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名校高一化学竞赛试卷2套(含答案和解析)3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6.工业上将Na2CO3和Na2S以1:2的物质的量之比配成溶液,再通入SO2,可制取Na2S2O3,同时放出CO2。在该反应中( 、 A.硫元素被氧化,碳元素被还原

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每生成1molNa2S2O3,转移4mol电子

D.相同条件下,每吸收10m3SO2就会放出2.5m3CO2 【答案】D

【解析】工业上将Na2CO3和Na2S以1:2的物质的量之比配成溶液,再通入SO2,可制取Na2S2O3,同时放出CO2,其反应方程式为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反应在S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2价,S的化合价从+4价降低到+2价,A.由反应方程式中S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可知,硫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故A正确;B: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中,Na2S为还原剂,SO2为氧化剂,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B错误;C.反应中2Na2S转化为3Na2S2O3,转移8个电子,则生成1molNa2S2O3,转移 8/3mol电子,故C错误;D:根据方程式可知,每当4molSO2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就会放出1molCO2,则每10m3SO2参与反应就会放出2.5m3CO2:故D正确;故选AD:

27.在一定条件下,N2O分解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 反应时间/min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c(N2O)/mol·L–1 0.10 0.09 0.08 0.07 0.06 0.05 0.04 0.03 0.02 0.01 0.00

下图能正确表示该反应有关物理时变化规律的是( )

(注:图中半衰期指任一浓度N2O消耗一半时所需的相应时间,c1、c2均表示N2O初始浓度,且c1<c2)

A.A B.B C.C D.D 【答案】A

试卷第16页,总41页

【解析】A.由表可知,每隔10min:c:N2O)的变化量相等,故单位时间内c:N2O)B.的变化量是定值,即N2O的分解速率是定值,故A正确;由表可知,每隔10min:c:N2O)的变化量相等,故单位时间内c:N2O)的变化与N2O的起始浓度无关,最终N2O完全分解,故B错误;C:0-50min:c:N2O)由0.1变为0.05,故0.1mol·L-1N2O的半衰期为50min:20-60min:c:N2O)由0.08变为0.04,故0.08mol?L-1N2O的半衰期为40min,故随着浓度的减小,半衰期也在减小,故C错误;D.由表可知,每隔10min:c:N2O)的变化量相等,故N2O的起始浓度越小,单位时间内的转化率越大,最终N2O完全分解,故D错误.故选:A

28.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如图.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CH4+H2O3H2+CO,每消耗1molCH4转移12mol电子

B.电极A上H2参与的电极反应为:H2+2OH﹣、2e﹣=2H2O C.电池工作时,CO32﹣向电极B移动

D.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CO2+4e﹣=2CO32﹣ 【答案】D

【解析】A:反应CH4+H2O

3H2+CO:C元素化合价由-4价升高到+2价,H元素

化合价由+1价降低到0价,每消耗1molCH4转移6mol电子,故A错误;B:电解质没有OH-,负极电极A反应为H2+CO+2CO32--4e-=H2O+3CO2,故B错误:C:电池工作时,CO32-向负极移动,即向电极A移动,故C错误;D:B为正极,正极为氧气得电子生成CO32-,反应为O2+2CO2+4e-=2CO32-,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电源新型电池,明确原电池中物质得失电子、电子流向、离子流向即可解答,B和D是难点,难点是电极反应式书写,要根据电解质确定正负极产物,难度中等: 评卷人 得分 二、多选题

2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试卷第17页,总41页

A.Na2He是科学家最近合成的新物质,Na2He中各微粒最外层均达到稳定结构 B.氢氧化钠在熔融状态下离子键被削弱,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具有导电性 C.碘晶体是分子晶体,加热升华过程中只需克服原子间作用力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答案】AC

【解析】A.Na2He中,钠离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He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0,故A错误;B.氢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由离子构成,则熔融状态下离子键被削弱,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具有导电性,故B正确;C.I2是分子晶体,加热升华过程中,状态发生变化,分子不变,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故C错误;D.化学变化中有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则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为化学变化,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故D正确;故选AC。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键及晶体类型,为高频考点,把握不同晶体及作用力、晶体性质为解答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A,He最外层电子数为0,不是稳定结构。 30.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Na2CO3溶液中CO32-水解:CO32-+2H2O

H2CO3+2OH-

B.Fe3O4溶于稀HNO3:3Fe3O4+28H++NO3- = 9Fe3++NO↑+14H2O C.少量的SO2通入NaClO溶液:SO2+ClO-+H2O=SO42-+Cl-+2H+

D.向含Ba(OH)2和KOH均为0.1mol的混合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4.48LCO2气体:Ba2++3OH-+2CO2=BaCO3↓+HCO3-+H2O 【答案】BD

【解析】A.Na2CO3溶液中CO32-的水解分步进行,离子反应为CO32-+H2O?HCO3-+OH-,故A错误;B.Fe3O4溶于稀HNO3,溶解生成的亚铁离子能够被硝酸氧化,离子反应为3Fe3O4+28H++NO3-═9Fe3++NO↑+14H2O,故B正确;C.NaClO溶液显碱性,通入少量的SO2的离子反应为ClO-+2OH-+SO2═Cl-+SO42-+H2O,故C错误;D. 标准状况下4.48LCO2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2mol;当将0.2mol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钡、氢氧化钠各0.1mol的混合溶液中时,二氧化碳先与氢氧化钡反应,只有将溶液中的氢氧化钡反应完全后,消耗0.1mol CO2,剩余的0.1mol CO2与0.1mol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3OH-+2CO2=BaCO3↓+HCO3-+H2O,故D正确;故选BD。

