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会计习题集(第五版)
参考答案 第一章 总 论
一、填空题
1. 社会生产 经济管理 2. 期初结存 期末结存
3. 事前监督 事中监督 事后监督
4. 核算 监督 控制 预测 参与决策 前两项(或者核算与监督) 5. 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 6. 持续经营假设 会计分期假设 7. 货币 货币计量 8. 日历年度 二、单项选择题
1.C 2.A 3.A 4.A 5.C 6.A 7.C 8.B 9.A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DE 3.ACEF 4.ABC 5.ABCD 6.ABC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7.√ 五、简答题
1.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职能。会计的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具有以下特点:第 一,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第二,会计对经济活动的核算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第三,会计主要核算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第四,会计核算必须遵循国家颁布的会计准则。会计的监督职能主要是对各单位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监督,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会计监督必须以财政经济法律、法规为依据;第二,会计是对经济活动全过程进行监督;第三,会计监督包括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
2.相关性是指会计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应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 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即应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
精选文档
.
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会计信息系统在进行信息生成和报送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会计 信息使用者的不同要求,使得产出的信息既能满足国家经济管理部门、企业内部管理部门的需要,也能满足债权人、投资者等社会公众的需要。
3.会计核算方法是对各单位已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核算和监督 的方法。它主要包括以下一系列的专门方法:①设置账户;②复式记账;③填制和审核凭证; ④登记账簿;⑤成本计算;⑥财产清查;⑦编制会计报表。
4.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运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单位(包括国家机关、 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提供反映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信息系统。会计的内容,即会计的对象,是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一般来讲,会计的内容是企业、行政和事业等单位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可以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价值运动。 六、论述题
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
会计主体,或称会计实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和组织。会计主体假设是指会计核算的内容是一个特定单位和组织的经济活动,它规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从企业来说,它要求会计核算区分自身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分企业的经济活动和企业投资者的经济活动。会计核算必须站在企业的角度上观察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不能与其他会计主体相混淆。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不会因清算、解散、倒闭而不复存在。持续经营假设要求会计人员以会计主体持续、正常的经营活动为前提,在此前提下选择会计程序及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核算。它为会计核算作出了时间规定。
会计分期是指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分割为一定期间。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 会计期间的划分,定期核算经济活动和报告经营成果,从而及时地向有关方面提供反映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的会计信息,满足企业内部加强经营管理及其他有关方面进行决策的需要。会计分期假设是持续经营假设的必要补充。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会计主体的 经营情况,并假定在不同时期货币本身的币值不变。货币计量假设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一切
精选文档
.
作为会计事项的经济活动均能用货币计量;二是货币币值是稳定不变的。
2.会计目标是指会计在实施行为过程中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或境界。会计最终是通过会计 信息为实现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并且由于面对的会计主体不同,其目标也不一样。现代会计的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为现有和潜在的投资者维护资本保全、增大资本收益、减少资本风险等决策提供有用 的会计信息;
(2)为现有和潜在的债权人降低债务风险的决策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3)为职工维护其合法权益及利益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4)为经营者有效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5)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与经济调控决策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第二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一、填空题
1.负债 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表 2.费用 收入
3.总分类科目 明细分类科目 4.减少数
5.本期增加发生额 本期减少发生额 二、单项选择题
1.B 2.C 3.C 4.D 5.C 6.D 7.D 8.A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 3.BCE 4.BC 5.ABCD 6.ABCDE 7.ABC 8.ABDE 9.BD 10.CDE 11.ABCD 12.ABD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五、简答题
1.资产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的经济资源。它是指企业拥有什么经济资源和拥有多少经济资源;权益则是指谁提供了这些经济资源,谁对这些经济资源拥有要求权。因此,资产和权益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没有资产,就没有有效的权益;同样,企业拥有的资产也完全不能脱离权益而存在。从数量
精选文档
.
上看,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就必定有一定数额的权益;反之,有一定数额的权益,也必然有一定数额的资产。也就是说,一个企业的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必定彼此相等,从任何一个时点来看,两者之间都必然保持数量上的平等关系,即资产等于权益。 2.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门别类进行核算所规定的项目。 设置会计科目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设置会计科目,既要全面反映会计核算的内容,又要结合会计对象的具体特点,具 有系统性;
第二,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符合经济管理和业务发展的需要,具有适应性; 第三,设置会计科目,要符合政府有关机构的规定,具有统一性; 第四,设置会计科目,要严格规定核算内容,具有简明性。
3.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在账簿中具有一定格式的记账实体。
账户与会计科目有密切联系: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会计科目就是账户的名称;账 户的内容、分类和核算方法决定于会计科目的内容、分类和核算方法。这就使得账户的核算内容、分类和核算方法与会计科目基本相同。
它们的区别在于:从结构上看,会计科目只表明某项经济内容,本身没有什么结构,而账 户却必须有便于记录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结构;从制定权限看,会计科目由国家财政部统一制定,账户则是各单位根据会计科目和管理需要开设的。
4.资产和权益之间客观存在的数量上的平衡关系可用下列等式表示: 资产=权益
=债权人权益+业主权益 =负债+所有者权益
上述会计等式称为会计恒等式,也叫会计基本等式,或称会计方程式,它是资产与负债和 所有者权益之间平衡关系的公式化。因为上述三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表现了一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因此,会计恒等式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六、论述题
1.所谓会计科目的经济内容,就是会计科目核算和监督的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也就是 会计要素的具体项目。工业企业会计科目按经济内容分为六大类,即资产类、负债类、共同 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
第一类,资产类会计科目。根据资产的流动性,可将资产类会计科目进一步分为流动资产
精选文档
.
和非流动资产两类会计科目。
第二类,负债类会计科目。根据负债的期限长短和负债的构成,可将负债类会计科目分为 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两类会计科目。
第三类,共同类会计科目。共同类会计科目包括清算资金往来、货币兑换、衍生工具、套 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5个,基本上只有银行、证券公司与期货公司等企业使用。 第四类,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根据所有者权益形成的方式,可将其分为资本类、公积 金类和未分配利润类三部分。
第五类,成本类会计科目。成本类会计科目具有较强的行业特点,各行业会计制度之间有 区别,具体业务不同,会计科目名称、种类也不同。工业企业一般设置有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
第六类,损益类会计科目。根据企业经营损益形成的内容,可将损益类会计科目进一步划 分为收入类和费用类会计科目。
2.会计科目按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可以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总分类科目,也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科 目。设置总账科目,可以对具有不同特点的各类会计对象进行总体上的核算与监督,直接对某一类会计要素的具体项目进行管理。在会计处理上,企业应按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相应的总分类账户,所进行的核算称为总分类核算,所提供的核算指标是某类会计要素有关项目的总括性指标。
明细分类科目,也称明细科目,或称细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分类核 算的科目。企业可以在总分类科目下,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管理工作的需要自行设置明细科目。企业应按明细分类科目设置明细分类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所提供的核算指标是某类会计要素项目更具体和详细的指标。 七、业务计算题 练 习 一
项目 1 2 3 4 5 6 7 资产 190 000 300 000 120 000 150 000 40 000 2 000 60 000 精选文档
负债 所有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