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墙面环境创设的体会
通过对2~3岁托班婴幼儿的观察,我们发现了他们对墙壁有着特别的喜好。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2~3岁的婴幼儿在走路时喜欢靠墙走,边走边用手摸墙;他们手中有笔时,也喜欢在墙上涂涂画画,把墙壁变成画布;在活动室休息时,他们特别喜欢挑靠墙的位置坐等等。这些发现使我们看到了2~3岁的孩子对墙壁的“兴趣”。故而在这个环境的创设上我们还特别应该注重对“墙面”的充分利用。
墙面环境创设内容主要可分为三大板块——生活技能板块、认知活动板块、情感宣泄板块,这些板块的设计要体现了2~3岁婴幼儿学习、生活和游戏融为一体的特点。
1.生活技能板块.生活即教育,游戏即生活。生活技能板块通俗讲就是将生活技能的训练设计成游戏的形式,让婴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习得生活技能。如“喂动物吃饭”的墙面环境设计,就是在80厘米以下的墙面上分别布置有鸟、鸭、羊、兔、猫、狗、乌龟、马等画有大嘴的动物头像。然后教师再准备用塑封或泡沫剪成的动物食物,如骨头、鱼、草等,并在大嘴和食物上对应地装上雌雄扣和揿钮,让婴幼儿边游戏边学习使用雌雄扣和揿钮。再如“送动物回家”,也是在墙面上布置一片森林,有树,有草,有河,婴幼儿用雌雄扣和揿钮将动物分别送到草地上、小河里、大树上,婴幼儿特别喜欢这类的游戏,他们乐此不疲,边玩边实行着生活技能的练习。
2.认知活动板块.将教养内容渗透到环境创设中的墙面活动区内,让婴幼儿通过在墙面活动区的活动,掌握知识与技能。这些知识技能的获得,不是强加给婴幼儿的,而是通过婴幼儿的操作和活动,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以游戏的方式获得的。如“大房子和小房子”,即在墙面上布置上一些大房子和小房子的背景,同时,提供各种个头、大小不同的动物,婴幼儿则根据房子的大小,分别将这些动物送进相对应的房子里,从而获得大与小的概念。再如几何图形的理解可这样设计:把贴有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标记的糖罐固定在墙面上,为婴幼儿提供一些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的“糖”(剪纸),让婴幼儿根据标记把相对应的糖放进糖罐里。通过将动物送回家(上面已提过),使婴幼儿知道哪些动物是生活在水里的,哪些动物是生活在陆地的等等。
3.情感宣泄板块.这个板块的应用在托班婴幼儿入学的初期特别的重要。婴幼儿虽然幼小,但他们的情感也是相当丰富的。尤其是他们来园后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人,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特别需要给他们一个情感寄托、喧泄的地方,以减弱他们的恐惧心理。对此,也可利用墙面的环境创设来达到这个目的,在环境创设之一的墙面活动区中可开辟情感宣泄板块。如墙面布置“爸爸、妈妈和宝宝”,在低矮的墙面上贴上婴幼儿一家——爸爸、妈妈、宝宝,甚至还有宝宝的祖辈的照片,让婴幼儿能够随时尤其是在来园刚离开家人时看着他熟悉的照片,说说讲讲,以此转移他的依恋情感,消褪其恐惧心理。再如“开心宝宝”的墙面的环境创设,即在墙面上布置婴幼儿的照片,教师提供“开心宝宝”和“哭宝宝”的图片,当孩子来园时,让他们自己选择是当“开心宝宝”还是“哭宝宝”,这时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有的宝宝眼里含着泪,甚至前一秒还在哭,但当看到“开心宝宝”和“哭宝宝”时,马上会伸手拿起开心宝宝贴到自己的照片下,嘴里还会说:“宝宝是开心宝宝”。所以能够说墙面有时还有止哭的功效。
当婴幼儿完全适合幼儿园生活后,还可结合一些节日如国庆节、元旦等,在照片周围贴上一些图片,或挂上一些实物,表示这是送给谁的礼物(图片可用塑封,小的礼物可选实物)。如当三·八节来临之际,教师将婴幼儿母亲的照片布置在活动室中,并给孩子提供了他们所熟悉的妈妈的日常用品,让孩子来选礼物送给妈妈,祝贺妈妈节日快乐。于是,在三·八节前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孩子每天不厌其烦地为妈妈挑选不同的礼物。由此可见婴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在贴贴、挂挂、讲讲的过程中,孩子既满足对母亲的亲情,又满足了从挑选礼物到送礼物的动作过程。在托班墙面环境创设中,我们还要注意适时更换。一般来说,环境更
换的时间根据婴幼儿对环境,也即活动区的兴趣持续长短而定。根据婴幼儿的心理特点,环境的更换不宜过频。因为熟悉的环境,使婴幼儿有安全感、亲切感,有利于他们对环境的适合。但同时婴幼儿的情趣是广泛的,他们对某一事物的兴趣持续性也是短暂的。
我们经过观察了解到从一个新环境布置到这个环境的落幕,一般周期在两周左右,但如果这个环境布置的内容持续在扩充,则能够时间周期稍长一些。另外,环境更换时可采用小步递进的方式,在原有环境内容的基础上实行变化、拓展和延伸。
总来说之,我们在托班墙面环境的创设中,应从满足婴幼儿兴趣和需求着手,创设出一个充分满足他们触摸、操作愿望的环境,使孩子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身心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