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实践研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实践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分享、帮助、合作、共享等 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这是个体社会化交往中常见的一种社会行为,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指标。通过本课题研究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让孩子从感受爱到去关爱别人,有利于幼儿关爱行为品质的培养;让孩子感受体验分享的乐趣,使他们愿意主动地与他人分享玩具、材料、情感,有利于幼儿分享品质的培养;激发孩子帮助关心身边的人,有利于幼儿助人品质的培养;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幼儿合作品质的培养。新《纲要》中提到: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关系等,以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学习。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缺乏兄弟姐妹的家庭中长大,不知道关心别人,却受到别人过多的关心。随着社会的稳步发展,人们的育儿方式在全新的社会条件下也出现了一些畸形。如:对孩子宠爱过度,只宠不教,“四二一”家庭结构,使“小皇帝”们高高在上,家长对孩子百般呵护,溺爱无边,不管不教。望子成龙,期待过高。把几代人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不切实际的苛求与压力也都落在了孩子的肩上。另外利他主义倾向削弱,一味索取,不讲奉献,使幼儿自我观念不断膨胀。现在,不难发现,幼儿的社会性,尤其是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不容乐观。教幼儿如何做人,如何关心与热爱自己的亲人和周边的人;如何与同伴们友好相处、互相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幼儿在园时基本上是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学习成长,是在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的。想要改变幼儿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里定势,一定要通过科学的构思和合理的安排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我们希望将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渗透进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本课题研究以亲社会道德的培养为突破口,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培养入手,从最具可塑性的学前期儿童抓起,将在解决德育实效性问题上寻求一定的突破和创新。 二、

理论的支撑

国外的理论:首先,皮亚杰的“社会冲突认知理论”认为;幼儿在相互作用

时由于动作和观点的不同而争论,导致社会认知上的冲突,冲突解决的过程实质上就导致了幼儿认知结构改变的过程,也是使幼儿去自我中心化的过程。此外,心理学家班图拉认为,决定儿童道德行为的是环境、社会、文化关系、客观条件、强化等,教育者应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和方法,奖励、肯定幼儿的适当行为,使之逐步形成发展。儿童道德行为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来改变的,环境、教育、榜样同样在学前儿童品质和行为形成中起很大作用。uckly,sawin则认为,发展儿童移入感情的能力是值得做的。因为至少在学前儿童,这种能够感受到别人的感情的能力与第二向社会能力是相联系的,发展利他行为——儿童以不是利己的意图而形成的行为,以使他人感到良好和快乐。

国理论支撑:我国学者也对此做过研究,但相比西方,起步较晚。1989年,丹等人研究食物和玩具的分享,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高级形式——利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假设和实验情景下儿童的分享行为都是不高的,但随年龄的增长,其分享的慷慨程度逐步提高,一年后,建成、伯泰、欧鹏飞等人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帼眉、晓霞、庞丽娟研究发现在人生的第二年儿童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分享行为,但分享在4—16岁之间没有发现连续增多的变化趋势,需借助教育,儿童不可能离开教育自发成长为社会要求的品质高尚的社会成员。申继亮、虹、夏勇、立新研究也发现分享行为要到3—6岁才会出现:儿童与他人分享的意识到了6—12岁迅速增长,许多研究都表明学前儿童在与同伴分享方面表现很自私,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越来越愿意分享。 三、 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更系统地了解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现状与问题。

2、探索灵活多样、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亲社会教育容、方法、策略、形式。 3、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从不同角度形成合力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四、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观察研究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外有关儿童亲社会行为研究的有关文献,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可借鉴的资料。

2、行动研究法:幼儿园通过各种突进,全面引导,有所侧重,根据亲社会行为所界定的涵,以及《纲要》我们决定在全面指导的基础上,还应依据不同年

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有所侧重地开展不同容、不同主题的亲社会行为训练。小班亲社会行为的培养重点是——爱的教育,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生活在充满爱的氛围中,为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奠定基础;中班主要通过对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探索性研究来促进其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大班主要集中在合作与主人行为培养的探索性实践研究。

3、个案研究法:对在关爱、分享、合作、助人品质方面,存在问题的特殊幼儿进行个别辅导,收集整理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形成亲社会行为培养的案例研究集。

4、经验总结法:对亲社会行为培养的具体操作方法进行梳理,形成亲社会行为培养的指导方案集以及教师反思集。

5、观察培养法:创设情景,观察分析幼儿在活动中的亲社会行为,制定实施方案。 五、 研究措施

(一)创设适宜的环境,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创建一个良好的亲社会的环境氛围,让幼儿在温暖、友好的空间中发展和成长,可以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培养。那么,如何创建这样的环境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丰富的物质环境

