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库
激发和宣泄激情。这种能力源于它们的本质属性和特殊的表现手段,音乐中有组织的乐音,舞蹈中人的形体动作,可以通过力度的强弱,节奏的快慢,幅度和能量的大小等多种方式,来表现人们繁复多样、深刻细腻的内心情感。
音乐形象的不确定性、非语义性、多义性和朦胧性,既是它的局限,又是它的长处,它为听众的联想、想象和情感体验留下了更加广阔的自由空间,从而可以获得更加丰富隽永的审美感受。
音乐形象①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的特点,常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②具有抽象性、象征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使得音乐最具有形而上学的意义,因此,许多思想家和哲学家都格外看重音乐。
( 2 )表演性与形象性。
音乐、舞蹈都属于表演艺术,包括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两个过程,而且,二度创作常常需要多次进行。由于表演者对作品的理解不同、艺术风格不同和表现形式不同,二度创作可以产生十分不同的艺术效果。从这种意义上说,音乐形象和舞蹈形象的存在,必然依赖于二度创作的表演。没有表演,也就没有音乐和舞蹈。
形象性:舞蹈中的表演性是形象性的基础。舞蹈形象在注重描写人物的舞剧或舞蹈作品中,主要是指以舞蹈动作、姿态、表情和造型所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在注重描写生活场景或抒发情感情绪的舞蹈作品种,舞蹈形象形成舞蹈意境。舞蹈形象具有直观性、动态性和表情性。 音乐中的表演性同样是形象性的基础。音乐形象的塑造完全依靠声音为材料来完成,所以,音乐形象不具有空间性,看不见、摸不着,它需要欣赏者充分调动审美感受力, 用全部身心去体验、想象和联想,在内心唤起一定的情感意象,从而完成音乐形象的塑造。音乐形象具有时间性,只是在时间的流动里存在。
因为音乐形象的特殊性形成了几种不同的关于音乐欣赏的理论:
一种是被称为戏剧性欣赏的理论,强调欣赏音乐的内容,例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爱情悲剧的戏剧性情节; 另一种是被称为技术性欣赏的理论,强调欣赏音乐的形式,这种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19 世纪奥地利音乐学家汉斯立克和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奠定的,又被称之为“学院派”音乐欣赏理论,主张“音乐的内容就是乐音的运动形式”。从审美角度讲,音乐艺术的最终实现是在欣赏者的头脑之中,音乐形象通过音乐音响作用于人们的听觉,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力,使听众产生联想和想象,从而在头脑中形成艺术形象。真正的音乐欣赏,应当直接放诸听众的心灵,即用心灵去欣赏。
( 3 )节奏性与韵律美。节奏是表情艺术的生命。
在音乐中,节奏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表现手段。音乐节奏具体指乐音的长短、高低、强弱等变化组合的形式,它是旋律的骨干,也是乐曲结构的基本构成因素。节奏的变化都给人的心理造成了节奏体验。不同的节奏可以具有不同的表现作用,从而使得旋律具有鲜明的个性。在舞蹈中,节奏同样是舞蹈艺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和表现手段。舞蹈节奏一般表现为人体的律动,即人体动作的力度强弱、速度快慢,以及动作幅度能量的大小等,因此,舞蹈节奏常常体现为人体动作的韵律美。在舞蹈作品中,音乐与舞蹈紧密结合,节奏是二者结合的纽带。
-- 21
精选文库
第八章 综合艺术
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
( 1 )戏剧艺术。从广义上讲,戏剧包括话剧、中国戏曲、歌剧、舞剧、乃至目前欧美各国影响广泛的音乐剧等。从狭义上讲,戏剧主要是指话剧。下文采用狭义理解。 戏剧是在舞台上由演员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为观众当场表演故事情节的一门综合艺术。戏剧艺术是二度创作的艺术。戏剧艺术分类:按照作品容量大小,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按照作品题材,可以分为历史剧、现代剧、儿童剧等;按照作品的样式类型,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悲剧历来被认为是戏剧之冠,具有崇高的地位,通过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或主人公苦难的命运,显示出人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正如鲁迅所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通过毁灭的形式来造成观众心灵的巨大震撼,使人们从悲痛中得到美的熏陶和净化。 戏剧独具的特征:
戏剧性:戏剧艺术通过演员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冲突来展开剧情、刻画人物,借以吸引观众,实现其艺术效果和审美作用的特性。构成戏剧性的中心环节是戏剧动作和戏剧冲突。戏剧必须通过角色之间的对话和动作,来展开激烈的冲突和交锋,使戏剧情节得以进展,人物性格得以展现,在富于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和曲折起伏的情节中,在舞台上塑造出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
