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针灸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
题详解 展开全文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针灸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第1章腧穴总论
1.1考纲要求
一、腧穴的概念及分类。 二、腧穴的主治特点及主治规律。 三、腧穴的定位方法。 1.2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 一、腧穴的概念与分类 1腧穴的概念
(1)腧穴是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它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的施术部位。
(2)腧穴在《内经》中又称作“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后世医家还将其称之为“孔穴”、“穴道”、“穴位”;宋代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则通称“腧穴”。
(3)“腧”、“输”、“俞”三者均指腧穴,但具体含义则有所区别。腧穴,是对穴位的统称;输穴,是对五输穴中的第三个穴位的专称;俞穴,专指特殊主治中的背俞穴。
2.腧穴的分类
人体的腧穴总体上可归纳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3类。
1 / 4
表1-1
【例1】(A型题)“以痛为腧”指的穴位是()。[2008年研] A.输穴 B.五输穴 C.奇穴 D.阿是穴 答案:D
解析:腧穴可以分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其中阿是穴是指既无固定名称,也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病变部位或其他反应点灯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灵枢·经筋》载曰“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此处“以痛为腧”是指以压痛部位作为治疗点,即阿是穴的含义。
【例2】(A型题)十四经腧穴的总数是()。[2007年研]A.365 B.363 C.361 D.349 答案:C
解析:《内经》论及穴名约160个。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记载腧穴349个。北宋王维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记载腧穴354个。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记载经穴359个。
清代李学川的《针灸逢源》定经穴位361个,并延续至今。 二、腧穴的主治特点及主治规律 1腧穴的主治特点
2 / 4
腧穴的主治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
(1)近治作用
①概念:近治作用是指腧穴均能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证,是所有腧穴所具有的共同的和最基本的特点,是“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规律的体现。②举例:如眼区周围的睛明、承泣、攒竹、瞳子髎等经穴均能治疗眼疾。
(2)xx作用
①概念:远治作用是指腧穴具有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是“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规律的反映。
②举例:如合谷穴不仅能治疗手部的局部病证,还能治疗本经所过处的颈部和头面部病证。
(3)特殊作用
①概念:特殊作用是指有些腧穴具有双向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特异的治疗作用。双向良性调整作用是指同一腧穴对机体不同的病理状态,可以起到两种相反而有效的治疗作用。
②举例:腹泻时针天枢穴可止泻,便秘时针天枢穴可以通便;内关可治心动过缓,又可治心动过速;针刺足三里穴既可使原来处于弛缓状态或处于较低兴奋状态的胃运动加强,又可使原来处于紧张或收缩亢进状态的胃运动减弱;大椎穴退热、至阴穴矫正胎位、阑尾穴治疗阑尾炎等。
【例3】(A型题)下列选项中,属于腧穴特殊作用的是()。[2010年研] A.复溜治疗xx B.风池治疗头痛 C.内关治疗不寐 D.合谷治疗耳聋
3 / 4
答案:A
解析:腧穴的特殊作用是指某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特异的治疗作用。所谓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指同一腧穴对机体不同的病理状态,可以起到两种相反而有效的治疗作用,如复溜既可治疗多汗,也可治疗无汗。B项,风池治疗头痛属于腧穴的近治作用。CD两项,内关治疗不寐和合谷治疗耳聋属于腧穴的远治作用。
【例4】(A型题)艾灸至阴穴矫正胎位,主要体现的是()。[2009年研] A.十四经穴主治的基本规律 B.腧穴的特殊作用 C.腧穴的近治作用 D.腧穴的远治作用 答案:B
解析:A项,腧穴(主要指十四经穴)的主治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主要有分经主治和分部主治两大规律。大体上,四肢部经穴以分经主治为主,头身部经穴以分部主治为主。B项,腧穴特殊作用是指有些腧穴具有双向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特异的治疗作用。双向良性调整作用是指同一腧穴对机体不同的病理状态,可以起到两种相反而有效的治疗作用。相对特异的治疗作用,指某些腧穴的治疗作用具有相对特异性。C项,腧穴近治作用是指腧穴均能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证,是所有腧穴所具有的共同的和最基本的特点,是“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规律的体现。D项,腧穴远治作用是指腧穴具有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是“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规律的反映。题干中至阴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井穴,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
0.1寸,主治头痛、鼻塞、鼻衄、目痛、胞衣不下、胎位不正和难产等。艾灸至阴穴可矫正胎位,即该穴的相对特异性。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