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3级国际经济学 试题答案参考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国际经济学》 一,简答

1,“由于发达国家工资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所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会无利可图。”请运用所学的国际贸易理论对这一说法加以评论。 答:这句话不符合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比较优势理论。

(1)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发达国家虽然在各部门的生产技术中都处于绝对优势,但两国进行自由贸易后,发达国家可以专业化生产出口其绝对优势较大的产品,进口其绝对优势较小的商品,而发展中国家可以专业化生产出口其绝对优势较大的产品,进口其绝对优势较小的商品,双方都可以从中获利。

(2)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发达国家由于工资水平高,所以生产过程中劳动成本相对较高,所以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竞争力不强,在国际贸易中主要以进口为主。但是发达国家在生产过程中的资本和技术具有优势,发达国家的资本价格相对较低,技术实力更强,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往往能够大量出口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

(3)综合以上回答,发达国家虽然工资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但在资本、技术方面比发展中国家更具有比较优势,所以在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时,往往能够各取所需、实现双赢,甚至由于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优势,在贸易中更占优势。

(还可以画出相关贸易福利图3-3,,34)

2,什么事里昂惕夫悖论?可以从哪些方面解释?

答:根据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H-O模型推断),战后美国出口的应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采用投入产出法对战后美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后,却发现,美国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与H-O模型相矛盾,因此里昂惕夫的结论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迷\或\里昂惕夫悖论\。

相关解释:

(1)需求偏好学说用国家之间需求结构相似来解释工业制成品贸易发展的理论,认为美国需求偏好强烈的偏好资本密集型产品导致的里昂惕夫悖论。所以该理论认为他认为H-O模型只适用于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之间的贸易,而不适用工业制成品的贸易,因为前者的贸易发展主要是由供给方面决定的,而后者的贸易发展主要是由需求方面决定的。 (2)劳动效率学说用劳动效率和劳动熟练或技能的差异来解释里昂惕夫之谜和影响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理论。 里昂惕夫认为由于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大约是其他国家工人的三倍(劳动效率比其他国家工人高),因此在劳动以效率单位衡量的条件下,美国就成为劳动要素相对丰富、资本要素相对稀缺的国家,也就出现与H-O模型推断相矛盾。

(3)要素密集度逆转学说认为某种商品在资本丰富的国家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则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当两种商品生产的替代弹性差异较大时,随

着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会发生要素密集型逆转现象。美国由于劳动要素价格较高,在技术允许的条件下,美国企业家愿意以资本要素代替劳动要素,从而在别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而在美国则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形成了要素密集度逆转现象,产生昂惕夫悖论。 (4)自然资源解释说认为商品生产要素除资本和劳动外,还包括自然资源。美国需要出口丰裕的自然资源,进口稀缺的自然资源产品,其中,出口的自然资源产品通常也是劳动密集度较高的产品,而进口的自然资源产品则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自然资源的论点解开了美国与加拿大等国贸易结构中的里昂惕夫之谜。

(5)关税结构说认为贸易壁垒的存在也是产生里昂惕夫之谜的重要原因。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国的关税体制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保护水平就很高,阻碍了美国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提高了进口品的资本-劳动比率,产生了里昂惕夫之谜。如果实行自由贸易,美国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会有所提高

相关解释:简洁版

(1) 里昂惕夫本人认为,由于美国工人的受教育水平、技术水平都高于其他国家,

美国工人的劳动效率也高于其他国家,可以认为是其他国家水平的3倍,真正的美国劳动力数量就应当是实际工人人数乘以3,而美国实际上是一个劳动力较为丰富、资本较为稀缺的国家,因此美国的贸易格局并没有违背H-O原理。 (2) 其他经济学家根据这个思路进一步提出,劳动应分为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

资本应分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美国的出口商品表面上资本密集度较低,而实际上由于包含了大量凝结有人力资本的熟练劳动,其资本密集度是较高的,进口商品则相反。 (3) 在不同的国家,同一种商品是可以以不同的要素密集度来生产的,由于劳动要

素在美国的价格较高,在技术允许的条件下,美国企业家愿意以资本要素代替劳动要素,从而在别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而在美国则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形成了要素密集度逆转现象。里昂惕夫正是采用进口替代品资料进行验证的,而不是进口品资料。 (4) 商品生产要素除资本和劳动外,还包括自然资源。美国需要出口丰裕的自然资

