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培训手册
开路电压降低,并且导致填充因子下降。
3、晶向、位错、寿命
太阳电池较多选用(111)和(100)晶向生长的单晶。由于绒面电池相对有较高的吸光性能,较多采用(100)间的硅衬底材料。在不要求太阳电池有很高转换效率的场合,位错密度和电子寿命不作严格要求。
2.2 单体电池的制造
硅单体太阳电池的主要制造工艺主要包包括表面准备、扩散制结、制作电极和减反射膜几道工序,下面分别作一叙述:
2.2.1硅片的表面处理
硅片的表面准备是制造硅太阳电池的第一步主要工艺,它包括硅片的化学清洗和表面腐蚀。
2.2.1.1硅片的化学处理
通常,由单晶棒所切割的硅片表面可能污染的杂质大致可归纳为三类:1、油脂、松香、蜡等有机物质。2、金属、金属离子及各种无机化合物。3、尘埃以及其它可溶性物质,通过一些化学清洗剂可以达到去污的目的。如硫酸、王水、酸性和碱性过氧化氢溶液等。
2.2.1.2硅片的表面腐蚀
硅片经过初步清洗去污后,要进行表面腐蚀,这是由于机械切片后,在硅片表面留下的平均为30~50μm厚的损伤层,腐蚀液有酸性和碱性两类。
1、酸性腐蚀法
硝酸和氢氟酸的混合液可以起到很好的腐蚀作用,其溶液配比为浓硝酸:氢氟酸=10:1到2:1。硝酸的作用是使单质硅氧化为二氧化硅,其反应为
3Si+4HNO3===3SiO2+2HO2+4NO↑
而氢氟酸使在硅表面形成的二氧化硅不断溶解,使反应不断进行,其反应为
SiO2+6HF=H2[SiF6]+2H2O
生成的络合物六氟硅酸溶于水,通过调整硝酸和氢氟酸的比例,溶液的温度可控制腐蚀速度,如在腐蚀液中加入醋酸作缓冲剂,可使硅片表面光亮。一般酸性腐蚀液的配比为
硝酸:氢氟酸:醋酸==5:3:3或5:1:1
2、碱性腐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太阳能电池培训手册
硅可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碱的溶液起作用,生成硅酸盐并放出氢气,化学反应
为:Si+2NaOH+H2O===Na2SiO3+2H2↑
出于经济上的考虑,通常用较廉价的NaOH溶液,图3.4为100°C下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对(100)晶向硅片的腐蚀速度。
图3.4 硅片在不同浓度NaOH溶液中的腐蚀速率
碱腐蚀的硅片表面虽然没有酸腐蚀光亮平整,但制成的电池性能完全相同,目前,国内外在硅太阳电池生产中的应用表明,碱腐蚀液由于成本较低,对环境污染较小,是较理想的硅表面腐蚀液,另外碱腐蚀还可以用于硅片的减薄技术,制造薄型硅太阳电池。
2.2.1.3碱面硅表面的制备
太阳电池主要进展之一是应用了绒面硅片,绒面状的硅表面是利用硅的各向异性腐蚀,在硅表面形成无数的四面方锥体,图3.5为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绒面硅表面。
图3.5 在扫描电镜下绒面电池表面的外貌
高10μm的峰是方形底面金字塔的顶。这些金字塔的
侧面是硅晶体结构中相交的(111)面
由于入射光在表面的多次反射和折射,增加了光的吸收,其反射率很低,故绒面电池也称为黑电池或无反射电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太阳能电池培训手册
各向异性腐蚀即腐蚀速度随单晶的不同结晶方向而变化,一般说来,晶面间的共价健密度越高,也就越难腐蚀。对于硅而言,如选择合适的腐蚀液和腐蚀温度,(100)面可比(111)面腐蚀速度大数十倍以上。因此,(100)硅片的各向异性腐蚀最终导致在表面产生许多密布的表面为(111)面的四面方锥体,由于腐蚀过程的随机性,方锥体的大小不等,以控制在3~6μm为宜。
硅的各向异性腐蚀液通常用热的碱性溶液,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联氨和乙二胺等,商品化电池的生产中,通常使用廉价的氢氧化钠稀溶液(浓度为1~2%)来制备绒面硅,腐蚀温度为80°C左右,为了获得均匀的绒面,还应在溶液中添加醇类(如无水乙醇或异丙醇等)作为络合剂,加快硅的腐蚀。
2.2.2扩散制结
制结过程是在一块基体材料上生成导电类型不同的扩散层,它和制结前的表面处理均是电池制造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制结方法有热扩散,离子注入,外延,激光及高频电注入法等。本节主要介绍热扩散法。
扩散是物质分子或原子运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热扩散制p—n结法为用加热方法使V族杂质掺入P型或Ⅲ族杂质掺入n型硅。硅太阳电池中最常用的V族杂质元素为磷,Ⅲ族杂质元素为硼。
对扩散的要求是获得适合于太阳电池p—n结需要的结深和扩散层方块电阻,浅结死层小,电池短波响应好,而浅结引起串联电阻增加,只有提高栅电极的密度,才能有效提高电池的填充因子,这样,增加了工艺难度,结深太深,死层比较明显,如果扩散浓度太大,则引起重掺杂效应,使电池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均下降,实际电池制作中,考虑到各个因素,太阳电池的结深一般控制在0.3~0.5μm,方块电阻均20~70Ω/□,硅太阳电池所用的主要热扩散方法有涂布源扩散,液态源扩散,固态源扩散等,下面分别对这几种方法作简单介绍。
