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2015年中国九市七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
本文刊于:中华儿科杂志, 2024,56(3) : 192-199作者:首都儿科研究所九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协作组摘要目的了解和掌握我国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现状及变化趋势,并为进一步更新和制定新的儿童生长标准提供科学数据。方法于2015年6—11月应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福州、昆明9个城市(简称九市)及其郊区7岁以下健康儿童体格发育现状,分22个年龄组,每市每个年龄组城区和郊区男、女各150~200名,共计161 774名。测量指标包括体重、身高(长)、坐高、头围、胸围和腰围;测量工具统一配备,测量方法、测量人员统一培训,实施过程进行严格质量控制。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2015年九市儿童体格发育水平存在性别、城郊、地区差异,其中城郊差异在8月龄后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城区儿童比郊区儿童重0.01~0.48 kg、高0.1~1.1 cm。(2)2015年九市城区和郊区各年龄组儿童体重、身高均明显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如城、郊区儿童身高Z分值分别高0.43±0.99(t=130.551,P0.05)和0.30±1.01(t=87.407,P0.05)。(3)九市儿童以身高和体重为主要指标的生长水平在2005—2015年的10年间又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城区结论近10年我国儿童的生长发育水
平已从快速增长期进入到缓慢增长期;郊区儿童的增长幅度明显大于城区,城郊差异明显缩小;九市儿童的生长水平已超过WHO标准。
继1975、1985、1995及2005年4次全国9个城市(简称九市)及其郊区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之后[1,2,3,4],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妇幼健康司直接领导下,于2015年6—11月如期进行了第5次调查,主要目的是连续动态观察和掌握我国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的现状及变化趋势,为政府评估和制定相应的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并且在所获得的调查数据基础上,更新和修订新的国家标准,供儿科临床、儿童保健以及科研等工作使用。对象和方法一、调查范围为了保持调研工作的连续性及可比性,2015年6—11月第5次全国九市及其郊区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在选点及调查方法上与前4次[1,2,3,4]一致,仍选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福州、昆明九市的城区及郊区进行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其中,北京、哈尔滨、西安代表我国的北片地区,上海、南京、武汉代表中片地区,广州、福州、昆明代表南片地区。本研究已通过首都儿科研究所伦理委员会批准(SHERLL2015009)。
二、调查对象及分组1.对象选择:从初生到不满7岁的正常健康儿童均属本次调查的对象。城区儿童为长期在本市城区生活的本市户籍儿童,或外地迁入但在本市城区居住的时
间大于年龄2/3者;郊区儿童为长期在本市郊区生活的本市户籍儿童,或外地迁入但在本市郊区居住时间大于年龄2/3者。剔除早产或出生低体重儿(胎龄
2.抽样方法: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新生儿以医院为单位,1月龄~
3.调查人数:每市城区、郊区正常健康儿童每个年龄组男、女样本量各150~200名。九市总计161 774名,其中城区83 628名(男41 990、女41 638名),郊区78 146名(男39 161、女38 985名),汉族占96.4%(155 950名)。 4.年龄分组:共22个年龄组,依次为:初生组、1~ 三、调查内容和方法1.调查内容:(1)体检项目:包括体格测量(体重、身高或身长、头围、坐高、胸围、腰围),前囟,牙齿,大动作发育等检查项目;(2)问卷调查: 2.测量方法:体重、身高或身长、头围、坐高和胸围的测量方法同前4次保持一致,详见文献[5]。腰围测量方法[6]:被测者取立位,两眼平视前方,腹部放松,两臂自然下垂,双足并拢,以腋中线肋弓下缘和髂嵴连线中点的水平位置为测量点,在双侧测量点作标记,将软尺轻轻贴住皮肤,经过双侧标记点,围绕身体一周(相当于儿童脐上2.0 cm测量平面),平静呼气末读数,精确至0.1 cm。重复测量1次,两次测量的差值不得超过1.0 cm,取两次测量的平均值。 3.测量工具:应用台衡T-ScaleM303体重计(最大称重250
kg,分度值50 g,具有去皮功能)测量体重;标准量床(最大量程110 cm,分度值0.1 cm)测量3岁以下儿童身长;身高坐高计(最大量程150 cm,分度值0.1 cm)测量3岁及以上儿童身高和坐高;不易伸缩纤维软尺(宽0.7 cm,最大量程100 cm,分度值0.1 cm)测量头围、胸围和腰围。 4.质量控制:人员统一培训;测量工具统一购置;现场调查中要求随机复测人数达总测查人数的5%,复测指标的误差率不得超过全部复测指标的5%;严格审卡,经初审、复审和终审三关。终审无误者,方可作为合格卡。
四、数据处理及统计采用数字扫描技术对数据进行扫描、录入。数据经计算机自行核对、原始卡复查、逻辑检查、原始卡片再次核对等多次反复审校,最终确认完全无误后建立电子数据库,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测量指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性别、城郊及10年比较采用t检验;北、中、南三片地区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采用SNK法两两比较。应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生长标准[7]计算Z分值,单独样本t检验分析本次调查数据与WHO标准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一、2015年九市儿童体格发育现状初生~性别差异:各项指标男童均明显高于女童(P均
城郊差异:体重在P0.05),3~P0.05);身高在P0.05,表3)。头围城郊相差-0.2~0.2 cm;坐高、胸围、腰围城区比郊区分
别高0.1~0.4 cm、0.1~0.5 cm和0.1~0.6 cm(表1、表2)。地区差异:无论城郊、性别,北、中部地区儿童体重、身高明显高于南部地区,差值分别为:体重0.3~1.5 kg,身高0.6~2.0 cm(P均0.05,表4)。经SNK两两比较,北、中部地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数年龄组P>0.05)。各市比较,南京、上海、北京、哈尔滨市排在前4位,而广州、昆明市儿童的体重、身高明显低于其他城市,各市各年龄组最高与最低值相差0.3~3.1 kg和1.0~3.8 cm,且差值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大。二、九市儿童体格发育现状与WHO标准比较无论城郊、性别,2015年九市儿童体重、身高(长)明显高于WHO标准(表5)。三、2015年儿童体格发育水平与2005年比较2005—2015年10年间,2005—2015年10年间,儿童体重和身高的城郊差异呈现明显缩小趋势,如5.5~
四、九市儿童体格发育的40年变化趋势1975—2015年,除初生组、1~讨论体重、身高(长)、头围、坐高(顶臀长)、胸围是九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的常规体格测量指标,根据历次调查已积累的数据资料,结合新时期的实际工作需求,本次对调查内容进行了优化调整:3岁以下主要测量体重、身长及头围3项指标,3~7岁保留体重、身高、坐高和胸围,增加腰围测量。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重、身高(长)、头围、坐高及胸围随年龄增长的规律与以往调查结果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