剧场性:在综合艺术中,戏剧和戏曲需要演员在舞台上为观众多次进行现场表演,而电影和电视则是一次性演出,用胶片或录相带将这种表演固定下来。因此,剧场性构成了戏剧艺术的另一个特点。这种剧场性对戏剧演员的表演艺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人们常把剧本、演员和观众称作戏剧艺术的三要素,其中最本质的要素自然是演员。
戏剧表演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也就是观众欣赏的过程。戏剧演员二度创造时, 首先要深刻挖掘剧本的内涵,掌握角色丰富的思想情感,通过情感体验与艺术分析,克服自我与角色之间的距离,然后才能通过艺术化的表情、语言和形体动作,在舞台上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相关理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和布莱希特戏剧体系,分别被称为“体验派表演艺术”和“表现派表演艺术”。戏剧在演出时,剧场中演员与观众的感情可以直接交流,观众一方面欣赏舞台上演员的精彩表演,另一方面又以自己的情绪情感的反应直接影响着演员的表演,这种当堂反馈的现象构成了戏剧艺术的重要特点。
( 2 )戏曲艺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的总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地有三百多个剧种,其中包括全国性的剧种如京剧,也包括地方戏如川剧、秦腔、河北梆子等。在世界上,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被称为三种古老的戏剧艺术。
中国戏曲艺术独有的审美特征:在形式美上“以一求多”,以“一”为起点,如戏曲的角色行当上是“一行多用”(生、旦、净、丑),表演动作上是“一式多用” (唱、念、做、打),戏曲声腔与音乐上是“一曲多用” (基本曲牌),舞台布景上是“一景多用(如一桌两椅),服饰脸谱上是“一服多用”等等。此外,在表演艺术上,还有“一人千面” (一套程式、万千性格)、“一曲百情”、“一步千态”、“一笑百媚”等。
戏曲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中国戏曲起源很早,在原始时代的歌舞中萌芽。渊源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乐舞、俳优、百戏。唐代更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歌舞戏和参军戏,“戏”和“曲”进一步融汇,表演形式也更为多样。宋、金时期即12 世纪的末期,戏曲艺术形成,宋杂剧和金院本都能演出完整的故事,剧中角色也较前增多,初步形成了我国戏曲表演分行当的体系。元代戏曲创作和演出空前繁荣,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剧作家和作
-- 22
精选文库
品,元杂剧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少作品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其中,尤以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王实甫的《西厢记》最为著名,堪称世界戏剧艺术的不朽作品。明、清时期,是中国戏曲史上又一个繁荣时期,特别是传奇作品大量涌现,包括作为中国戏曲史上划时代的浪漫主义杰作,汤显祖的《牡丹亭》等。
古典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作为长期农业社会的产物,中国戏曲深受儒家文化、民俗文化,乃至宗教文化的深刻影响,与此同时,又深刻地折射出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与美学追求。
中国戏曲具有自身的审美特征。尤其是表现在综合性、程式化、虚拟性这三个方面。
综合唱念做打,歌、舞、剧高度综合。程式化是指戏曲演员的角色行当(生旦净末丑及其细分)、表演动作和音乐唱腔(曲牌、板式)等都有特殊的规则。虚拟性是戏曲演员表演时多用虚拟动作,不用实物或只用部分实物,依靠某些特定的表演动作来暗示出舞台上并不存在的实物或情境。舞台时空也具有虚拟性。当然,这些特征并非中国戏曲所独有,许多东方戏剧也具有这些特点。
( 3 )电影艺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是20 世纪最重要的文化现象。通过画面、声音和蒙太奇等电影语言,在银幕上创造出感性直观的形象,再现和表现生活。由于电影诞生在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剧、建筑之后,所以常被人们称作“第七艺术”。在迄今为止的所有艺术种类中,只有电影和电视是人们知道其诞生日期的两门艺术。 1895 年 12 月 28 日晚,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一家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放映了他们自己拍摄的《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等短片,这一天被电影史家们定为电影正式诞生的日子,标志着无声电影时代的开始。1905 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第一部国产片《定军山》,由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严格意义上讲是一部戏曲舞台纪录片。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是《难夫难妻》 (1913) 。
电影分为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四大部类。
