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命 题 分 析
近几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这一考点的考查频率低,但不代表这个考点不重要。高考对《考试大纲》中的考点往往采用“轮考”的方式,2016年、2017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中未考查这一考点,2018年高考语文三套全国卷就都考查了选用句式,其中全国卷Ⅱ还考查了仿用句式,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时,仍要将本考点作为重点来复习。
走 进 高 考 【P】
例1(2018·全国卷Ⅱ)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 材料:
奋斗 团结 梦想
建强国谋复兴 御外侮卫家国 脱贫困奔小康 垦田拓海 开天辟地 守望相助 抗灾治水 逐日奔月 同舟共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示例: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贫困奔小康,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奋斗精神。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御外侮卫家国,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团结精神。开天辟地、逐日奔月、建强国谋复兴,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梦想精神。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解答此题的步骤:①分析示例特点。示例是由两个四字短语,一个六字短语和一个表达特定主题的短句组成的。②巧分材料词句。将材料中“垦田拓海”“抗灾治水”“同舟共济”等六个四字短语按照意义两两分组,分别照应“奋斗”“团结”“梦想”这三个中心主题;辨析“建强国谋复兴”“御外侮卫家国”“脱贫困奔小康”这三个六字短语的表意差异,寻找其与“奋斗”“团结”“梦想”这三个中心主题的关联和照应。③
仿照示例句式,整理句子。]
例2(2017·浙江)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例句:如果作品水平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示例:如果语言是生产工具,能够生产出物质资料,那么夸夸其谈的人就可以是百万富翁了。
[本题考查仿写句式。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归谬法”,写出来的句子要符合归谬逻辑。仔细研究例句,不难作答。]
考 点 探 究 【P】
考纲在线 正确、熟练、有效地使用语言文字。 2.表达应用 E
(3)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简要解读 现代汉语的句式十分丰富。从语法结构角度看,有单句和复句。单句比较重要的有复杂单句、主动句和被动句、顺叙句和倒装句等;复句包括并列、承接、选择、总分和分总,以及转折、假设、条件、因果等八种。从表达功能角度看,有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从逻辑角度看有肯定句和否定句、双重否定句。从修辞角度看,有排比句、对偶句、设问句、反问句、比喻句、拟人句等。此外,还有长句、短句、整句、散句等。
选用句式,从考查的内容看,主要考查四个方面:①根据上下文陈述对象的需要选用句式;②根据表现形式的需要选用句式;③根据表意的需要选用句式;④根据表达手段或场合的需要选用句式。
仿用句式,主要是针对提供的新语境仿造句式,进行创造性发挥。重在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变换句式,指的是各种句式间的互变。高考中是指按题目要求,对表达特定情景的语句进行重新组合、改写的考题。
夯 实 基 础 【P】
一、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原则 1.选用句式的原则
(1)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性,注意排序照应、时空转换,使语意连贯。 (2)体现语意重点,使之适合语境的需要。
(3)保持感情、语气的一致,使之与语境的感情、语气协调。
2.仿用句式的原则 解答这类题目,最关键的是把握语境,理解仿写对象的结构和含义,使答案“神形皆像”。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修辞“依葫芦画瓢”。仿写题基本上要求使用适当的修辞或句式。这正体现了《考试大纲》中“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要求,着重在“使用”上考查修辞,有利于促进考生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2)结构“循规蹈矩”。在仿造句子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修辞手法的高度统一,而且要注意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仿造出来的句子的结构一定要与题目所提供的例句的结构相同。
