拘留、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劳动教养等,始终与被处罚人的人身自由权、财产所有权等基本权利相关;行政处分的形式主要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留用察看、开除等,大多与被处分人职务上的权利有关5两者所产生的法律效果不同,由此产生争议后的救济手段也不一致。对行政处罚不服,相对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对行政处分不服,相对人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8、论述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关系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监督,是由行政机关自身系统的监督(即行政监督)和外系统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监督(即监督行政行为)两者构成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构成行政监督机制的整体。 在理解两者的概念时,我们应注意两者的联系与区别。首先,两个概念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存在相同点1)监督的对象相同2)监督的内容相同3)监督的目的相同。其次,我们应注意把两者的概念区别开来1)行政监督的主体是行政机关,而且仅仅是行政机关,主体单一;而监督行政行为的主体是行政机关以外的国家机关,主体呈现出多样性2)监督行政行为的监督对象只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而行政监督的监督对象不仅是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而且还包括部分非国家机关,如行政机关主管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由行政机关任命的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行政监督中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等都是这样3)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监督程度不同。前者是立案、调查(或查账)、结论、处分等,后者则是听取回报、评议、视察、质询、批评、审判等4)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权利依据不同。前者是行政权,后者则是立法权、监督权、审判权、检察权、公民的申诉控告权等5)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属性不同。前者纯系一种行政行为,后者是行政行为之外的行为。正是由于这种区别,使二者产生了上面主体、对象、程序、依据等方面的差别。
9、论述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指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反映行政诉讼的基本特点,对行政诉讼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体现并反映着行政诉讼的客观规律和法律的精神实质的基本规则。 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一般性原则和特有原则1)一般性原则 一般性原则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在开展行政诉讼、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中都必须遵守的共同性行为准则①审判独立原则②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③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④辩护原则⑤合议、回避、公开审判、两审终审原则⑥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2)特有原则 特有原则是行政诉讼特有的不同于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的特殊原则①行政诉讼客体限于具体行政行为的原则②人民法院只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一般不审查其合理性的原则②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原则③诉讼不停止行政执行原则④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原则⑤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
10、论述行政诉讼的第一审程序: 答: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管辖权限对案件进行初次审理的程序。 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具体内容: (一)审理前的准备 审理前的准备是合议庭开庭审理行政案件之前必须经过的诉讼阶段。审理前的准备包括以下各项内容: 1.应向被告发送起诉状副本和应诉通知书,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2.审查决定是否需要并案审理或者分案审理; 3.初步审查诉讼文书和证据材料4.决定是否裁定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5.准备并研究审理本案所需要依据的法律文件。 (二)庭审程序 1开庭前准备阶段2出庭情况审查阶段。3.法庭调查阶段4法庭辩论阶段5.合议庭评议阶段。 6.公开宣判阶段7闭庭。由审判长宣布闭庭(三)妨碍行政诉讼行为的排除 妨碍行政诉讼的行为1有义务协助执行的人,对人民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书,无故推托、拒绝或妨碍执行的;
2伪造、隐藏、毁灭证据的3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或者威胁、阻止证人作证的4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经被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的5以暴力、威胁或其他方法阻碍人民法院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或扰乱人民法院工作秩序的6对人民法院工作人员、诉讼参与人、协助执行人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排除妨碍行政诉讼的强制措施: 训诫、责令具结悔过、罚款(1000元以下)、司法拘留(15天以下)。罚款、司法拘留须经人民法院院长批准,当事人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四)案件的移送和司法建议 1案件的移送2司法建议。
六、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案情介绍:毛某是A省某市甲县从事商品批发的个体工商户。9月20日,甲县工商局给毛某送达了以毛某违法
经营为由吊销其营业执照的处罚决定书,决定书上日期为9月10日。11月16日,毛某申请复议,工商机关以超过复议期限为由不予受理。请问1)本案的被申请人是谁?为什么?2)本案应由哪个复议机关管辖?为什么3)作为复议机关的_T商机关的做法正确吗?
分析:1)本案的被申请人是甲县I商局。根据《行政复议法》第10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2)本案应由某市丁商局或甲县人民政府管辖,负责复议。根据《行政复议法》第12条规定: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丁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申请人选择,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3)不正确。根据《行政复议法》第9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本案中,甲县:1:商局的处罚决定虽然是9月10日作出的,但送达给毛某是9月20日,即毛某在9月20日才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所以,]j商局不得以超过申请期限为由不予受理。 案例二: 案情介绍:2003年9月6日,农民甲某趁夜晚无人之机。在B市卢店镇食品经营处,屠宰了一头病死猪准备出卖。该市畜牧局得知后.遂决定立案查处。同年8月27日,畜牧局以食品经营处负责人乙某为甲某提供屠宰场所为由,依法对其处以5000元罚款。乙某不服,便将畜牧局告上了法庭。
2004年5月11日,B市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B市卢店镇食品经营处的经营性质是非法人的国有经营单位.属行政诉讼法所规定的原告资格中的其他组织,而乙某只是该经营处的负责人,因此,被告不能直接对原告本人进行处罚,而应该对该组织进行处罚。故法院作出了因为该市畜牧局作出的处罚主体错误,予以撤消的判决。
请问: 1)本案中市畜牧局是否能够成为行政处罚的主体?为什么? 2)本案中市畜牧局应以谁为处罚对象?为什么? 分析: 1)本案中市畜牧局是行政处罚的主体。具有行政处罚主体资格。2)市畜牧局应当以B市卢店镇食品经营处为行政处罚对象,能直接对乙某本人进行处罚。 案例三:
案情介绍:某行政机关干部李某利用出国考察的机会,从国外带回若干违禁的物品。受到海关罚款1000元的行政处罚。其所在单位了解情况后,又给予其撤职行政处分。李某不服,认为处罚、处分太重,便分别以海关和所在行政机关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上述处罚和处分。
请问1)本案中,海关能否成为被告?为什么?2)本案中,对李某所在行政机关提起的诉讼,人民法院能否受理?为什么?
3)人民法院若受理起诉应由何级何地法院管辖?为什么? 分析:1)本案中,海关可以成为被告。依据《行政诉讼法》第l】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行政诉讼法》第25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本案李某认为海关罚款1000元的行政处罚太重,也就是罚款太重,提起诉讼,作出罚款决定的海关就是被告2)行政机关对李某的撤职行政处分属于内部行政行为.法院不予受理。依据《行政诉讼法》第12条规定,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人民法院不予受理3)该案件应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海关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进行第一审管辖。依据《行政诉讼法》第14条、17条的规定。海关处理的第一审行政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