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北京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Word版含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古诗词鉴赏专题

北京市延庆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9月统测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从军行 王昌龄

胡瓶落膊紫薄汗

(1)

,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注释】(1)胡瓶:西域出产的一种储水器。紫薄汗:健马名。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写将领的战时装束和勇武雄姿。 B. 次句暗示将领时刻准备奔赴边塞,保境安民。 C. 后两句写出了将军奔赴边关杀敌的神速和气势。 D.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担忧。

14. 古诗常用“楼兰”泛指敌人,这是借代的运用,它能使诗歌形象突出、特点鲜明。下面没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

A.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B.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C.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 D.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5. 仔细阅读下面这首诗,分析两首《从军行》所表达的感情有何异同。

从军行 / 王昌龄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答案】13. D 14. B

15. 同:都通过对边塞荒凉景象的描绘,赞颂了边关将士英勇无畏、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 异:第一首通过描绘将士们英勇无畏、为国出征的豪情,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强大与军力的自信与自豪之情。第二首还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的爱护,以及对战死沙场的将士们的同情。 【解析】 【13题详解】

- 13 -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代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

D项,“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担忧”赏析错误。这首诗塑造了一位急切想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将军形象。首句描绘这位将军的战士装束和勇武雄姿,次句通过对边塞荒凉景象的描写暗示出将军时时想着边塞的安危,时时准备奔赴边塞,保境安民的心情,最后两句,豪气生发,尤显英雄本色,既写出了军队攻城拔寨的神速,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唐朝强大国势和军力的一种自信和自豪心理。通过分析可知,这首诗没有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担忧”之意。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艺术手法的鉴赏能力。

A项,句意为“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这里用“孤帆”代指“行舟”,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B项,句意为“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这里没有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

C项,句意为“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这里“管弦”代指“音乐”,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D项,句意为“刘裕统帅大军北伐,横扫敌兵如猛虎下山,气吞强虏”。这里以“金戈铁马”代指“军队”,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对比鉴赏能力。

第一首:描写的是一位将军欲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诗的首句写这位将军的战时装束和勇武雄姿,次句转写边塞之景,意在营造和烘托气氛,又意在蓄势,在如水秋月的广阔清寒背景下,一身戎装的将军威风凛凛,暗示将军之心时时想着边塞的安危,时时准备奔赴边塞,保境安民。一位勇武的将军形象就被传神地勾勒了出来。诗的后两句,豪气生发,尤显英雄本色,既写出了军队攻城拔寨的神速,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唐朝强大国势和军力的一种自信和自豪心理。

第二首:通过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无数的将士们死在边关,而没有办法好好安葬,反映了当时战争的惨烈,也表现了诗人对将士们深切的同情之心。诗的一、二句点明地点和时令,形象地描绘出边地的荒凉景象,三、四句写有不少战士在这场战斗中为国捐躯,将军上表请

- 13 -

求把战死的将士的尸骨运回安葬,表明了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此诗以旷远苍茫的荒野战场作为背景,“黄叶”“云沙”等边塞景象更进一步烘托出边塞的荒凉,给人以满日萧然、凄凉悲怆之感。最后两句感情真挚,造句沉痛,更增悲怆之气。全诗读来颇令人感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通过分析对比可以看出,这两首诗的共同之处体现在作者都是通过对边塞荒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边关将士英勇无畏、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的赞美之情。不同之处是:第一首通过对一位将军欲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唐朝强大国势和军力的一种自信和自豪心理;第二首则是通过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无数的将士们死在边关,而没有办法好好安葬,将军上表请求把战死的将士的尸骨运回安葬,反映了当时战争的惨烈以及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将士们深切的同情之心。

北京市2021届高三入学定位考试语文试卷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声 陆游 其一

萧骚拂树过中庭,何处人间有此声。 涨水雨馀晨放闸,骑兵战罢夜还营。 闲凭曲几听虽久,疆抚哀弦写不成。 暑退凉生君勿喜,一年光景又峥嵘。

其二

人言悲秋难为情,我喜枕上闻秋声。 快鹰下韝爪觜健,壮士抚剑精神生。 我亦奋迅起衰病,唾手便有擒胡兴, 弦开雁落诗亦成,笔力未饶弓力劲。 五原草枯苜蓿空,青海萧萧风卷蓬。 草罢捷书重上马,却从銮驾下辽东。

注释:①萧骚: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②疆:同“强”,勉强。③韝:同“鞲”,皮制的护臂套。觜:同“嘴”,鸟喙。

