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杨明明,姚军虎,龚月生,杨晓军
【摘 要】[摘 要] 《动物营养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具有科学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为了适应现代动物生产对新型人才的需要,笔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动物营养学的教学进行改革,以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期刊名称】家畜生态学报 【年(卷),期】2012(033)001 【总页数】2
【关键词】[关键词] 动物营养学;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动物营养学》作为动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具有基础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特点。该课程体系包括基于动物消化生理的营养消化生理、营养物质的代谢规律和不同生产目的的营养需要的研究方法,其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1,2]。在营养原理部分要求学生结合动物生理和动物生化知识,掌握动物营养的基础知识;在营养需要量部分,要求利用营养原理掌握各畜种营养需要量的确定方法。在授课过程中要求知识与技能应用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3,4]。为适应畜牧养殖业与饲料工业科技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要, 根据课程培养目标和要求,笔者对动物营养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突出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
1 改革教学方法, 营造课堂互动氛围
动物科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创新”。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改进传统教学理念, 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大胆的改革, 寻找符合现代动物营养学教学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满足学生知识需求、行之有效的
教学方法, 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思维[5]。 1.1 讲授内容的调整
《动物营养学》课程的内容体系具有自己的特点。在营养原理部分,第二章讲授动物对饲料的消化,系统的介绍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的消化生理以及对各养分的消化吸收特点。其后章节依次介绍蛋白质的营养、碳水化合物的营养、脂类营养、能值、矿物质营养和维生素营养。第二章内容和三大有机物营养内容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在内容上有重叠的部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系统介绍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后,以蛋白质营养为重点讲授内容,简要介绍碳水化合物营养和脂类营养的要点。将这两章内容留给学生,以课堂报告和讨论的形式进行[6]。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地利用基本原理对课本知识进行消化,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2 课堂上加强与学生互动
《动物营养学》课程知识点多,在传统的讲授中,满堂灌学生听进去的很少。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对授课方式进行改革,增加课堂的互动。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应该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热情和思考。在教学改革中,笔者采用三种方式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首先,小班上课。根据几届动科专业动物营养学课程的教学发现,大班上课(约90人左右)课堂互动效果较差,教师对课堂的掌控性较差,新的教学方法难以实施。采用小班授课(约60人),课堂氛围容易营造,新的教学方式易于实施,可以调动每个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第二,课堂提问环节。在教学改革中,凸显课堂提问的作用。在每次课前,对上次课内容进行提问,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督促学生认真听讲。每个学生有两次被提问机会。在提问环节,对每个问题分两个部分,基本知识和该
知识的衍生知识。这种提问方式检查督促了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掌握和学习,同时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第三,引导启发教学。在课堂讲授中,引入生产或生活案例,引起学生的共鸣甚至关于某些问题的争论。对于这些问题可以留给学生在课后及后边的学习中进一步解决。例如,在讲授了动物营养与食品安全与环境后,提出抗生素的使用问题,学生对这一问题存在分歧。通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逐步理解营养与安全,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2 增加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学习与应用能力
《动物营养学》是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一门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和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在教学改革中,增加了课堂讨论环节。该环节设计是将学生5~6人一组共分为10组,每一组根据所学动物营养知识,选一个和动物营养或动物生产相关的主题,查阅资料形成报告。每组报告15分钟,然后提问讨论。这个环节的优点是让学生利用动物营养学知识和文献资料,就一个问题拓展思考,培养知识应用能力[7,8]。同时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促进动物营养学的学习效果。从这一环节的改革效果观察发现学生的主动性较高,专业热情较好,对动物营养相关的问题有不同视角的思考。
3 改变考核方式
学习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一方面是对教学学习效果的检查,同时也可以是对学生学习的有效督促。过去,采用单一的期末笔试或期末笔试占考核成绩的主要部分,容易造成考试前学生死记硬背教师课件,这样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考试能力,忽略了主动学习和应用能力。基于此,笔者对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进行改革后,考核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加大平时考核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