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电大直属学院演讲与口才课程第一次在线作业
第五章 第六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朗诵的基本要求,是能够清楚地表达 的内容。2.语句的重音分作“ ”和“强调重音”两种。
3.即兴演讲的特点有临场发挥性、 和短小简练性。4.自我介绍场合上,最先给人印象的,不是言辞,而是 。5.论辩,也叫辩论,是人们针对某一个 的话题,以 的立场对对方的观点进行驳斥和否定,同时确立和强化本方观点的一种 说话形式。
6.论辩可以分为五大类,即 、法庭辩论、专题辩论、 和 。
7.面试中虚实都要运用得当,实要实得 ,虚要虚的 ,
否则便会弄巧成拙。
8.社交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 活动。9.社交语言,就是指人与人之间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 或才能。
10.语言、文字、图表是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基本方式。而 是最常用、最方便的传递方式。
11.能够娴熟地运用 ,是社交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12.语言 就能将抽象的化为具体、深奥的讲得浅显、枯燥的变成风趣。
13.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亦即把文学作品转化为 的创作活动。14.绝大多数的朗诵都是面对广大 进行的。
15.朗诵能将语言文字创设的 展示出来,而造成人们身临其境感觉的就是借助合乎情理的联想和想象。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朗诵的( )比朗读的要多。
A.表达手段 B.文体范围 C.表现形式 D.表达场合
2.向导惊讶的问:“原来你懂马来语?”——这句话用的语调是( )A.曲折调 B.平直调 C.高升调 D.降抑调
3.自己的事都管不好,他还想管别人——这句话用的语调是( )A.曲折调 B.平直调 C.高升调 D.降抑调
4.朗诵作品中的发人深省的警句和庄严号召的语言描写时,采用的语速是( )
A.匀速 B.快速 C.中速 D.慢速
5.( )把握每一个语句的走向、态势、色彩、分量,是朗读技巧的核心。A.快慢 B.语调 C.停顿 D.重音6.( )是最适合朗诵的体裁。A.诗歌 B.散文 C.小说 D.故事7.论辩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是( )
A.学术论辩 B.法庭辩论 C.专题辩论 D.赛场辩论8.( )是基于比较和联想而形成的一种辩驳方法。A.例证法 B.类比法 C.智辩法 D.归谬法
9.社交语言只有以( )的姿态出现,才能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心理相容,出现和谐的人际关系。
A.民主 B.平等 C.诚实 D.礼貌
10.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语词来表达本意,从而使语言具有幽默情趣,这种表达手法叫( )
A.寓庄于谐 B.反语 C.曲解 D.夸张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论辩语言的特征有哪些?
2.课堂教学导入语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面试时,如何进行自我介绍?
2.作为主人,应如何做到谈话“因人而异”?
遍。
4.外观
9.语言艺术
8.信息交流
2.语法重音
1.朗诵材料
3.反应敏捷性
一、填空题答案
“十分。” 苏东坡回答。
7.主旨鲜明突出 合理得体
五、案例分析(20分)
试分析这一言语交际过程。
5.有争议 公开对立 对白体
6.学术论辩 赛场辩论 日常辩论
“凭什么打十分?”佛印高兴地追问。
佛印对苏东坡说:“你看我的这首诗能打几分?”
苏东坡缓缓回答:“七分是读,三分是诗”,加起来不就是十分吗?
苏东坡在杭州时,佛印看他,并把自己的新诗拿出来,津津乐道地大声朗诵一
山东电大直属学院演讲与口才课程第四次在线作业
参考答案
14.受众
15.意境美
13.有声语言
12.生动形象
10.口头语言
11.社交语言艺术
四、论述题答案
三、简答题答案
二、选择题答案
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
(4)论辩语言的健康性
(3)论辩语言的目的性
(2)论辩语言的逻辑性
(1)论辩语言的征服性
冗长、啰嗦、不得要领。
1.论辩语言的特征有哪些?
1. 面试时,如何进行自我介绍?
2. 作为主人,应如何做到谈话“因人而异”?
2. 课堂教学导入语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境。主人要在语速、音量、遣词用句等方面因人而异。
切中要害,不谈无关、无用的内容。4、条理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1)目标意识。设计的这段话要达到什么目标,采取的是什么讲话策略。
1.A 2.A 3.B 4.D 5.B 6.A 7.A 8.D 9.B 10.B
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主人与其交谈,就应采用不同的语速和音量。对
人以愉快的感受。相反,不了解来访者的意图,谈话就可能出现“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情
了解来访者的意图,然后“看人说话”,既可以迅速确定话题,又可以顺应对方的心愿,给
掌握下列要点作答:1、介绍内容要与个人简历相一致。2、表述方式上尽量口语化。3、要
(3)效率意识。讲得要简明、精要、恰到好处。克服开讲语的盲目性与随意性,不能讲得
(2)吸引意识。怎样讲才能吸引学生?运用什么样的语调、语气、表情、手势,才能引发
(1)语速、音量因来访者年龄而异。来访者可能是年逾古稀的前辈,也可能是几岁的孩童。
老年人,用较慢的语速、较大的音量与他交谈,能使对方产生被人尊敬的愉悦感;而与小客人交谈则宜轻言慢语、语调柔和,这样能使小朋友产生安全感、亲切感、信任感。(2)遣词用句依来访者文化水平而别。
(3)说话语气依来访者的不同目的而变化。前来拜访的客人,往往带着各自不同的目的,主人要善于采用不同的语气与他们交谈。对于前来求助的客人,主人应以体谅对方的心情,站在客人立场说话,语气要平和,给对方一种亲切感、信任感。即使你无能为力,也要给客人留一线希望,可以对他说:“这个问题我可以去了解一下,只要有可能,我会尽力帮忙的。”“你先别着急,一旦有了门路我就打电话告诉你。”对于前来提供信息的客人,主人应采用感叹语气,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如“非常感谢!”“真辛苦你了!”与前来研究问题、商量工作的客人交谈,则宜采用征询、商量的语气。如:“你看这样行不行?”“是不是还有不妥的地方呢?”“对这个问题你的看法是……”
五、案例分析答案
苏东坡在杭州时,佛印看他,并把自己的新诗拿出来,津津乐道地大声朗诵一遍。佛印对苏东坡说:“你看我的这首诗能打几分?”
“十分。” 苏东坡回答。
“凭什么打十分?”佛印高兴地追问。
苏东坡缓缓回答:“七分是读,三分是诗”,加起来不就是十分吗?试分析这一言语交际过程。
分析:就本质而言,批评是令对方不快,感到心理压力的事情。没有人喜欢受到批评,涵养再高的人在内心里也是讨厌被批评的。正因为如此,如果批评方式不当,就很容易给双方关系和工作带来消极影响。真正做到恰到好处地批评无疑是一门学问。
在这里,苏东坡不是简单地说好说坏,他深知朋友的心理——希望得到赞赏,于是迅速做出判断——“十分”。按照常规思维,朋友自然欢天喜地。如果仅到此为止,也就不见其高明。可苏东坡接过朋友的话题,打破常规,巧妙解说,“十分”原来是这样的呀,批评的目的也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