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培训学习总结
德育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教师德育工作的秘诀就是\爱\。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现在,就一起来看看以下两篇范文!
初中历史培训学习总结
今年,我参加了河北省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通过这么长时间的学习,对于初中历史教学如何贴近学生生活、如何更好的利用开发课堂资源,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以后的教学将会有更大的帮助。下面将就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做一下总结。 (一)备课中的问题
1、首先,由个别教师轮流编写的\导学案\不一定能够保证质量。因为教师的水平有差异,缺少教学经验的教师有时竭尽全力拿出来的\导学案\也许目标、重点定位不当,内容深浅把握不准,问题设计缺少逻辑性、层次感......有的教师教学水平高,经验也丰富,但是由于责任心、事业心不强,会草草完成交差。有的教师水平高,责任心也强,但是由于\忙\,也有可能应付了事。一旦用这样的\导学案\实施教学,师生会集体\受害\。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在不备课已经\合法化\的前提下,会有多少人自觉备课?教师自己没有备课,没有思考,连一道习题都没有做,就拿着别人编写的\导学案\上课,怎么能履行自己的教学责任,
第 1 页 / 总页数 8 页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教师恐怕只能实行\大放羊\大撒把\的教学,于是干脆把自己降格为\学习者\,把教师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统统盲目随意地交给学生,并美其名曰\在教中学\。学生是受教育者,他们对教学任务不明确,教学内容不熟悉,教学过程欠思考,教学方法未掌握,怎么能取代老师发挥引导路程、把握方向、激发兴趣、正确评判的作用呢
再说,再好的\教学案\也要适合自己班级的学情,也要根据任课老师个性化的理解才能科学有效地实施到教学中去,如果只要有了一个好的\教学案\就等于教学是高质量的话,那么教学工作就是天底下最容易的工作,全国的教师只要共同打造出一个好的\教学案\,甚至汇编出一个\教学案\集,优质课就批量产生了,天下有这样的美事吗?
我认为,高质量的\一次备课\是\二次备课\、\集体备课\编写\导学案\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有效的\一次备课\,后面的所有环节都是假的、空的、低效甚至无效的。 (二)作业中的问题
1.批改目的不明。2.重学轻练。3.要求宽松。4.追求结果,放弃过程。
(三)批改中的问题
1.缺少思考。2.机械呆板。3.目标偏移。 (四)展示中的问题
1.展示的内容缺少选择性。\导学案\中的内容一般可以分
第 2 页 / 总页数 8 页
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多数不理解的,一部分是少数不理解的,一部分是个别不理解的。展示应该是面向全班的,只有把多数同学都有教训值得吸取,有规律方法值得总结的题目拿出来展示,才能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2.展示代表的选择没有针对性。参加展示的学生理应是代表了某题的某种错误类型的一个或几个学生,这种展示才对具有同类错误的学生具有教学作用。但是由于同样的原因,教师\两眼漆黑\,只好课上各小组组长指定代表进行课堂展示。组长盲目指定的结果,就有可能会出现该生展示的内容100%的正确,做错的学生不能从中吸取教训;也有可能全班只有一个或几个学生做错该题,让参与展示的多数学生浪费时间。
3.展示的重点内容不突出。展示时应该采用\要题入手展示法\,将最重要的题最先展示处理,以确保展示的充分性。有的教师展示不分主次,按照顺序展示,平均分配展示时间,有可能导致次要题化时太多,而重要题没有足够的展示时间。 4.展示的方式单一性。展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多媒体屏幕展示、学习小组内容交换习题展示、学习小组以讨论方式口头展示,师生之间以问答方式展示等。
5.展示缺少深度。由于展示由学生完成的,学生的水平决定了展示层次的肤浅,即使有了其它学生的帮助,恐怕也达不到揭示错误原因并总结解题思路、方法的深度,必须依靠老师启发、引导、解析。假如教师将自己定位为\学习者\,又没有认真备课,
第 3 页 / 总页数 8 页
学生的解题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就一定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其得益和提高岂能得到保证. (五)归纳中的问题 一是缺乏\归纳\的意识 二是使用\演绎法\。 第三是教师越俎代庖。 第四是急于求成。
总之,教无定法,任何理论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践行。 初中历史新课标的学习心得 一.教育理念的不同。
1.精英教育发展成为全人发展的大众化教育。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讲到其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反映到教材的编写上,则抛弃了过去的\难、繁、偏、旧\的内容和专业化、成人化的内容,真正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2.从注重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的科学主义倾向转为更加注重人文主义,人文精神,注重科学和人文的整和。 在新的课标的课程目标设置上,更加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培养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等等。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理解、
第 4 页 / 总页数 8 页
宽容和尊重\、\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 3.从重视传授知识为主到重视培养创新人才,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过去那种重知识轻能力的做法带来的弊端越来越为人门所认识到,在新的课改中就强调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勇于反思并作出独立、独特的判断。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 4.从让学生掌握知识到留住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我们是系统的学系统的忘\。学完就忘,这是不止一人告诉我的尴尬事。可喜的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特别关注这个问题,要求课程的内容、教材的选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的评价等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培养,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学习。
5.让历史更贴近生活,让历史更贴近自我,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
初中历史学习总结5篇初中历史学习总结5篇
\把握时代的脉搏\是这次历史课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将知识的构建和学生的个体世界紧密相连,将历史知识和社会实际相连,提倡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二.教学方法和观念的改变 1.有\传授型\向\导向型\的转换
第 5 页 / 总页数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