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专题教学之【咏史怀古诗】鉴赏
——以必修三《咏怀古迹·其三》《马嵬》为例 贵阳一中 汪呈珍
教学目标:①初步掌握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方法:准确找出诗中古今的连接点,说出诗歌中咏史怀古的作用;②赏析杜甫在《咏怀古迹·其三》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准确把握诗歌中寄寓的情感;③自主赏析《马嵬》一诗中对比和反衬的表现手法,准确把握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把握诗人在咏史怀古诗中寄寓的情感 教学方法:群文阅读法、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导学案、多媒体课件、视频 教学时间:2课时 【对接高考,明确方向】
诗歌的思想内容丰富多彩,作者的观点态度多种多样,但同一类型的诗歌还是具有一些共性的。把握了共性,便可通过确定诗歌所属类型来判定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咏史怀古诗是高考常见的题材之一,高一学段中必修三唐诗单元中的咏史怀古诗教学,便可为咏史怀古诗的鉴赏奠定一定的基础。
一、专题导入,方法指引
“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余秋雨说:“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回顾我们学过的文学作品,你会发现文人墨客们面对古往今来的变化有着纤细敏锐的神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是陈子昂登幽州台怀古伤己发出的悲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李清照面临乌江时借古讽今的伤怀。当你孤独失意、迷茫彷徨时,你可以在历史的长河中与先贤雅士畅谈;当你感叹世事,满心愤懑时,你可以登临古迹,在沧海桑田的变化中找寻人生的智慧。我想这便是今天我们鉴赏咏史怀古诗的一大意义。 首先我们来明晰它的概念:
【咏史诗】“咏史”就是翻阅古书,以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吟咏或评论所作的诗。
【怀古诗】“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凭吊古迹引起感慨,抒发情怀的诗。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 或写有“怀古”“咏怀”等。
但因为诗人在创作时常常会兴之所至,妙笔生花,所以咏史与怀古的界限便不再那么清晰了,那今天我们把这两类诗并做一个小专题,一起来实践一下这类诗歌的赏析。 【咏史怀古诗】是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远望、咏叹史实、兴怀古迹来达到怀人伤己、
怀古伤今、怀事反思的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故多用典故。
那我们如何把握这类【咏史怀古诗】当中的情感呢? 【方法】要抓住:一个接点,三个作用 找对接点:古迹、事件、人物——作者的际遇 三个作用:怀人——伤己(同病相怜、对比参照)
怀古——伤今(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怀事——反思(理性思考、讽劝当朝) 二、阅读鉴赏、样本示范 A.
【诵读感知】
实践出真知,我们接下来就在具体的诗歌鉴赏中,去验证和巩固我们的解读思路。首先,是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我们带着探寻情感的目的一起把这首诗朗读一遍。读准字音 、读好节奏、读出感情。
明确字音:朔shuò(农历每月初一;北方);青冢zhǒnɡ(草色长青的坟墓);省识(shěnɡ)略识(①什么事件?②怎么翻译更能反映这件事的本质?画图是汉元帝宠幸宫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三课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扩展阅读》151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