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对幼儿激发产生亲社会行有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丰富、优美的环境能美化幼儿的生活空间,还能冶幼儿的性情,能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发展。幼儿的身心都不成熟,正处于迅速发展的关键期,在发展的过程中,物质环境这一外界因素对他们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幼儿的不独立性导致了他们对成人有着强烈的依恋,他们需要成人给予足够的抚慰和关爱。因此,在活动室的环境布置中,教师可将室环境布置得温馨而舒适,像家一样温暖可靠。柔软的靠垫、温馨的窗帘、可爱的动物形象,这些看似轻微的东西都能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另外,教师还要尽心的呵护照顾孩子,说话轻一点,动作柔一些,这也能使孩子产生安全感,进而对教师产生依恋,使孩子更愿意主动亲近教师,自主自愿和周围的人或事物进行交流,对幼儿形成分享、同情、合作、帮助、谦让、亲情、友情、关爱等亲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2、宽松的心理环境

《纲要》中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因此,作为教师,要真正的热爱、尊重幼儿,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努力理解他们的想法与感受,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心事,态度和蔼亲切,为幼儿的交往提供一个宽松、和谐、平等的环境。除了物质环境意外,同伴之间的相处模式如果是合作团结的,那同样也能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而且,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常常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在现实生活中,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事物,许多是他们首次接触,无论积极消息,都会给幼儿的发展带来影响,并在他们的行为中体现。一些积极正面的形象有利于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心理环境的创设中,支持和鼓励是让孩子勇往直前的有力保障。如:一个轻松无压力的语言环境可以调动幼儿的心理状态,促进幼儿之间的表达、交流。让他们有话愿说,有话敢说。幼儿愿说了,老师在成为他们的热心听众的同时要了解幼儿,并适时地给予积极的回应和指导,注重与幼儿的互动,使他们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建立起与他人的交流情境,产生社会交往和互动的过程,促使其学到和掌握更多的交往语言,从而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发展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幼儿都存在着“自我中心”的现象,家庭的环境,社会的环境让许多多的孩子减少了幼儿与同伴的交往机会。幼儿的各种人际关系构成了其生活和学习的人际环境,这种人际环境持久和深入地影响着他们的情绪,态度和行为。在幼儿园,幼儿面对的是同伴和老师,这两者对幼儿在园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关键是要从这两种关系层面着手。

1、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

在幼儿园中,幼儿接触的最多的就是同班,他们一同学习,一同游戏,一同生活。他们在相互的交往过程中,就可能会表现出一些亲社会的举动,在同班面对这样的举动时,做出怎样的回应,对幼儿进一步发展亲社会行为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如果同伴给予的是积极的回应,那幼儿的自信心,自我满足感都能促使幼儿在此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果同伴给予的是消极的回应,那幼儿在以后的发展中,就有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打击,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也会滞后。那么,作

为老师,我们可以做的就是给孩子积极的肯定,鼓励他们与同伴进行交往,并教给他们一些适宜的交往技能。这些人际交往的技能对幼儿非常重要,它可以赢得同伴的喜爱和团体的认同,有助于孩子们构建和谐的人际氛围。一个好的同伴关系一是刺激幼儿更积极地模仿和表现亲社会行为来获得自身被需要的满足感并达到同伴对他的期望值。另外,一个和谐的同伴关系本身就反映了一种亲社会倾向,同伴关系良好的幼儿要比同伴关系恶化或不良的幼儿更受欢迎,也能得到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积累更多的社交经验,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为幼儿提供和创造与人相处的机会,帮助幼儿进一步发展友谊也能培养幼儿和谐的同伴关系,我们可以在幼儿园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如郊游,各类节日庆祝会、大带小活动等,让幼儿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友爱,感受和同伴共同合作完成任务的成功喜悦,进而在实践中学习如何懂得关心和帮助别人。

2、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

教师与幼儿这两个因素是幼儿园的基本构成。幼儿每天在园要面对的除了同伴最多的就是老师。所以说,一个和谐的师幼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一个和谐的师幼关系能让幼儿乐意接受教师带给他们的各种影响;而一个不和谐的师幼关系则有可能让幼儿对教师产生排斥,让孩子们拒绝接受教师给予的各种变化和影响。可以说,师幼关系的好坏对教师在实施各种教育时能得到怎样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一个和谐的师幼关系能为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和铺垫和和谐的依托。作为一个和谐的师幼关系,那么师幼之间必是平等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教师关心幼儿,幼儿热爱教师,这样的和谐关系能给幼儿自由的发展空间,而且使之获得宝贵的人际交往体验,感受来自没有亲缘关系的他人的关爱,这能帮助幼儿对社会产生积极的信念,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以后进一步的社会适应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个和谐的师幼关系也会促进师幼之间的互动,为幼儿学习亲社会行为创造更多的机会。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情境,创设平等互助的课堂氛围,运用一些教学手段和策略,诱导幼儿在合作解决问题中体验成功和快乐,并学会分享这种快乐。很显然,这种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对幼儿亲社会性的培养是极为有利的。对于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教师是否给予积极的评价和以什么方式进行评价,所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通常,教师在看到幼儿的行为发生时就应该及时给予

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实践研究

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实践研究一、问题的提出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分享、帮助、合作、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这是个体社会化交往中常见的一种社会行为,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指标。通过本课题研究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让孩子从感受爱到去关爱别人,有利于幼儿关爱行为品质的培养;让孩子感受体验分享的乐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dj4y1ynem06i7k4fff923x6i11fyp00rs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