电影始终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在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上,曾经有过三次重大的变革, 第一次是从无声到有声,有声电影诞生的标志,是 1927 年美国的《爵士歌王》,这部影片其实是在无声片中加进四支歌、一些台词和音乐伴奏。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是 1931 年的《歌女红牡丹》。 第二次大变革是从黑白到彩色。1935 年,使用彩色胶片拍摄的美国影片《浮华世界》诞生,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第三次大变革,发生在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计算机三维动画、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等等高科技手段增强了电影艺术的魅力。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为电影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技术手段和艺术语言,而且直接影响到电影美学各个流派的产生和发展。声音引入电影,促成了戏剧化电影美学观的诞生;轻便摄影机、高速感光胶片和磁带录音机的出现,使得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得以实现“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的美学追求。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引入,给电影美学带来了崭新的课题。 电影艺术的综合性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其一,各门艺术的综合; 其二,科学与艺术的综合; 其三,美学层次上的综合。
电影艺术将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纪实艺术与表演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有机地综合到一起,综合吸收了各门艺术的长处和特点,大大丰富了自己的艺术表现力。使得影视艺术成为一种集体创作的艺术,将编、导、演、摄、美、录、音、道、服、化等多个职能部门集合在一起,在导演的总体构思和制片人的宏观策划下来共同完成摄制任务。
影视和其他门类艺术的关系
①电影和电视剧关系紧密:戏剧既是综合艺术,又是表演艺术,戏剧艺术多年来在编剧、导
-- 23
精选文库
演、表演等方面所形成的艺术规律,为电影艺术提供了许多可贵的经验。一些电影作品的编、导、演或者来自舞台,或者两栖于戏剧艺术和电影艺术。
②影视艺术受到文学的极大影响。影视艺术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剧本,影视文学举足轻重。文学的各种体裁都曾经直接影响电影,出现过诗电影、戏剧电影、散文电影和小说电影。 ③ 影视艺术从绘画、雕塑中,吸取了造型艺术的规律和特点,使得造型性成为影视艺术重
要的美学特性之一。
④ 影视艺术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音乐成为影视作品概括主题、抒发情感、渲染气氛的
重要艺术手段,尤其是广为传唱的影视歌曲更是成为影视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⑤ 第五,影视艺术与摄影艺术有着与生俱来的天然联系。德国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甚至认
为,电影的基本特性就是照相性。
以上各门艺术的多种元素进入影视之后,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被影视艺术所同化和吸收,使得电影和电视艺术成为与众不同的独立艺术。影视艺术特性,体现在运动着的画面、声音以及完成画面、声音组合的蒙太奇之中。因此,影视艺术语言主要就是画面、声音和蒙太奇。 影视“画面”主要是通过摄影 ( 像) 机的镜头拍摄记录下来的,对于影视画面来讲,景别 ( 包括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 、焦距 (包括标准镜头、长焦镜头、短焦镜头、变焦镜头等)、镜头运动 (包括推、拉、摇、移、跟、降、升等几种基本形式和运动镜头等)、角度 (包括平视镜头、俯视镜头、仰视镜头等) ,以及光线、色彩和画面构图等,共同组成了画面造型。
对于影视“声音”来讲,人声 ( 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 、音乐、音响这三大类型,共同组成了声音造型,并且与画面相互配合,极大地增强了影视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 的音译,原为建筑学用语,意为装配、组合、构成等,在影视艺术中,这一术语被用来指画面、镜头和声音的组织结构方式。 蒙太奇的完整概念,应当包括以下三层含义: 其一,从技术层面上讲,蒙太奇就是剪辑;
其二,从艺术层面上讲,蒙太奇应当是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叙事方式,不但镜头与镜头、段落与段落,甚至画面与声音均可构成蒙太奇组合关系;
其三,从美学层面上讲,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独特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创作方法。蒙太奇不仅体现在后期剪辑,而且也体现在前期的文学剧本和分镜头剧本,乃至各个创作部门合作完成的整个创作拍摄过程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讲,蒙太奇思维是影视艺术独特的思维方法。