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的物质及电荷守恒。本题的易错点为D,二氧化碳先与氢氧化钡,再与氢氧化钠反应。 31.碳热还原制备氮化铝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Al2O3(s)+3C(s)+N2(g)

试卷第18页,总41页

2AlN(s)+3CO(g)。在温度、容积恒定的反应体系中,CO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曲线甲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不同时刻都存在关系:3v(N2)= v(CO)

B.c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化学反应在t时刻的瞬时速率

C.从a、b两点坐标可求得从a到b时间间隔内该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

D.维持温度、容积不变,若减少N2的物质的量进行反应,曲线甲将转变为曲线乙 【答案】AD 【解析】

A、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分析,3v(N2)=v(CO),故A错误;B、c点处的切线的斜率是此时刻物质浓度除以此时刻时间,为一氧化碳的瞬时速率,故B正确;C、图象中可以得到单位时间内的浓度变化,反应速率是单位时间内物质的浓度变化计算得到,从a、b两点坐标可求得从a到b时间间隔内该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故C正确;D、维持温度、容积不变,若减少N2的物质的量进行反应,平衡逆向进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平衡状态与原来的平衡状态不同,故D错误;故选A D。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影响因素分析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主要是图象分析应用。本题的易错点为B:c点处的切线的斜率是此时刻物质浓度除以此时刻时间为瞬时速率:

32.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中1molCl-、ClOx-(x=1,2,3,4)的能量(kJ)相对大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b、c、d、e中,c最稳定 B.b→a+c反应的活化能为20kJ·mol-1 C.b→a+d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ClO-(aq)= ClO3-(aq)+2Cl-(aq) △H=-116kJ·mol-1

试卷第19页,总41页

D.一定温度下,Cl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产物有a、b、d,溶液中a、b、d的浓度之比可能为16:1:3 【答案】CD

【解析】A.a,b,c,d,e中a能量最低,所以最稳定,故A错误;B.依据图中数据无法判断b→a+c反应的活化能,故B错误;C.b→a+d,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得该反应方程式为3ClO=ClO3+2Cl,反应热=(64kJ/mol+2×0kJ/mol)-3×60kJ/mol=-116kJ/mol,所以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ClO(aq)=ClO3(aq)+2Cl(aq)△H=-116kJ/mol,故C正确;D.Cl2+KOH→aKCl+bKClO+dKClO3+H2O,反应中若a=16,则Cl元素降低得到16个电子,b=1、d=3,则Cl升高失去16个电子,得失电子守恒,即a、b、d之比可能为16:1:3,故D正确;故选CD。

点睛:本题以卤族元素为载体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侧重分析与迁移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掌握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的计算。本题的易错点为D,可以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中的应用思考。

33.苯甲酸钠(C6H5COONa,简写为NaA)可用作饮料的防腐剂。研究表明苯甲酸(HA)的抑菌能力显著高于A–。已知25℃时,HA的Ka=6.25×10–5,H2CO3的Ka1=4.17×10–7,

------

Ka2=4.90×10–11。在生产碳酸饮料的过程中,除了添加NaA外,还需加压充入CO2气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为25℃,不考虑饮料中其他成分) A.相比于未充CO2的饮料,碳酸饮料的抑菌能力较低 B.提高CO2充气压力,饮料中c(A–)减少 C.当pH为5.0时,饮料中??(???)=0.16

D.碳酸饮料中各种粒子的浓度关系为:c(H+)=c(HCO3-)+c(CO32-)+c(OH-)–c(HA) 【答案】BC

【解析】A.由题中信息可知,苯甲酸(HA)的抑菌能力显著高于A,充CO2的饮料中HA的浓度较大,所以相比于未充CO2的饮料,碳酸饮料的抑菌能力较高,故A错误;B.提高CO2充气压力,溶液的酸性增强,溶液中c(A)减小,故B正确;C.当pH为5.0时,饮料中

??(????)??(??+)??(???)

--

??(????)

=

????

=10?5

6.25×10?5

=0.16,故C正确;D.碳酸饮料中碳酸电离的氢离子与水电

-

离的氢离子之和等于溶液中氢离子与A结合的氢离子之和,即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c(H)+c(HA)=c(HCO3)+2c(CO3)+c(OH),则各种粒子的浓度关系为:c(H)=c(HCO3)+2c(CO3)+c(OH)-c(HA),故D错误;故选BC。

点睛:本题考查了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电离常数的有关计算等,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注意把握电离常数的计算方法。本题的难点为C,要注意灵活

+

-2--+

-2--

试卷第20页,总41页

名校高一化学竞赛试卷2套(含答案和解析)3 

26.工业上将Na2CO3和Na2S以1:2的物质的量之比配成溶液,再通入SO2,可制取Na2S2O3,同时放出CO2。在该反应中(、A.硫元素被氧化,碳元素被还原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每生成1molNa2S2O3,转移4mol电子D.相同条件下,每吸收10m3SO2就会放出2.5m3CO2【答案】D【解析】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by3w9pypr9mzf00wrvr0a0pl1szsm00hg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