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荒山林地改造、强化水土保持、恢复绿化植被景观、林地种养结合探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内蒙古凉城县 范云贵013550
摘要:通过一定设施的投入对农村集体和私有荒山林地的改造,扎实推进
荒山绿化,强化植被景观的恢复,因地制宜,种养结合,鼓励和引导农、林学专业的大学生回乡就业,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以点带面,大幅度的增加土地绿化面积,既可以促进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治理工作的健康发展,改善风沙弥漫的气候条;又能够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逐步改善农村面貌,增加农民收入,也可以使广大的农学、林学方面的大学毕业生大有用 武之地,以解轻其就业压力。
关键词:设施投入,荒山林地改造,植被恢复,森林绿化,促进农村水土保
持和生态环境建设,改善气候条件,因地制宜种养结合,改善农村面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大学生就业。
可行性分析:近些年来,由于西北地区干旱少雨,过载放牧,植被破坏,水
土流失日趋严重,由于工农业生产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应用,导致水资源的破坏,一些生态林木旱死的想象也比较普遍,生态环境恶化现象到了恶性循环的地步,严重影响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这样下去将会危及人类的生存,所以注重水土保持建设,恢复荒山、荒坡植被,制度化,法规化推进荒坡造林
绿化,扎实有效的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和改造,已经成了刻不容缓的第一要务。
政策框架的形成,党和国家已经制定了多项政策法规,投入了
不少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建设,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生态林建设和改造,农村集体林木,林地,荒山、荒坡下户、责任承包,退耕还林、还草,禁牧,已经成了国家意志,和政府行为 。
经济林种植,林下养殖,种养结合,发展林业经济,各地已经
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林地、荒山荒坡的责任承包、流转,退耕还林、还草禁牧的政策性补贴,极大的提高了农牧民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达到有机统一,发展植树造林,荒坡绿化,林地种养结合,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牧区面貌,提高农牧民收入形成了广大农牧民的愿望诉求。
大量农、林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目前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就业机制和渠道,人才积压和学非所用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为大力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荒山绿化,植被恢复,科学发展农村经济提供了强大可靠的人才储备;人才的供需对接具备了条件。
实施方案:[1]资金来源,国家政策性项目投资,政策性贷款支持,经营者自
筹等。经营者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做出合理的规划设计,根据规模大小,做好投资预算,按预算额度筹足资金,逐步发展,逐步投入。
[2]设施配套,因地制宜选择设施配套,网围栏,打井,滴灌设施,
喷灌设施,渠灌设施,并对各种设施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使用、维护、和保管。
【3】造林绿化和林地改造。对承包的荒坡、荒山进行造林绿化,
可选择适应西北地区气候条件的,白松林,红杨林树种进行栽培,既耐干旱,又美化环境。引进和发展经济林种植,北五味,枸杞,甜杏树,野樱桃,山果树,石榴树,面果树,酸枣树等,这些都是适应我国北方栽培的颇有价值的经济林树种,科学合理的栽培可以起到绿化和创收的双重效果。对过去形成的人工或天然生态林地,林木所有权、使用权,进一步进行确权,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改造,遭到破坏的进行补种补栽。品种退化,布局不合理的进行改造,确保栽种一棵成活一颗,坏死一课补种一棵,明确责任主体,严格奖惩制度,恢复生态环境有奖,破坏生态环境有罚,鼓励规模化发展;政府要对公益林部分加大补贴力度,提高经营主体积极性。
【4】林下养殖,以养促种,种养结合,多种经营;因地制宜发展
林业经济。林下养野猪、养肉鸡,养山鸡、养野鸡等,这些都是发展林业经济的好项目;不少地方已取得了成功经验,不但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可以减少林地植被的病虫害。交通便利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搞林下旅游、娱乐性狩猎场,这些都可以大大提高经营性收入。经济发展啦,就可以多种树多种草,树多啦,草多啦,环境美化啦,良性互动的局面就形成啦,农村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才能走上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轨道。
, 【5】引进人才,鼓励大学生回乡就业。生态环境建设,人
才是关键;过去我们农村搞绿化,搞水土保持植被恢复,搞植树造林,往往事倍功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科学技术,缺乏人才支持。而现在农林、学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大学生回乡就业的渠道、政策还没有形成,国家应拿出一部分政策性指标或资金,安排和吸引一些品学皆优的大学生回乡就业和创业,让他们脚踏实地的投入到农村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 工作的前沿,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做贡献。不但解决了就业难的问题,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也有了人才保障。
讨论:地球表面的表层土壤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当新土壤的形成速度超过侵
蚀速度,并经过漫长地质年代后,形成了土地。土壤经过漫长积累,形成了适合植物生长和人类生存的环境,反过来植物又保护土壤免受侵蚀,人类活动将这种关联打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恶性循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就会进一步恶化。所以人类要达到长久的生存、发展和文明,就必须保护土地,恢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才能确保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
只要我们统一认识,增强观念,勇于下血本,踏踏实实不讲空话,不流于
形式,扎实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像爱护我们的母亲一样,保护我们的土地,绿化荒山,荒坡,恢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因地制宜,种养结合,多种经营,不断探索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我们的家园将会越来越美好。
【参考文献】
水信息网水土流失现状(2010.5.19) 李瑞环谈关于我国水的几个问题(2004.9)
水利部:我国水土保持取得了新的成就(03,25,13:18)
内蒙古凉城县范云贵;电话:15904749976,邮编:013550
2012年4月3日星期二 于乌兰察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