2.2.2.1涂布源扩散
涂布源扩散一般分简单涂源扩散和二氧化硅乳胶源涂布扩散。
简单涂源扩散是用一、二滴五氧化二磷或三氧化二硼在水(或乙醇)中稀溶液,预先滴涂于p型或n型硅片表面作杂质源与硅反应,生成磷或硼硅玻璃。沉积在硅表面的杂质元素在扩散温度下向硅内部扩散。因而形成pn或np结。
工业生产中,涂布源方法有喷涂,刷涂,丝网印刷,浸涂,旋转涂布等。该方法成本低廉,适宜于小批量生产涂源扩散工艺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扩散温度,扩散时间和杂质源浓度,最佳扩散条件常随硅片的性质和扩散设备而变化。
实例:
p型硅片 晶向(111) 电阻率 1.0Ωcm 扩散温度 900~950°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太阳能电池培训手册
扩散时间 10~15min 氮气流量 30~70ml/min
杂质源为特纯P2O5在水或乙醇中的溶液 表面方块电阻20~40Ω/□
二氧化硅乳胶实际上是一种有机硅氧烷的水解聚合物,能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中,形成有一定粘度的溶液,它在100~400°C下烧烘烤后逐步形成无定型的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乳胶可在硅酸乙酯中加水和无水乙醇经过水解而成,也可将四氯化硅通入醋酸后加乙醇制得。乳胶中适量溶解五氧化二磷或三氧化二硼等杂质,并经乙醇稀释成可用的二氧化硅乳胶源。
实例
1Ωcm P型硅片中,将掺杂五氧化二磷的这种源涂布, 干燥温度 200°C
扩散温度 800~950°C 扩散时间 15~60min
则可使方块电阻为10~40Ω/□ 结深0.5μm左右。
2.2.2.2液态源扩散
液态源扩散有三氯氧磷液态源扩散和硼的液态源扩散,它是通过气体携带法将杂质带入扩散炉内实现扩散。其原理如图3.6:
图3.6 三氯氧磷扩散装置示意图
对于p型10Ωcm硅片,三氯氧磷扩散过程举例如下:
(1)将扩散炉预先升温至扩散温度(850~900°C)。先通入大流量的氮气(500~1000ml/min),驱除管道内气体。如果是新处理的石英管,还应接着通源,即通小流量氮气,(40~100ml/min)和氧气(30~90ml/min),使石英壁吸收饱和。
(2)取出经过表面准备的硅片,装入石英舟,推入恒温区,在大流量氮气(500~1000ml/min)保护下预热5分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太阳能电池培训手册
(3)调小流量,氮气40~100ml/min、氧气流量30~90ml/min。通源时间10~15min。 (4)失源,继续通大流量的氮气5min,以赶走残存在管道内的源蒸气。
(5)把石英舟拉至炉口降温5分钟,取出扩散好的硅片,硼液态源扩散时,其扩散装置与三氯氧磷扩散装置相同,但不通氧气。
2.2.2.3固态氮化硼源扩散
固态氮化硼扩散通常采用片状氮化硼作源,在氮气保护下进行扩散。片状氮化硼可用高纯氮化硼棒切割成和硅片大小一样的薄片,也可用粉状氮化硼冲压成片。扩散前,氮化硼片预先在扩散温度下通氧30分钟使氮化硼表面的三氧化二硼与硅发生反应,形成硼硅玻璃沉积下在硅表面,硼向硅内部扩散。扩散温度为950~1000°C,扩散时间15~30分钟,氮气流量2000ml/min以下,氮气流量较低,可使扩散更为均匀。
2.2.2.4各种扩散方法的比较
扩散方法 比 较
简单涂布源扩散 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工艺要求较低,比较成熟。扩散硅片中表面状
态欠佳,p—n结面不太平整,对于大面积硅片薄层电阻值相差较大。
二氧化硅乳胶源涂
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扩散硅片表面状态良好,p—n结平整。均匀
布扩散
性,重复性较好。改进涂布设备。可以适用自动化,流水线生产。
液态源扩散 设备和操作比较复杂。扩散硅片表面状态好,p—n结面平整,均匀
性,重复性较好,工艺成熟。
氮化硼固态源扩散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扩散硅片表面状态好,p—n结面平整,均匀
性,重复性比液态源扩散好适合于大批量生产。
2.2.3去边
扩散过程中,在硅片的周边表面也形成了扩散层。周边扩散层使电池的上下电极形成短路环,必须将它除去。周边上存在任何微小的局部短路都会使电池并联电阻下降,以至成为废品。
去边的方法有腐蚀法,即将硅片两面掩好。在硝酸、氢氟酸组成的腐蚀液中腐蚀30秒钟左右。挤压法是用大小与硅片相同,略带弹性的耐酸橡胶或塑料,与硅片相间整齐隔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