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的强,故D正确;故选B。
【考点定位】考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名师点晴】明确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解题关键;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X为碳元素;W与X同主族,所以W是Si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则Y为氧元素,Z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核外电子数为10,故Z的质子数为12,则Z为Mg,以此解答该题。
+
19.雾霾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健康。某地区的雾霾中可能含有如下可溶性离子:Na、
NH4+、SO42-、NO3-、Mg2+、Al3+、Cl-。某同学收集了该地区的雾霾,经必要的预处理后试样溶液,设计并完成了如下的实验:
已知:3NO3-+8Al+5OH-+2H2O
3NH3↑+8AlO2-
根据以上的实验操作与现象,该同学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试样中肯定存在NH4+、Mg2+、SO42-和NO3- B.试样中一定不含Al3+ C.试样中可能存在Na+、Cl-
D.该雾霾中可能存在NaNO3、NH4Cl和MgSO4 【答案】B
【解析】试样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 并加热,生成的气体1,该气体1可能是NH3,则试样中含有NH4+;向滤液中通入CO2,得到溶液2、沉淀2,溶液2中加入Al:NO3
-
+A1+OH-+H2O→NH3↑+[Al(OH)4]-,生成气体2,该气体是NH3,根据已知条件知,
溶液2中含有NO3-,根据元素守恒知,原溶液中含有NO3-;滤液1中通入CO2,得到沉淀2,向沉淀2中加入酸,沉淀溶解并放出气体,说明沉淀2是碳酸钡等难溶性碳酸盐;沉淀1加入酸后,沉淀部分溶解,硫酸钡不溶于酸,说明原来溶液中含有SO42-,能和过量Ba(OH)2 反应生成能溶于酸的沉淀,根据离子知,该沉淀为Mg(OH)2 ,所以溶液中含有Mg2+ :
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溶液中含有NH4+:Mg2+:SO42-和NO3-,故A正确;B.根据
试卷第11页,总41页
实验操作不能确定是否含有Al3+,即试样中可能含有Al3+,故B错误: C、根据实验无法确定是否含有Na+:Cl-,所以溶液中可能含有Na+:Cl-,故C正确;D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溶液中含有NH4+:Mg2+:SO42-和NO3-,则该雾霾中可能存在NaNO3:NH4Cl和MgSO4,故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推断,明确物质的性质及特殊反应现象是解本题关键,根据物质的溶解性、物质的性质及题给信息来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中等。NO3-+A1+OH-+H2O→NH3↑+[Al(OH)4]-,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光催化还原水制氢比电解水制氢更节能环保、更经济
B.氨氮废水(含NH4+及NH3)可用化学氧化法或电化学氧化法处理
C.某种光学检测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检测到单个细胞(V≈10-12L)内的数个目标分子,据此可推算该检测技术能测量到细胞内浓度约为10-12~10-11mol/L的目标分子 D.向汽油中添加甲醇后,该混合燃料的热值不变 【答案】D
【解析】A.光催化更环保经济,电解需耗费大量能源,故A正确;B:氨氮废水中N为-3价,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发生氧化反应转化为无毒物质,所以可用化学氧化法或电化学氧化法处理,故B正确;C、可检测到单个细胞(V≈10-12L)内的数个目标分子,体积为10-12L,设数个分子为N,则即该检测技术能检测细胞内浓度为
:N可能介于1:10之间,则约为10-12-10-11mol?L-1的目标分子,故C正
D、确;汽油和甲醇的热值不同,所以向汽油中添加甲醇后,该混合燃料的热值会改变,故D错误;故选D:
21.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分子数比乙的分子数多 B.甲的物质的量比乙的物质的量少
C.甲的摩尔体积比乙的摩尔体积小 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的相对分子质量小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ρ=
m知,相同条件下,质量一定的气体密度与体积成反比,V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甲体积小于乙体积,在同温同压下,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说明甲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乙气体的物质的量。A.根据N=nNA可知,分子数与物质的量成正比,则甲的分子数比乙的分子数少,故A错误;B.根据分析可知,甲气
试卷第12页,总41页
体的物质的量小于乙气体的物质的量,故B正确;C.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相等,故C错误;D.甲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乙气体的物质的量,两种气体质量相等,根据M=
m可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的相对分子质量大,故D错误;故选B。 n考点: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定律定律及其推论的相关知识。 2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1 mol氧气中含有12.04×1023个氧原子,在标准状况下占有体积22.4 L B.1 mol臭氧中和1.5mol氧气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C.等体积、浓度均为1mol/L的磷酸和盐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数之比为3:1 D.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1:3 【答案】C 【解析】A:
