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土地利用的空间竞争格外显著。由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所能提供的地租差异,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的圈层分化较显著。
(见教材P.39 图2-3 城市区位型工业的收益性空间界限; 图2-4 城市的经济地租及其土地利用分化)
二、原材料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一)影响机制
原材料因子 原材料的可运性、运费大小,可替代性、自身价值及其在产品成本中的构成状况 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
原料按来源可分为初级原料与加工原料。
初级原料是指从自然界直接获取或经人工培育的原料,主要包括矿物原料与动植物原料。矿物原料来源于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以及开采成本的差异性,使得处于不同区位的经济活动主体获取它的成本不同,直接影响到原料成本在总成本中占较大比重的原材料型工业的区位选择。
(二)原材料对区位的影响机制随着工业生产的组织方式而变化
1.对原材料型工业企业而言,便于原料集散的区位(港口等)越来越显示出其区位优越性。
以某些材料型工业企业的产品作为加工原料的工业企业,在区位上除了受提供其加工原料的原材料工业企业区位的影响之外,更多地受其加工后产品的市场以及劳动力成本、技术条件等的影响。
2. 供应商园——一种新的组织原材料供应的地域综合体。
供应商园一般指围绕某一组装厂而形成为这一组装厂提供零部件供应的供应商的空间聚集区。(如瑞典的沃尔沃(Volvo)供应商园 )
供应商园的出现表明:现代经济活动区位已经不是以前那样被动地接近原材料地,而是通过重新组织原材料地来达到现代社会生产的及时性、可靠性与灵活性的要求。
三、能源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一)能源分类
一次能源:为自然界自身存在,可直接利用的能源。一次能源中广泛利用的为常规能源,包括可再生的水力、生物能,不可再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裂变燃料等;一次能源中尚
6
待推广利用的为新能源,包括可再生的太阳能、风能、潮能、地热能等,不可再生的核聚变燃料。
二次能源:是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后的能源,主要有电力、汽油、煤油、柴油、焦炭、煤气、沼气、余热等。
(二)影响机制
1、影响企业的能源供给
稳定的能源供给是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因此区域的能源尤其是电力的供给保证程度是许多企业的选择区位的标准之一。
2、直接影响到产业经营成本、效率。
由于能源在各地的分布以及蕴藏条件不同,生产成本差异较大,因而造成能源供应价格的地域差异,也导致大耗能经济活动出现区域差异。
3、通过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公众对企业发展的态度,对企业产生间接影响。
随着人们的环境意识以及公众参与意识的逐渐增强,经济活动利用能源的种类、数量以及
形态直接关系到企业形象以及公众对经济活动的受纳程度。
四、资本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资本的类型:
金融资本资本
固定资本(厂房、设备等)
1、固定资本——具有地理惯性
固定资本的费用,尤其是工业用地费用,存在着很大的地域差异。对于大型装置型工业企业,固定资本的费用对区位选择费用起很大的影响作用。2、金融资本——生产要素中流动性最大的要素
资金尤其是融资条件,对企业经济活动,尤其是创始期的小型企业的创立和发展至关重要。
1980s以来,国际性资本流动极其活跃,不断流向最具创利机会的地区。地区获得投资多少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使资本有充分获利机会的区域条件。
不同的企业对资本的需求不同。一般性金融资本仅对成熟性产业与企业给予融资,而新兴企业尤其是新兴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风险资本的支持。 因此,地区资本的差异会直接影
7
响企业的区位选择,从而形成企业及产业区域分布的差异。
五、劳动力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劳动力无论是在质还是在量上都存在着空间上的差异。劳动力的空间分布差异以及劳动力移动上的摩擦等因素导致劳动成本存在着空间差异。
劳动力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依经济活动区位主体性质不同而不同。某些产业活动如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费用在总费用中占很大比重,劳动成本的空间差异对其区位的影响很大;相反,对于那些大量使用资本而非劳动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则受劳动力的影响较小。
(一)劳动力数量(人力资源)
对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需要大量劳动力供应的企业而言,人口密集地区或都市有多种多样的熟练劳动力,因此大城市比劳动力质、量都受到制约的小城市或农村地带的区位更为有利。
(二)劳动力素质(人力资本)
现代经济活动对高素质的科技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于任何国家与地区而言,高素质劳动力是不可多得的稀缺资源。因此,能够获取高素质科技劳动力的区域,成为最适合现代经济活动发展与布局的区域。
