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改造和影响自然的能力 B.征服客观世界的能力
C.掌握知识的能力 D.解决人际关系的能力 15.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 )
A.生产者的道德水平 B.科学技术 C.生产管理 D.生产工具
16.劳动资料是 ( )
A.在劳动过程中所能加工的一切对象
B.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或条件
C.劳动者和劳动对象的决定因素 D.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17.下列关于生产力客观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的一种物质力量 B.前人实践活动的客观结果
C.当代人实践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出发点 D.构成生产力的诸要素是物质的、客观的 18.以下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
A.物质生产关系 B.政治关系 C.血缘关系 D.宗教关系
19.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 ( )
A.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 B.产品的分配方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20.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 ( ) 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 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 21.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是指生产关系 ( ) A.基本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B.完全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C.永远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D.与生产力没有矛盾 22.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 ( )
A.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 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
C.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D.人们进行自觉的革命行动 23.人和物的要素之所以变成现实的生产力,是因为 ( )
A.劳动对象范围不断扩大
B.把科学技术物化在机器工具等生产资料中 C.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把诸要素结合起来 D.正确调整分配关系以及由它决定的消费关系 24.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这个“总和”是指 ( )
A.社会中现有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和环节的总和 C.一定的生产力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D.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的总和
25.上层建筑是推动还是阻碍社会的发展取决于 ( )
A.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B.它是否同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合 C.它本身的各个部分是否协调 D.它是否与经济基础存在着矛盾
26.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中 (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起决定作用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起决定作用 C.两对矛盾是并列的关系 D.两对矛盾是相互决定的关系 27.物质文明是指 ( )
A.人们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 B.社会生产力的状况
C.社会的经济基础 D.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28.精神文明是指 ( )
A.社会意识及其诸形态 B.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
成果的总和
C.先进的思想意识和远大的共产主义思想 D.人们的主观意识
29.在社会意识诸形态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 ) A.道德思想 B.政治法律思想 C.宗教思想 D.艺术思想
30.社会分裂为阶级的根本原因是 ( )
A.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出现 B.暴力掠夺和战争俘虏的出现
C.分配不均造成的贫富区别 D.生产组织中“组织者”和“执行者”的分工
31.阶级之所以是经济范畴,在于它的划分根据 ( )
A.贫富差别 B.分配方式不同
C.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D.生产资料占有的关系不同
32.我国现阶段的阶级斗争 ( )
A.仍然是主要矛盾 B.在一定范围内将长期存在
C.在一定条件下不会激化到严重冲突的地步 D.不需要限制在法律程序范围内解决
33.国家的主要成分和支柱是 ( )
A.军队 B.政府 C.上层建筑 D.意识形态 34.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 )
A.每一个社会的发展中 B.社会形态的更替中 C.旧社会灭亡以前 D.新社会诞生以后 35.国家是代表 ( )
A.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 B.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 C.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 D.统治阶级利益的 36.区分国家类型的根据是 ( ) A.人口 B.领土 C.国体 D.政体 37.国家的职能是由 ( )
A.民族的特点决定的 B.国家的本质决定的 C.统治阶级的愿望决定的 D.文化传统决定的 38.社会革命的根源在于 ( )
A.人口太多和经济落后 B.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影响
C.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D.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 39.社会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 )
A.实现制度的根本变革,发展生产力 B.一个阶级取代另一个阶级的统治 C.一个集团推翻另一个集团的统治 D.不同阶级或社会集团政权的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