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8年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
《污染控制微生物学》课程考试大纲
一、适用专业: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要求考生了解和掌握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和遗传变异等特点,同时了解环境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污染控制工程中的应用。
二、试题类型:名词解释;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
实验题等。
三、考试形式:笔试,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四、参考书目
1. 《污染控制微生物学》(第四版),任南琪等编著,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
2. 陶雪琴、肖相政等主编.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与题解,科学出版社,2016 3. 赵开弘主编. 环境微生物学,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五、基本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 了解微生物的定义;
2. 熟悉微生物的特点,以及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区别。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
1. 熟悉细菌的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质的内含颗粒物)、细菌的培养特征(菌落);
2. 掌握细菌的染色方法及原理(革兰氏染色法的步骤及原理);
3. 了解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荚膜及菌胶团、芽孢、鞭毛),细菌的带电性;
4. 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结构(基内菌丝、基外菌丝、孢子丝)、菌落特征及繁殖方式;
5. 熟悉放线菌与细菌的异同; 6. 了解蓝细菌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
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
1. 熟悉酵母菌的繁殖方式(芽殖)和菌落特征; 2. 熟悉霉菌的形态(有隔菌丝、无隔菌丝)和繁殖方式; 3. 了解藻类的特点(光能自养型);
4. 了解水处理中常见的三类原生动物:肉足类(变形虫、太阳虫)、鞭毛类(绿眼虫)和纤毛类(草履虫、钟虫);
5. 了解水处理中常见的后生动物:轮虫、甲壳类动物(水蚤)和其他小动物(线虫、颤蚯蚓)。
第四章 非细胞生物—病毒
1. 了解病毒的概念、结构(刺突、囊膜、衣壳、核酸)
2. 熟悉病毒的增殖过程(吸附、侵入、生物合成、装配和释放); 3. 了解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的概念; 4. 掌握溶源现象的生物学意义;
5. 掌握病毒的生长规律(一步生长曲线)。
第五章 微生物的营养
1. 了解微生物的营养物质种类(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2. 掌握物质的运输形式(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及其特点;
3. 熟悉微生物的营养类型的划分(光能自养、光能异养、化能自养、化能异养); 4. 了解培养基的概念;
5. 熟悉培养基的类型:按微生物种类分类(细菌、放线菌、酵母、霉菌、藻类);按培养基成分分类(合成、天然、半合成);按培养基的用途分类(基本、选择、鉴别、加富);按培养基的物理性状分类(固体、液体、半固体)。
第六章 微生物的代谢
1. 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
2. 了解酶的概念及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区别;
3. 熟悉酶的化学组成(单纯酶和结合酶)和两种重要辅酶(辅酶Ⅰ和辅酶Ⅱ)的作用;
4. 了解酶促反应动力学(酶的浓度、底物的浓度[米-门方程的概念]、温度、pH值、抑制剂、激活剂等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5. 了解化能异养微生物的产能代谢中发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 6. 了解葡萄糖在糖酵解过程和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的能量产生情况。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1. 了解纯培养的概念以及微生物纯培养的分离方法;
2. 掌握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全数测定(直接计数法)和活菌计数(间接计数法);
3. 了解分批培养和生长曲线的概念;
4. 掌握细菌纯培养的生长曲线中各时期的特点(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5. 熟悉活性污泥增长曲线的特征(对数生长期、减数生长期和内源呼吸期)。
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
1. 了解生态因子的概念;
2. 了解生态因子的分类:非生物因子(温度、光、渗透压、pH、氧化还原点位和营养物质等)和生物因子(竞争、捕食、共生、互生、拮抗、寄生等)。
第九章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 了解DNA的复制过程(半保留复制)以及“中心法则”的含义; 2. 了解微生物的突变的机制(点突变、移码突变、染色体突变); 3. 了解基因重组的概念以及细菌基因重组的方法(转化、接合、转导); 4. 了解微生物菌种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
第十一章 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和主要微生物类群
1. 了解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的基本原理(絮凝作用,吸附作用,氧化作用,沉淀作用);
2. 了解水体自净的概念和水体自净的过程; 3. 了解氧化塘净化废水的机理(藻菌互生体系)。
第十二章 厌氧生物学原理及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1. 了解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中非产甲烷菌(发酵细菌、产氢产乙酸细菌、同型产乙酸细菌)和产甲烷菌的特征; 2. 熟悉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的优点和缺点。
第十三章 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氮磷的去除
1. 了解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
2. 掌握生物脱氮的过程(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的概念)以及主要参与的细菌(氨化细菌、亚硝化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 3. 掌握生物脱磷的基本原理(聚磷菌如何好氧吸磷、厌氧释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