1980s以来,经济活动的核心生产要素开始从资本、有形资产、一般劳动力,转为知识、科技劳动力、风险资金、无形资产以及优美环境。因此,智力密集程度以及区域创新条件,是决定一个地区是否具有吸引现代经济活动的关键。
(三)劳动力成本(工资)
劳动力在空间上分布不均,移动也受到一定程度上空间摩擦的制约,因此劳动力成本存在着较大的空间差异。(发达国家相对较小,而发展中国家则较大 )
劳动力成本对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区位产生较大影响。
考虑劳动力成本的空间差异对区位的影响,韦伯在其工业区位论中的“劳动费指向论”中进行了详尽论述,即当工业企业从运费最小地点转移到劳动费最低地点,其所增加的运费小于节约的劳动费时,则发生从运费指向 劳动指向。
(四)劳动力移动
动因:劳动力成本(工资)的空间差异。目的:寻求更高的报酬。
流向:从低收入地区流向高收入地区。
8
移出地: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
移入地: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的地区,如1950s中期-1970s初期的日本东京大都市圈;1970s的美国“阳光地带”,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珠三角地区。
六、技术因子
(1)影响机制
新技术的出现 产生新的经济活动、改变经济活动中的生产要素组合 改变区位选择效率和成本。
(2)技术与知识的区域差异明显,导致企业区位选择趋于集中,形成产业集聚区
衡量技术与知识区域差异的指标:“研究开发经费(R&D)及其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对不同的经济活动,技术与知识在区位选择上的影响不同。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
技术交流等知识共享方式,使技术和知识具有“溢出效应”1;而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公共知识之间存在一种正向的关系:由于私有资本的增加(直接原因)和生产活动的学习效应(间接原因),使私人净投资不断增长;由于技术知识、技术创新在本质上具有“黏性”(即地方性),促使企业选择区位有趋于集中的倾向,形成产业聚集区,并出现高新技术园区。
区域专业化利于新知识的发现和传播、多样性更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知识溢出 专业化的高新技术园区向多样化发展。
1 技术溢出效应:跨国公司是世界先进技术的主要发明者和主要供应来源,它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内部化实现其技术转移,这种技术转让行为对东道国会带来外部经济,即技术溢出。一项技术溢出为一个正的外在性的特定情况,它既不是在经济活动本身内部获得的利益,也不是由该项活动的产品的使用者获得利益。换句话说,这种利益对于经济活动本身是外在的,对社会产生了外部经济效应。很显然,技术和知识的溢出效应,反映了技术和知识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9
第三节 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在经济地理学上,某特定区域内,对发生在其中的经济活动产生影响的所有外部因素都可称为区域环境因子。
一、自然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自然环境是经济活动最基本的环境,其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
(1)自然环境条件对经济活动具有制约作用,优美的环境成为现代经济活动最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要素之一。
(2)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特征差异,也导致其具有不同区位选择。
不同的自然因素对不同的经济活动的影响是不同的,有的经济活动受自然环境影响非常大,如农业,公路建设等。
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具有反作用,为此各国相继制定环保法规和区域环境质量标准 某些传统企业出现从高标准地区向低标准地区集中的趋势。
二、市场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市场因子。
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满足消费者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因此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考察
(一)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1、市场规模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持续以及经济合理性
需求门槛:经济活动要达到一定规模的需求,才能够支持其基本的运营成本,这一规模即所谓的需求门槛。
需求门槛因经济活动的性质和类型而不同。(资本密集型传统产业比较高,一般轻工业部门较低)
市场规模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其影响机制——规模经济2
2、市场地域范围大小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类型与规模
市场地域范围较大的城市,具有较为全面的商业活动,可以布局多种高级商品和服务;反 2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是指:对某些经济活动来说,规模越大效益越好,直至达到某
一最佳规模。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