(3)内容“前后兼顾”。仿写时不仅要注意修辞,照应句式,还得注意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
3.变换句式的原则
(1)不能改变原意。变换句式,只是句式的变换,除了根据需要作个别文字调整外,其他都不能变换,尤其是内容。所以试题一般规定“内容不能删减,原意不能改动”等。即使题干不标出这样的要求,也不能变动,因为这是潜在要求。
(2)要同语境协调。句式变换,有的是对一段文字的某一部分进行调整,这种条件下的变换,一定要注意上下文,使变换的部分在内容上、形式上都要与上下文连贯,并协调一致。 二、常用句式的特点及转换方法表 句 式 长句 长句 短句 把附加成分抽出,变为复句里的分句,或单独成句。 把联合成分拆开,重复跟联合词组直接相配的成分,形成叠用句式,变成复句里的几个分句。 借助复指,把长句附加成分变成并列分句,然后用一个代词去取代它。 短句 特 点 词语多、结构复杂,表意严谨、精确、细致,主要用于书面语以及法律文书、科技说明文中。 转 换 方 法 词语少、结构简单,表意简洁、明快、有力,主要用于口语、紧急场合、演讲辞等中。 将几个短句的主语、谓语、宾语紧缩为长句的主语、谓语、宾语,将其余内容有序地变成附加成分,如定语、状语等。 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施事者。 将主动句的宾语变为被动句的主语,主动句的主语放在“被”之后 短句 长句 主动句 被动句 主动句 构成介宾短语作被动句的状语。 被动句 主动句 肯定句 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受事者。 将被动句的主语变为宾语,将“被”所带的对象变为主语,去掉“被”字。 对事物做出肯定判断。 变为单重否定句,将关键语变为带否定句 否定词的否定性短语;变为双重否定句,则用双重否定词对其谓语进行限制。 否定句 肯定句 单句 对事物做出否定判断。 去掉相关否定词。 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 如果是几个简单的单句,加上适当的关联词组成复句;如果是结构复杂的单句,便把复杂的成分分解出来,构成几个主谓结构的表意单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 将分句抽出来变为只有一套主谓结构的一个一个细小的表意单位,但要根据意义加上恰当的主语等,也要注意分句间的逻辑关系。 结构相同或相似,形式整齐,音韵和谐,适合于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人深刻、鲜明的印象,主要是排比、对偶句等。 散句 将整句中重复使用的提示词去掉,使相关内容变为细小成分。 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灵活富于变化,主要是长句短句交错、非排比句、非对偶句等。 加上重复使用的词语,使相关内容整句 构成整齐句式;或将句中不太整齐的并列部分修整,分别组合,变为排比句或对偶句。 否定句 单句 肯定句 被动句 复句 复句 复句 单句 整句 整句 散句 散句 常式句 句子结构有一定形式,词语在句子里的位置也有一定的次序。 打破常式句语序,根据需要,分别将谓语移到主语前,将状语、定语移到谓语中心语后;状语前置则将状语移至主语前。但要注意,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语句要通顺。 为强调某一方面的意思,必改变句子的结构形式,改变词语在句子里的排列位置。 将前置或后置的主语、状语、定语移到正常语序中应处的位置。 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后面用句号,语调一般是平调。有肯定语气、否定语气和双重否定表肯定语气等形式。 加上“难道……不……”或“谁(能)不……”等字眼,并加问号或叹号,有的也加句末语气词“吗”。 用疑问的句式,表达否定的观点。表面看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表达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 将表反问的字眼去掉,将句末问号或叹号改为句号。 常式句 变式句 变式句 常式句 变式句 陈述句 陈述句 反问句 反问句 陈述句 反问句 课 堂 导 练 【P】
设题角度Ⅰ:衔接式的“句式选用”
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__________________苏东坡早就说过“寄至味于淡泊”一类的话。梁实秋的散文追求的也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境界。不过,要达到这境界谈何容易。之所以难,我想除了在文字上要下千锤百炼的功夫外,还因为这不是单单文字功夫能奏效的。
A.要写好散文,不能光靠精神涵养,文字上的功夫也是另一种存在缺不了的。 B.以平淡为散文的极境,这当然不是什么新鲜的见解。
C.平淡不但是一种文字的境界,更是一种胸怀,一种人生的境界。 D.“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