源,进口稀缺的自然资源产品,其中,出口的自然资源产品通常也是劳动密集度较高的产品,而进口的自然资源产品则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自然资源的论点解开了美国与加拿大等国贸易结构中的里昂惕夫之谜。 (5) 贸易壁垒的存在也是产生里昂惕夫之谜的重要原因。20世纪40年代末50

年代初,美国的关税体制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保护水平就很高,阻碍了美国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提高了进口品的资本-劳动比率,产生了里昂惕夫之谜。如果实行自由贸易,美国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会有所提高

3,以小国情形为例,画图分析出口补贴的福利效应 答案提示:

在图 7-5 的基础上进行讨论。

小国情况下,出口补贴不会造成产品价格的下降,即补贴后的国外或者国际价格不会下降。

3,引申题一: 试比较上述两种做法的净福利效应。

答案提示:征收关税将减少消费者的福利,至于整个国家的福利,如果是小国,则福利下降,如果是大国,福利是下降还是上升,不一定。采取补贴的做法,将不会减少消费者的福利,因为产品价格将不会上升;不过,政府支出补贴是一个很大的成本。

3,引申题二:以小国为例,在下列两种情况下,试比较关税与配额对国内生产、消费及进口的影响效果的变化。(1)由于某种外来冲击,进口商品世界市场价格突然下跌;(2)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内需求增加。

答案提示:(1)关税情况下,进口国进口价格也将下降,这有利于消费者福利提高,不利于国内生产商的福利。在配额情况下,进口国的价格不会变化,这实际上增加了对国内生产商的保护,不利于消费者的福利。(2)考虑国内需求曲线的外移。

4,在给定汇率预期下,说明一国实际GNP的增长对汇率的短期影响

答案提示:由于GNP 增加,将导致的货币需求增加,在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短期)国内价格水平下降,本币的购买力提升。根据购买力平价,本币将升值。

4,引申一:请对以下说法进行评价:当一个国家名义利率的变化是由其预期利率的提高引起时,本币升值;而由其预期通货膨胀率的提高引起时,本币贬值。

答案提示:在短期内,当一个国家名义利率的变化是由其预期利率的提高引起时,本币回报率上升,引起本币升值;从较长期来看,一个国家名义利率的变化是由其预期通货膨胀率的提高引起时,本币购买力下降,本币贬值。

5,在固定汇率下,如果外国发生通货膨胀,这对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会产生什么影响(假设国际收支原来是平衡的)?在此情形下,国际收支如何调整?

答案提示:在固定汇率下,如果外国发生通货膨胀,由于汇率不发生变化,这意味着外国商品的价格都上升了,其产品的竞争力下降,本国居民把自己的钱多花在本国的商品和证券上,少花在外国的商品和证券上,本国的国际收支将为顺差。不过,在固定汇率下,即使本国货币当局不采取任何措施,货币市场的不平衡也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它可以通过货币供给的自动调整机制自行消除,即货币供给通过国际储备的流动来适应货币需求

5,引申一:在固定汇率下,如果一国政府短期内为消除国际收支逆差对本国货币供给的冲击,采取增加国内部分的货币供给量办法,那么通过国内货币供给的变化自动调整国际收支的机制还会有效吗?为什么?

答案提示:没有效了。在固定汇率的情况下,本国国际收支的恶化后,从长期来看,外国收到这部分货币余额的人,一定会把这部分货币余额交给外国中央银行换回外国货币,然后外国中央银行再把它们提交给本国中央银行,而本国中央银行只能从本国的国际储备中支付这部分货币金额。国际储备的减少,必然会使本国中央银行收缩国内信用。本国收缩国内信用的结果将会自动地调整本国国际收支的逆差。如果本国政府采取增加国内部分的货币供 给量办法,则不能减少国内信用,以上通过国内货币供给的变化自动调整国际收支的机制就没有效了。

二、论述题

在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比较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的效应。 答案提示:

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因为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如果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则一国不可能执行独立的货币政策,任何扩张或紧缩货币供给的企图都将被资本的迅速巨额流动及央行保持固定汇率的承诺相抵消;而财政政策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样由于上述原因而使国际收支恢复均衡,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却进一步扩大了。

准确答案宏观经济、国际金融都有答案

2013级国际经济学 试题答案参考

《国际经济学》一,简答1,“由于发达国家工资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所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会无利可图。”请运用所学的国际贸易理论对这一说法加以评论。答:这句话不符合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比较优势理论。(1)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发达国家虽然在各部门的生产技术中都处于绝对优势,但两国进行自由贸易后,发达国家可以专业化生产出口其绝对优势较大的产品,进口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cye17qtsd1oiru32map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