影视艺术兼具艺术性与娱乐性、商品性与文化性。与此同时,影视艺术展现时代生活,使得影视艺术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与时代性;优秀的影视作品既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又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使得影视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国际性;此外,中外优秀影视作品,无不具有深刻的思想意蕴和独特的艺术追求,从而体现出较高的文化品格和独特的艺术创新,具有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 4 )电视艺术。电视是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 20 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电视与电影、广播相比,是更为年轻的传播工具,然而它的发展之快、影响之大,却是此前其他传播媒介所无法比拟的。 1936 年 11 月 2 日,英国广播公司 (BBC) 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播出了一场规模盛大的歌舞,标志着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正式开播。此 后,法国于 1938 年,美国与前苏联于 1939 年相继开始正式播出电视节目。世界电视事业的真正发展,是在二次大战结束以后,电视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1954 年,美国正式开办彩色电视节目,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播出彩色电视节目的国家。我国第一座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于1958 年5 月1 日开始实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开端,
-- 24
精选文库
同年6 月15 日又播放了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中国电视艺术也从此诞生。
电视的功能: 一般认为,电视具有新闻信息功能、文艺娱乐功能、社教功能和服务功能,但主要是前两种。 电视艺术作为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电视屏幕上播出的各式各类文艺节目,其中包括:电视剧,电视综艺节目,电视艺术片,电视专题文艺节目,以及音乐电视(MTV),电视文艺谈话类节目,电视娱乐节目(如游戏类,益智类,乃至新近出现的真人秀节目) 等等。与此同时,电视文艺还应当包括直播或播映的电视文学、电视音乐、电视舞蹈、电视曲艺杂技、电视戏曲、电视戏剧、电视电影,乃至于诸多艺术类型的电视节目如艺术体操、冰上舞蹈、时装表演等等。电视剧是电视艺术的主要类型。
电视剧的品种较多,主要包括单本剧、连续剧、系列剧或小品等。
电视与电影作为姊妹艺术有许多相同之处。它们都是综合艺术,又都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都采用画面、声音、蒙太奇等艺术。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不少相似或相同的地方。 电视自己独具的特征:
首先,电视和电影分别采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技术原理,加上电视荧屏较小,清晰度较差,难以表现众多的人物和较大的场面,在镜头运用方式上多用中、近景和特写,少用远景和全景,场景转换不宜太快,以便让电视观众弄清人物和剧情。
其次,电视的介入性形成了这门艺术的观赏特点,观众可以随意选择收看并当场评论,电视剧应当照顾到观众的兴趣,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来吸引观众,在情节、场景、表演诸方面根据观众的审美心理作特殊的艺术处理,给观众以想象的空间和介入的机会,尽量使观众对剧中人物产生移情和共鸣。 再次,电视的迅速性形成了这门艺术更加生活化的特点,许多电视节目和晚会可以现场直播;电视剧制作周期短,成本较低,又拥有轻便灵巧的技术设备,室内戏较多等特点,因而能够深入生活,及时将现实生活中人们关心的问题用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与此同时,电视剧在剧情内容、演员表演、服装道具、环境布置等方面,都要求更加亲切、自然和生活化,直接和逼真地反映生活。
总之,由于电视的传播特性、技术特性和艺术特性,以及电视观众独特的收视环境、收视条件和收视行为,尤其是电视艺术仅仅是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使得电视艺术从创作、传播到接受都有许多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值得人们去认真加以研究。
2.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1) 综合性与独特性。从艺术学的层次上讲,综合艺术吸收了各门艺术中的多种元素,将它们有机融汇在自己的表现手段之中,从而大大丰富了自己的艺术表现力。从美学的角度上讲,这种综合性绝不仅限于各门艺术元素的有机融合,更加集中地体现在它们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综合在一起,实现了美学层次的高度综合性,使得它们能够将视与听、时与空、动与静、再现与表现集于一身,从而具有了巨大的综合表现能力,极大地扩展和丰富了观众的审美感受,使综合艺术成为最具有群众性的艺术门类。
综合艺术既有综合性,又有独特性。 传统艺术 戏剧 话剧注重再现生活,因此,话剧的舞台美术大多是写实和具象的 建立在体验基础上的舞台表现艺术,从客观现实生活中找到创造角色的依据,塑造出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 --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