,则n:O2:=1mol,体积为22.4L,故A
正确;B:1 mol臭氧和1.5 mol氧气都含有3molO原子,数目相同,故B正确;C、等体积、浓度均为1 mol·L-1的磷酸和盐酸,H3PO4和HCl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含有的氢元素质量之比为3:1:但磷酸是弱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数之比小于3:1:故C错误;D、由化学式可知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C6H12O6)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1:3,故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构成特点,难度中等。结合物质的构成,运用公式
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23.下列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目的 配制100 mL 1.0 mol/L CuSO4溶A. 液 将混合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B. 除去KNO3中少量NaCl 滤 在溶液中将MnO4-完全转化为C. Mn2+ 确定NaCl溶液中是否混有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至紫色消失 取少量溶液滴加CaCl2溶液,观察是否出现5H2O溶于100 mL蒸馏水中 将25 g CuSO4·操作 D. 试卷第13页,总41页
Na2CO3 A.A 【答案】A 【解析】 【详解】
B.B
白色浑浊 C.C D.D
A、将25gCuSO4·5H2O溶于100 mL蒸馏水中所得溶液的体积不是0.1L,所以不能实现目的,A错误;
B、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相差大,因此将混合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即可除去KNO3中少量NaCl,B正确;
C、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把双氧水氧化为氧气,而高锰酸钾被还原为锰离子,导致溶液紫色消失,所以能实现目的,C正确;
D、NaCl和CaCl2不反应,Na2CO3和CaCl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可以检验是否含有Na2CO3,则可以实现目的,D正确; 答案选A。 【点晴】
该题的易错点是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分离提纯方法的选择思路是根据分离提纯物的性质和状态来定的。具体如下:
①分离提纯物是固体(从简单到复杂方法) :加热(灼烧、升华、热分解),溶解,过滤(洗涤沉淀),蒸发,结晶(重结晶),例如选项B;
②分离提纯物是液体(从简单到复杂方法) :分液,萃取,蒸馏; ③分离提纯物是胶体:盐析或渗析; ④分离提纯物是气体:洗气。
24.某同学采用硫铁矿焙烧取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 Fe2O3、SiO2、Al2O3,不考虑其他 杂质)制取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设计了如下流程:
试卷第14页,总41页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解烧渣选用足量硫酸,试剂 X 选用铁粉
B.固体 1 中一定含有 SiO2,控制 pH 是为了使 Al3+转化为 Al(OH)3,进入固体 2 C.从溶液 2 得到 FeSO4·7H2O 产品的过程中,须控制条件防止其氧化和分解 D.若改变方案,在溶液 1 中直接加 NaOH 至过量,得到的沉淀用硫酸溶解,其溶液经结 晶分离也可得到 FeSO4·7H2O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A、流程设计意图是用硫酸把Fe2O3、Al2O3,转化为硫酸盐,除去SiO2,然后用铁粉还原Fe3+得到硫酸亚铁,A正确;B、固体1为SiO2,分离FeSO4和Al2(SO4)3B不正确;C、采用的是调控pH的方法,使Al3+转化为Al(OH)3沉淀从而与FeSO4分离,Fe2+容易被氧化,所以在得到FeSO4·7H2O产品的过程中,要防止其被氧化和分解,CD、正确;在溶液1中直接加过量的NaOH得到的是Fe(OH)2沉淀,但Fe(OH)2不稳定,很容易被氧化为Fe(OH)3,这样的话,最终所得的产品不纯,混有较多的杂质Fe2(SO4)3,D不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离子反应、物质分离、实验流程、实验评价、实验条件控制等。
25.金属钠能在无水液氨中溶解为蓝色的液态氨溶液,蓝色据认为是生成了电子的氨合物即e(NH3)n-的缘故,有反应:Na+nNH3
Na++e(NH3)n-,小心蒸去氨,可得到白色固
2NaNH2+H2,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
体NaNH2而且应该有以下反应发生:2Na+2NH3确的是 ( )
A.液氨不能够发生电离 B.纳的氨溶液有强的还原剂
C.液氨能发生电离,有NH4+和NH2-生成 D.蒸发液氨的钠溶液时,蓝色会逐渐褪色 【答案】A
【解析】A、液氨中NH3发生部分电离,即液氨中有如下平衡:2NH3?NH4++NH2-,故A错误;B、液氨溶解金钠属后成为蓝色的导电能力很强的溶液,该溶液中含有金属钠,Na易失电子表现还原性,所以碱金属的液氨溶液是一种强还原剂,故B正确;C、液氨2NH3?NH4++NH2-,D:Na+nNH3中NH3发生部分电离,即液氨中有如下平衡:故C正确;
Na++e(NH3)n-,蒸发时平衡逆向移动,蓝色会逐渐褪色,故D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氨气和钠的性质,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把握题目中所给的信息,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对信息的阅读、提取、应用能力:2NH3?NH4++NH2-,在学习了水的离子积后,理解可能要容易些。
试卷第15页,总41页
名校高一化学竞赛试卷2套(含答案和解析)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