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会性主题活动“温馨家园”
一、主题来源
前些天有关邻居节的活动在热热闹闹地进行着,有一天,孩子们将有关邻居节的话题带进了幼儿园,有个孩子参加了社区组织的邻居节的活动,他把照片带来给另外的孩子们看,于是就有了一番讨论,有孩子说邻居就是好朋友,有的说邻居是住在楼上的人,有的说邻居是旁边的人。因为许多孩子的家与幼儿园在同一个小区,我组织孩子们去了这些小朋友的家,认识了门牌号码,他们因而也了解了什么是邻居,自己的邻居是谁。可回到幼儿园,他们的问题更多了,他们急
于知道,别的小朋友住在什么小区?能不能到别的小朋友家去参观?? 随着活动的深入,“温馨家园”这个主题就这样产生了。
二、主题目标
1、认知层面的目标:知道自己的家庭住址与电话号码,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小区名称,能关注与家庭、社区有联系的一些人与事。
2、情感层面的目标:培养对父母、家庭、社区的情感,萌发我是家庭、社区小主人的责任意识。
3、行为能力层面的目标:学习用适当的方法表达对亲人的爱。学习与家庭有联系的人进行沟通与交往。
三、主题网络设计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职业 小区里的人 小区里的物 爸爸 妈妈 爷爷奶奶 我 家庭成员 温馨家园 我住的小区 家庭住址与电话 我的家 大社区 与家有联系的人 1
自我服务
在家的安全与卫生 我是社区小主人 朋友为我服务的人邻居 四、主题评述
玩娃娃家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到中大班时,孩子们就经常会到各家各户去串门,一线的老师们都能感受到,一到创游时间,教室总是热热闹闹的。交往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喜欢热闹,喜欢朋友。许多中班的孩子还会经常向老师描绘自己家的美好,向小朋友发出邀请,你到我家来玩吧!我家有许多玩具!可现在中国的城市家庭之间串门的机会总是非常的少,独生子女们更多的时候只能自己看电视,或者独自玩玩具。高楼的封闭性使家与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大家的沟通与交流也越来越少,这也波及到了孩子。所以本主题能敏锐地抓住“邻居节”这个社会事件,来牵引幼儿的社会教育,从认识家庭成员开始,逐步让儿童关注更多的和家庭有联系的人、事、物,把责任意识、友爱、意识、感恩意识都融入主题,使枯燥的社会性教育显得别有情趣。
教学活动设计实例:
规则认知活动设计——不跟陌生人走(小班)
一、活动目的:
1.知道不能随意离开老师或家长,不能跟陌生人走。 2.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二、活动准备:
1.请两位幼儿不认识的叔叔或阿姨扮演陌生人,并与之设置好情境。 2.巧克力、玩具等。 三、活动过程:
1.讲故事《小华和陌生人》。
2.根据故事内容,组织幼儿进行讨论。
(1)小华为什么没有跟着陌生人走? (2)小华是怎么说的?
3. 情境练习。学习对付陌生人的方法,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情境一:一个陌生人的阿姨敲门进教师,对某幼儿说:\我是你妈妈的朋友,她今天没有空来接你了,让我来接你回家,你跟我走吧??\
2
教师提示:你认不认识她?如果你不认识她,能不能跟她走?小朋友都来想一想:XX应该对这位阿姨说什么?(让幼儿练习:对不起,我不能跟你走,我还是等妈妈来接我。)
情境二:小朋友们正在草地上游戏,一位陌生的叔叔走过来,对一位小朋友说:“小朋友真可爱,叔叔给你吃巧克力,我带你去玩吧。” 教师提示1:陌生人给你的东西能不能吃?为什么不能吃?
教师提示2:能不能随意接受陌生人的礼物?为什么不能? 集体练习一些委婉而礼貌的谢绝语。
4.结束:教育幼儿和陌生人打交道时也应该有礼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