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初,学校对教学督评专家委员会进行了调整改革,其专家委员会成员全部由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经验的专职督评专家组成。我校还通过积极探索和尝试,构建了由学校教学督评专家委员会、教学院(部)督导小组和学生信息员的三级教学督评体系。三级督评体系的构建,使我校教学督评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五)改革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办法,科学评价教学质量
为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做出更全面、更科学的评价,学校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办法进行了修改完善,出台了新的《教学院(部)任课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指导性意见》,并于当年下学期末实施了新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办法。
(六)实行教学巡视制度,日常教学督察更加全面深入
2012年,我校实行教学巡视制度,每周派两位督评专家到各教学场所进行教学巡视,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巡视中存在的问题,并定期通报检查情况;另外,学校全年还组织了8次集中教学检查,检查情况予以及时通报。
2012年,17位督评专家分小组集中听评课272门次,课程覆盖了全校公共课程和各学院专业课程。除集中听评课外,每位督评专家还完成了每学期额定12节分散听评课的任务。
(七)按时完成新办专业评估
2012年,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美术学院2008年新办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画两个专业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新设本科专业办学
35
水平评估和新增学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的评估。
五、学生学习效果
(一)基本素质与基础能力
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和基础能力过硬的学生。
1、2012年,学校广泛开展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校评选出的“风云学子”朱天鹏同学带着病母上大学的感人事迹受到省内外各界媒体的广泛关注。
2、坚持实践育人,在服务社会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大力倡导和积极组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对全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施项目化管理,各学院根据自身特点申报专业服务队或课题调研组,在45个申报项目中,我们给予其中21个专业服务队或课题调研组立项资助,服务或调研项目涵盖科技支农、文化下乡、支教服务、校友走访、环保调研、法律服务等多个方面,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面广,受益面大。2012年,按照团中央要求,应届毕业生中的优秀人才有2名赴新疆从事社会管理工作,3名学生赴湘西从事基层青年工作;积极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常德市创建文明城市期间,校团委先后培训、安排了近千人次青年志愿者协助交通部门参加交通执勤。
3、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对20个重点个案进行了诊断与咨询,成功进行危机干预20起。学校被评为“湖南省大学生心理
35
健康教育研究先进单位”。
4、学校将所有体育场馆和设施向全体师生开放,进一步提升了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2012年,我校本科生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合格率98.39%。
表六:体质测试达标率
年度 2012年 参加测试人数 13252人 合格人数 13039人 不合格人数 213人 合格率(%) 98.39% 5、省级以上统考及等级考试成绩良好。2012年,我校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为26.70%,六级考试通过率为18.90%;省级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73.26%,国家级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为34.01%。
6、学科竞赛成绩斐然。在省教育厅主办的7项大学生学科竞赛中,获得一等奖6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9项,优秀组织奖2项。
(二)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等办学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大力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学校在长期积淀的较为丰厚的文艺基础上,提出了“以艺术教育引领素质教育”的育人理念。2012年,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决赛中,我校创编演出的舞蹈《澧水船夫》、新编合唱《武陵人家映像──刘海砍樵新唱》荣获国家级金奖和优秀创作奖等6个大奖。我校与市委宣传部联合打造的“武陵风韵”文艺精品展演,先后在常德市和省委党校公演,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2012年3月14日,在全省高校第
35
18次党建工作会议上,学校党委书记李民应邀做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介绍,并于6月16日应邀做客湖南教育网畅谈“武陵风韵”艺术品牌建设。2012年4月12日至14日,校长魏饴教授应邀出席由教育部、清华大学联合举办的全国高等学校文化育人研讨会。2012年3月23日,省委宣传部张志初副部长检查工作时,充分肯定了我校的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成果。光明日报、湖南日报、常德晚报、中央电视台、中国网络电视台、新浪网、搜狐网等多家媒体和报刊多次进行了报道。
(三)创新创业
学校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都设置了《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和《创业基础》两门课程。通过技能培训、社会实践、社团组织、学科竞赛等平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2012年获得创新学分奖励的学生达905人次,奖励学分达1406学分。
2012年,我校学生获得省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16项。获得校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36项。公开发表科技论文14篇。成功申报国家专利2项。2012年,学校被中国高教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评为“全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
在省教育厅主办的7项大学生学科竞赛中,获得一等奖6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9项,优秀组织奖2项,机械创新竞赛、程序设计竞赛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
35
与常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了6期大学生SYB创业培训班,培训学生360人。
(四)毕业与就业
学校在重视人才培养过程的同时,一直坚持学业标准,严把毕业关、学位授予关。2012届本科毕业生为3012人,其中,按基本修业年限毕业的学生为2911人,应届生毕业率为96.65%;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为2853人,应届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率为94.72%。
表七:2012年应届本科生毕业及获学位情况统计表
毕业 年度 学生数 人数 2012年 3012 2911 比例(%) 96.65 人数 2853 比例(%) 94.72 获学位 2012年应届本科毕业生3012人,初次就业率为89.4%,截止2012年底,就业人数有2871人,就业率为95.32%。其中出国6人,占已就业毕业生数的0.20%,自主创业10人,占已就业毕业生数的0.33%,灵活就业2376人,占已就业毕业生数的78.88%,考研209人,占已就业毕业生数的6.94%,国家、地方项目的85人,占已就业毕业生数的2.82%,未就业141人。2012年,学校再次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表八:2012年应届本科生就业情况统计表
类型 就业并办理报到证 就业 出国留学 35
人数 185 6 比例(%) 6.14 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