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三册第八章《遗传
与变异》知识点总结
基本概念:
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例如豌豆的紫花和白花 2、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呈现出不同亲本性状的现象;
3、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 例如A与a 4、测交:就是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亲本杂交;
5、纯合子: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例如:AA,aa,AAbb
6、基因的分离定律: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基因的分离定律;
7、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当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后,在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就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8、伴性遗传: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关联的遗传现象;
9、基因重组:指生物体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之间的重新组合,结果使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的类型;
10、基因突变:这种由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缺失或增加而使基因特定核苷酸系列(实质)发生改变的现象;
11、染色体组: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12、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
13、单倍体:指生物体的体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相同的生物个体;
基础知识:
1、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内容(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提出者(奥地利人孟德尔),研究方法(杂交实验法——人工去雄、套上纸袋、人工授粉、套上纸袋),实验材料(豌豆;优点:严格自花传粉并且是闭花传粉,具有多对区分明显的相对性状),研究思路(由简到繁、先易后难),数据处理(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大胆提出假说,假说验证方法(测交),坚持不懈地科研精神(8年潜心研究)
2、遗传图解符号:亲本( P);子一代(F1);子二代(F2);杂交(X);自交( ) 3、测交遗传图解三步:第一步 测交亲本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第二步 测交亲本的配子类型及相应比例
第三步 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表现型及比例 4、遗传六把钥匙: 亲本组合方式 F1基因型及比例 F1表现型及比例 AA×AA AA 全显 AA ×Aa 1AA、1Aa 全显 AA ×aa Aa 全显 Aa ×Aa Aa ×aa aa ×aa 1AA、2Aa、1aa 1Aa、1aa aa 显:隐=3:1 显:隐=1:1 全隐 1 / 6
5、显性个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判断方法:植物(自交);动物(测交) 6、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类型主要有XY型和ZW型;
7、XY型性别决定中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为XY ;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为XX; ZW型性别决定中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为ZZ ;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为ZW; 8、人染色体组成(体细胞[女性:22AA+XX或44+XX;男性:22AA+XY或44+XY]、
配子[男性:22A+X或22A+Y;女性:22A+X])
果蝇染色体组成(体细胞[雌性:3AA+XX或6+XX;雄性:3AA+XY或6+XY]、
配子[雄性:3A+X或3A+Y;雌性:3A+X])
9、遗传物质发生变化的主要来源有三个方面: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 10、基因突变的特点:大部分是中性的;具有可逆性、多方向性;自然突变频率很低; 11、育种的方法:诱变育种(用物理射线或某些化学物质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杂交育种(具不同优势性状的个体杂交后选种);人工诱变多倍体育种(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单倍体育种(对种子植物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后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12、遗传病的预防措施: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咨询、避免遗传病患儿的出生(产前检查)、倡导婚前体检、提倡适龄生育(女子 24——29岁);
13、单基因遗传病的类型:常染色体显性(并指、多指)、常染色体隐性(白化病、先天耳聋、苯丙酮尿症)、伴X显性(抗维生素阿D佝偻病)、伴X隐性(红绿色盲、血友病)、伴Y(外耳道多毛症)
14、遗传咨询的服务对象:遗传病患者;生育过有遗传病或先天畸形孩子的父母;家中有遗传病史或直系、旁系亲属中出生过畸形儿的待婚青年;有多次不明原因流产史的夫妇或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孕期接受过放射性照射、接触致畸物质或受过病毒感染的孕妇等。
理解掌握:
1、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近亲双方从共同的祖先那里继承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机会大大增加;已知多数遗传病是由隐性基因纯合造成的。
2、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男性只要得到一条带有致病基因的X 染色体就会生病,女性必须同时获得两条带有致病基因的X 染色体才会患病);女性患病,她的父亲和儿子必患病;隔代遗传(男性患者可以通过女儿将致病基因传给他的外孙)
3、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女性两条X染色体中只要有一条有致病基因即患病,而男性只含有1条X染色体,患病概率低于女性);男性患病,他的母亲和女儿必患病;代代遗传(子女患病,双亲之一必患病)
4、隔代遗传一定是隐性遗传病;代代遗传可能是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隐性遗传病,但显性遗传病的概率较大。
5、单倍体育种的优点:可以缩短育种的年限(因为得到的是纯合体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6、人工诱变多倍体的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能抑制细胞纺锤
2 / 6
体的形成,导致复制后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不分离,使细胞停止在分裂的后期,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加倍;)
7、基因重组是通过有性生殖的过程来实现的:首先减数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内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会导致配子中基因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会自由组合也会导致配子中基因重组,从而产生配子基因型的多样性;其次,雌雄配子随即受精,会导致个体基因型的多样性。 8、基因突变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DNA复制时)
9、三倍体西瓜不会结种子的原因:由于三倍体植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联会发生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所以不能正常受精形成种子。
10、在培育无籽西瓜时,要给三倍体植株授以二倍体的花粉的原因:刺激子房发育为果实。
11、无籽番茄的培育与无籽西瓜不同:无籽番茄的配子虽正常,但未受精,所以无种子,对未受精的雌蕊蘸涂生长素后刺激子房发育为果实。
12、单倍体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未受精),配子中有几个染色体组,相应的单倍体生
物就有几个染色体组;二倍体和多倍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有几个染色体组就为几倍体。
13、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相互关系:基因型是决定性状的内在因素,表现型是性状的外在表现。基因型可能导致表现型的改变。