- 13 -

13. 下列对两首诗具体词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涨水雨馀晨放闸,骑兵战罢夜还营”描写了秋水上涨,战士得胜回营的景象。 B. “闲凭曲几听虽久,彊抚良弦写不成”表现诗人静听秋声时,闲适惬意的心情。 C. “五原草枯苜蓿空,青海萧萧风卷蓬”,作者用边塞秋景的萧瑟衬托内心的豪迈。 D. “草罢捷书重上马,却从銮驾下辽东”记述诗人同君王一道率兵征战辽东的往事。 14. 下列诗句中“萧萧”的意思与“青海萧萧风卷蓬”中的“萧萧”相同的一项是 ( ) A.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屈原《九歌·山鬼》) B.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杜甫《兵车行》) C.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获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D.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李清照《摊破浣溪沙》)

15. 两首诗虽然都以“秋声”为题,但作者阐发的感慨却不相同,请结合诗句对此加以分析。 【答案】13. C 14. C

15. “一年光景又峥嵘”表达了时光易逝,生发惜时之慨。第二首,“五原草枯苜蓿空,青海萧萧风卷蓬”抒写了英勇杀敌的豪情,“草罢捷书重上马,却从銮驾下辽东”诗人想象,战争不断取得胜利,收复北方失地,直捣金人老巢,抒写了豪迈之情。 【解析】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A项,“战士得胜回营的景象”分析错误,“骑兵战罢夜还营”写出了秋天里骑兵作战的辛苦,究竟是“战胜”或“战败”,诗中没有明确讲明,从后面诗句“彊抚哀弦写不成”来看,并没有获胜。

B项,“表现诗人静听秋声时,闲适惬意的心情”分析错误,“闲凭曲几听虽久”写闲暇时光,静听秋声,“彊抚哀弦写不成”勉强抚琴,因心中凄苦哀痛而无法弹奏。诗中并无“惬意的心情”。

D项,“记述诗人同君王一道率兵征战辽东的往事”分析错误,这首诗后面的四句“五原草枯苜蓿空,青海萧萧风卷蓬。草罢捷书重上马,却从銮驾下辽东”是诗人的想象,并非回忆往事。 故选C。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词语含义的理解鉴赏能力。

- 13 -

“青海萧萧风卷蓬”意思是,在北方青海,金兵就像蓬草一样被我国大军一扫而光。“萧萧”是风卷蓬草的声音。

A项,“风飒飒兮木萧萧”,“萧萧”树叶纷纷落下的样子。 B项,“车辚辚,马萧萧”,“萧萧”战马嘶鸣的声音。 C项,“故垒萧萧芦获秋”,“萧萧”芦苇在秋风中发出的声音。 D项,“病起萧萧两鬓华”,“萧萧”指两鬓纷纷变白的样子。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

《秋声》(其一),先写秋风吹得树叶的声音,引发对边境战事的担忧,“骑兵战罢夜还营”;“彊抚哀弦写不成”,从长久地静听秋声,到心中悲苦难以抚琴;“一年光景又峥嵘”从暑退凉生的欢喜,到感叹时光易逝。诗歌借描写秋声,表达诗人惜时之情。

《秋声》(其二),诗的开头就展现出一个全新的境界:历来被人们认为悲凉的秋声,在陆游听来却成为一种鼓舞斗志的力量。“我喜枕上闻秋声”,为什么“喜”呢?他认为秋天是打猎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出征消灭敌人的季节。诗人接着写道:在这大好的季节里,猎鹰跃跃欲试,战士精神抖擞。诗人也一扫低沉情绪,“上马击狂胡”的劲头空前高涨。猎物到手!顽敌被歼,诗作也成,凯歌已奏,然而诗人的笔力弓力仍然坚强有力,乘胜打击敌人的劲头更足了。诗的结尾部分,陆游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北方,金兵就象苜蓿、蓬草一样被一扫而光。前线捷报频传,胜利之师向着敌人的老巢冲杀过去。“下辽东”即向金国都城辽阳进发,把战争推向金国的心脏地区。这首诗就是由秋天联想到打猎,由打猎联想到打金兵,由打金兵进而联想到收复北方失地,直捣金人老巢。环环相扣,构思巧妙。抒发了坚强勇敢的战斗豪情。

【点睛】比较鉴赏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做这类题要(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试卷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红梅

- 13 -

北京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Word版含答案

古诗词鉴赏专题北京市延庆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9月统测语文试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从军行王昌龄胡瓶落膊紫薄汗(1),碎叶城西秋月团。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注释】(1)胡瓶:西域出产的一种储水器。紫薄汗:健马名。13.下列对这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dvpe8r8rb3pit886asl2xn8u9whcj004a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