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商州区夜村镇会峪联办小学:何刚娃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苏教版国标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还有《姥姥的剪纸》《牛郎织女》两篇课文,纵观这一单元的体系编排,我们不难发现,教材的精心旨在通过体味作者对民间艺术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本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进一步认识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素养,为今后学生阅读、欣赏、审美鉴赏打下基础。本课同时通过体会排比、叠句等修辞手法的精妙,理解其对文章表达的作用,并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本课在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从中领悟中华儿女的英武精神。 2、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既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又用更多的笔墨写意。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发表对课文的见解。 【教学方法】
1 、多媒体助学 2、诵读导学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
1、乐器往往是用来制造气势、渲染气氛、表达感情的,它因地域和民族等的不同而有“西洋”和“民族”之分类,更因构造和“玩”的方式的不同而有管乐、弦乐、打击乐等不同叫法,演奏出来的效果当然也是大不相同
的。
2、了解安塞腰鼓:产生于距延安四十公里处的安塞县,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它是黄土高原的产物,其粗犷、雄浑的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浑然一体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表演片断,听全文朗读(配乐,配画面)。注意朗读者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2、思考问题:
安塞腰鼓总体上给你什么感受?它有什么特点?
壮阔,豪放,火烈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安塞腰鼓。宣泄生命力量的安塞腰鼓。安塞腰鼓有热烈的舞姿,有巨大的力量,有沉重的鼓声,有深厚的土壤。
⑵这篇文章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法是什么?你觉得有何效果?
比,有句子内部词语的排比,有句子的排比,有段落的排比。这些排比使文章气势恢弘,语气连贯,节奏明快,感情强烈。 三、感知课文,了解文章的结构 1、文章的结构
表演前→表演时→表演后 ↓ ↓ ↓ 静 → 动 →静 安静→ 豪放 → 寂静
2、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节奏有气势的朗读
(1)、过渡: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为了表现生命伟大,粗犷,豪迈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和谐。 (2)示范朗读:
①、播放范读片断1---4自然段(配乐,配画面)。注意听清朗读者处理的语音轻重,语调的抑扬,语速的快慢。(语速较慢 语调沉稳有力) ②、播放范读片断5---6自然段(配乐,配画面)。注意听清朗读者
处理的语音轻重,语调的抑扬,语速的快慢。(语速较快 语调高昂激越) 指导朗读,读准重音,读出节奏,气势: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增强气势)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节奏感强,渲染动感形象)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感情充沛,富有感染力)
③、小结:本文段使用排比,将安塞腰鼓的力与美推到极致。 ⑷小结:作者利用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再现“安塞腰鼓”的恢弘气势,揭示了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四、学生品读,体验感悟
现在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其他部分,读出节奏,气势,品味精彩语句,说说自己对这些语句的理解。
1、学生选择自己认为精彩的语段进行散读并作点评。 ①体会排比句的妙用
②品味安塞腰鼓的形、声、意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2、小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3、抽读,结合语境谈理解与感受。 五、总结文章主题
通过刚才大家的品读,你觉得本文除了赞美安塞腰鼓的壮阔,豪迈和火烈,还赞美了什么? 六、知识拓展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痛苦——( ) 现实——( ) 2、理解词语:
叹为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停止或终止) 流苏:一种下垂的以五彩羽毛或丝线等制成的穗子,常用于舞
台服装的裙边下摆等处。
3、“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4、你还知道哪些民间大型舞蹈形式(舞龙,舞狮,滚灯,扭秧歌
等)
七、布置作业
1、自由选择文中某一精彩片段朗读,背诵。
2、选你最喜欢的两个句子抄下来,模仿它们的表达方式,再仿写两句。 八:板书设计:
表演前→表演时→表演后 ↓ ↓ ↓ 静 → 动 →静 安静→ 豪放 → 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