14、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是生物变异的主要原因;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型,相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能产生更多的变异型个体,因此基因重组为生物体的多样性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为动物育种和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15、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不一定可以遗传,只有发生在参与了受精的生殖细胞中时才可遗传;
基本技能:
1、基因型的书写: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直接书写;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先写性染色体再将携带基因写在右上方;显性基因在前,隐性基因在后;常染色体基因在前,性染色体基因在后;例如AaBbXhY 2、遗传病类型的判断:
(1)首先判断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
方法一:(两代三个个体)
双亲都正常,其子代中存在患者(无中生有)一定是隐性遗传病
双亲都是患者,其子代中存在表现正常者(有种生物)一定是显性遗传病 方法二:若找不到符合标准的两代三个个体看代代遗传还是隔代遗传: 隔代遗传一定是隐性遗传病
代代遗传有两种可能 显性遗传病或隐性遗传病(但显性遗传病概率较大)
(2)致病基因所位于染色体种类判断:
一般先判断Y染色体、在判断X染色体,最后常染色体
①Y染色体的判断:患者均为男性,有Y 染色传递的男性要患病均患病 ②X染色体的判断:
X隐性:所有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均患病 X显性:所有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均患病 ③常染色体:
排除了Y染色体、X染色体则为常染色体
若是隐性遗传病无患病女性,则题干中会有其它信息,此时先判断常染色体后判断X
染。色体
3、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区分
首先判断该细胞是由配子直接发育(单性生殖、孤雌生殖)而来还是由受精卵发育而
3 / 6
来:
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
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
若没有说明则有两种可能单倍体或N倍体(细胞中有N个染色体组) 4、育种方式的判断和选择:
其中A 和D 代表杂交育种;C代表单倍体育种;E代表人工诱变基因突变育种;F代表多倍体育种。
练习:现有两个小麦品种,一个纯种小麦性状是高杆(D)抗锈病(T);另一个纯种小麦的
性状是矮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了如右图所示的Ⅰ、Ⅱ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问:
(1)要缩短育种年限,应选择的方法是_I_,依据的变异原理是_染色体畸变_;另一种方法的育种原理是_基因重组_。
(2)图中①和④基因组成分别为_DT_和_ddTT_。 (3)(二)过程中,D和d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后期_;(三)过程采用的方法称为花药离体培养_;(四)过程最常用的化学药剂是秋水仙素。 (4)(五)过程产生的抗倒伏抗锈病植株中的纯合体占__1/3_;如果让F1按(五)、(六)过程连续自交2代,则⑥中符合生产要求的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1/2。
(5)如将方法Ⅰ中获得的③⑤植株杂交,再让所得到的后代自交,则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_DDtt:Ddtt:ddtt=1:2:1。
5、遗传规律的判断:若基因中只存在等位基因则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如Aa);若基因中只存在非等位基因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如A 与b);若同时存在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则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如:AaBb)
6、遗传谱系图中基因型的书写:突破口隐性个体,根据表现型先确定个别基因,再参照亲代和子代完善基因型。 7、纯合体和杂合体的判断
已知基因型,看产生的配子类型是否只有一种:当只有一种是该个体为纯合体。 已知表现型,则可采用自交或测交:
自交:纯合体自交后代性状不分离,稳定遗传;杂合体自交后代性状分离。 测交:纯合体测交后代表现型只有一种,杂合体测交后代表现型两种1:1。
8、六把钥匙的相关应用:(注意先分区,再组合 [相乘] ,具体基因型表现型分支法,具
体比例生物乘法)
4 / 6
已知亲本基因型求子代基因型的种类及比例,表现型及比例。[例:AaBb X Aabb] 已知亲本基因型求子代某种基因型或表现型出现的概率。[例:AaBbXaaBb aaBb] 已知亲本表现型和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求亲本的基因型:将各对相对性状分开考虑,后组合
先根据亲本表现型确定个别基因(显性形状只能确定一个基因,隐性形状可以确定两个基因)
再结合子代表现型比例完善基因型:3:1 两个亲本均为杂合体 1:1 为测交:一个杂合体,一个纯合体
细胞分裂各时期特征
有丝分裂:(除单倍体外,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间期: 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动物细胞还进行中心体的复制
(结果:DNA加倍,形成 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不变)
G1:合成一定数量的RNA和蛋白质,特别是与DNA复制有关的酶 S:进行DNA的精确复制
G2:主要合成组装纺锤体的蛋白质,完成细胞分裂所必需的物质准备和能量准备
有丝分裂前期:核膜、核仁逐渐消失;染色质缩短变粗转变为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两
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散乱分布;植物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则由中心体及纺锤丝共同构成纺锤体。
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面;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
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
(查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离,每条染色体上的两个染色单体成为两条染色体, 染色体平分
为两组在纺锤丝的牵拉下向两极移动。
(结果: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单体消失,DNA含量没有发生变化)
有丝分裂末期:纺锤体逐渐消失,染色体解螺旋成为染色质;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植物细胞赤道面位置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最后形成两个新的子细
胞,动物细胞赤道面处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两个新的子细胞.
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前的间期: 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动物细胞还进行中心体的复制
(结果:DNA加倍,形成 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不变)
G1:合成一定数量的RNA和蛋白质,特别是与DNA复制有关的酶 S:进行DNA的精确复制
G2:主要合成组装纺锤体的蛋白质,完成细胞分裂所必需的物质准备和能量准备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内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
发生交叉互换现象;染色体分布散乱。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排列在赤道面上。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分为两组向两级移动。 (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所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亲代细胞的一
半,每条染色体有两条染色单体组成,子细胞核中的DNA总含量与亲代细胞相同。
(染色体数目减半结果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 减数第二次分裂间期:短暂,不进行染色体复制;进行中心体的复制。
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核膜、核仁逐渐消失;染色质缩短变粗转变为染色体,每条染色体
上有两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散乱分布,无同源染色体;植物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则由中心体及纺锤丝共同构成纺锤体。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无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面;每条染色
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