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物理_重力势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与过去的处理方法相比,教材认真分析了重力做功与路径是否有关的问题。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严密,而是想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教材强调科学方法,引导学生用比较高的观点处理问题,只要求学生能够“跟”来,并不要求学生去重复形成他们的“科学素质”。在讨论物体沿任意路径运动时重力做功的问题时,又一次用到了极限的思想。学生经过多次接触,对这样的方法逐渐就熟悉了。本节重力势能是机械能的重要内容。要从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特点出发,理解建立重力势能概念的可能性,掌握重力势能的定义式,明确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1.高一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图片、现象来支持。

2.学生在初中时已接触过重力势能的概念,在高中阶段要定量的学习重力势能及体验建立过程。

3.学生已学习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重力做功的计算来判断重力势能的变化。 三、设计思路

《重力势能》一节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有很大变化。教材首先从重力做功开始,讨论物体竖直向下运动、沿倾斜直线向下运动、以至物体沿任意路径向下运动几种情况的重力做功,利用极限思想,严格证明了重力对物体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分析“mgh”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物理量,来定义重力势能。通过让学生求讲台上一本书的重力势能,学生给出答案的多样性,质疑引导学生讨论出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通过例题结论分析,形象地理解对于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在某一位置具有不同的数值;引出重力势能是标量,但有正、负,正负代表大小,不代表方向,并且指出这里的正负与功的正负的区别;得出重力做功与参考平面无关,重力势能的变化与参考平面无关;探究出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这样做使学生对重力势能的理解加深,思路清晰。

本节课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学生在一节课内不容易全面理解和掌握,教学中不宜追求多而全,可以在后续课程中逐渐理解与加深。

教学过程中可以多举身边的实际例子,由简单的现象如物体下落砸在脚上感觉比较进行分析,便于得出结论,学生也容易接受。

教法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激发探究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2、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4、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用所学功的概念推导重力做功与路径的关系,亲身感受知识的建立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1

五、重点难点与突破方法

重点: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重力势能的概念,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 难点: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 六、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讲授、实验观察法、分析归纳法、讲练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鸡蛋、泡沫模型、重锤 七、新课教学 (一)、新课引入 教学内容 引入新课 进行新课 一、重力做功 教师活动 在上课之前,老师向学生展示手中的鸡蛋,让学生猜测鸡蛋的重量,然后提出问题,用鸡蛋去砸玻璃,能不能砸碎? 带着疑问,将视频展示给学生《高空抛物》,看完视频,学生感觉很震撼,带着这种兴趣,引导学生回答把鸡蛋举到高空鸡蛋具有的这种巨大的能量是--重力势能 探究一: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定性) 1)通过刚才的视频,同一鸡蛋从不同高度由静止下落.... 2)不同质量的重锤、泡沫模型从同一高度由静止下落到自己手上,手的感觉 ? ? ? 从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重力势能与质量、高度有怎样的定性关系? 鸡蛋在下落过程中,高度降低,重力势能要减小,我们还知道,高度变化了,重力就要做功。因此,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是有联系的。本节课我们就从研究重力做功入手,来认识重力势能。 探究二:重力做功的特点? 根据功的计算公式分别计算甲、乙、丙三种情况中小球由A运动到B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 A A h h1 B B h2 乙 甲 2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不能, 学生回答敢。 学生思考、在老师的引导下,回答问题。重锤砸在手上疼。 因为重锤的质量大。 学生探究得到: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高度有关。 质量一定,物体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高度一定,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在练习本上推导后,学生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 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引入课题 通过动手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根据自己的探究情况在班上作发言、交流、逐步形成共识。 将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初步建立起学习思路。

过程甲、乙结果为:WG=mgh=mg(h1-h2 ) A △h1 A1 △h2 A2 △h3 h A3 h1 B h2 丙 过程丙: 这一过程中,教师听取学生汇报,点评 把整个路径分成许多很短的间隔; 由于每一段很小很小,都可以近似看作一段倾斜直线; 分别求出物体通过每一小段倾斜直线时重力所做的功; 物体通过整个路径时重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在每小段上所做的功的代数和。 结果:WG=mgh=mg(h1-h2 ) 板书: 公式:WG=mgh=mg(h1-h2 ) 强调:h是物体初末位置的高度差。 通过甲、乙、丙的计算结果,请学生总结重力做功的特点。得出结论: 重力做功的特点: (1)与物体的路径无关;(2)只跟物体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 例题1:一质量为5kg的小球先竖直上升5m,再水平向右移动5m,最后竖直下降5m,求:2三个阶段以及整个过程重力做功 (g=10m/s)。 如何判断重力做功的正负? 重力做功的正负 W>0重力做正功,高度下降 3

学生选出代表发表自己的见解,直至谈出微元的想法。 程度好一些的学生还可能根据功的定义式直接找出恒力(重力)及其方向上的位移(高度),得出结果。 学生可能回答出“沿不同方向运动,重力做功相同”等结论,教师要进一步给予说明引导。也可能得出结论的意思,表达不一定很准确。 提问计算结果。 上升阶段: WG=-mgh=-250J 学生根据公式可以自行推导出结果,要让学生养成良好动脑、动手习惯,教师不可包办代替。 极限的思想,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受过,在此,学生应该能够按预想的思维结果回答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规律。 了解公式的应用,计算中明确h的含义。

高中物理_重力势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与过去的处理方法相比,教材认真分析了重力做功与路径是否有关的问题。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严密,而是想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教材强调科学方法,引导学生用比较高的观点处理问题,只要求学生能够“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cf8b3s5bx7u3cm9b9nu86wqu5roq7003a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