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能走出低谷,经过曲折而 迎来新的伟大复兴,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3. 怎样理解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答: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 的政治保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阶级执政党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和根本任务。 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社会国 家发展史上的伟大飞跃,它是人类社会最后的也是最进步的新型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就是工人阶级领 导全体劳动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以消灭剥削`消灭阶级 为使命的新型国家政权。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与以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少数人的民主在性质上根本 不同,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他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无产阶级专政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列宁曾经把无产阶级专政又称作“无产阶级民主制”,就是突 出其发展民主的只能。随着专政只能的逐渐缩小,民主职能逐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到充分发展, 最后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也将归于消亡。
4.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①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 的,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通过革命实现的。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矛盾特别精锐,出现很好的革 命形势,以及革命的主观条件的成熟,使这些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 ②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 力状况的规律,一定的社会形态的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上,但是在社会历史的发展的了,某 个阶段,又会出现参差不齐、相互交错的现象。在一定条件下,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情况 下,生产关系的变更就成为主要的决定方面。 总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也是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
5。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事业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代表广大人民 的根本利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崇高而伟 大的事业,是需要无产阶级长期奋斗的事业,也是需要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事业。完成这一伟大的事 业,需要在思想、政治和组织方面强有力的领导。无产阶级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以科 学理论为指导,能够结合实际条件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党,是能够组织、动员人民群众的党, 是社会主义革命和 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是实现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无论任何时期,无产 阶级事业都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主题。只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才能保持党的无产 阶级先锋队性质,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 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使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保证党始终引领社会发展进步,具有 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第七章
1、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
21
本质区别? 无论托马斯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还是圣西门的“实业制度”和欧文的“和谐公社”, 它们都向我们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和社会不平等现象的理想社会形态,但是,在对未来社会理想的认 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第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未来社会理想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而空想社会主义者则将其建 立在唯心史观之上。恩格斯曾经指出,空想社会主义者和十八世纪的启蒙学者一样,他们把对未来社会的 构想建立于所谓“永恒真理”、“永恒正义”和“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的理性原则之上。 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则在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把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牢牢地构筑于唯物史观 的基地之上。 第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看成一个历史的必然过程,这一过程是由资本主义社 会的内在矛盾决定的,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则把未来理想社会看成是某 些“天才人物”的创造发明,因而纯粹是一种偶然的现象。 第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认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建设是由未来的社会实践决定的, 我们只能对未来的社会作大致的构想,而且这些构想也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却 从主观愿望出发,为未来理想社会制定了一个极其细致详尽的蓝图,正如恩格斯所说的,这样的蓝图“越 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 2、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又要人们去努力追求?既然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是个漫长的 过程,为什么又说“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请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予以正确解答。 (一)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
(1)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中一个首要的基本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对 这个问题的论证,主要是从历史考察、现实分析和价值判断等三个方面展开的。 从历史考察来看,共产主义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 程。共产主义作为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它的产生,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所决定的。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必然要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关系的变化,必然要导致整个社会的变革。人类社会各个形态的依次交 替,都体现了这样的规律。除此之外,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前一个社会形态发展,也都为后一个社会 形态的产生奠定着基础,创造着条件。由此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共产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新的条件。资本主义是共产主义的母体,它创造的发达的社会 生产力,孕育出的新社会因素,形成的世界性普遍交往,带来的思想观念的解放,使共产主义的产生有了 必要的经济文化基础。 从现实分析来说,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必然走向。资本主义生产与以往一切生产活动 相比,有一个显著不同的特点,这就是生产的社会化。马克思恩格斯看到,生产的社会化已经使生产资料 成为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生产过程开始实行统一的组织和管理,产品面向社会的需要。但生产资 料以及劳动成果却依然掌控在私人手里,这就造成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产生阶级对立。而国家又站在经 济生活之外,不干预经济活动,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也导致了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因此,用共产主义代替 资本主义,实现生产管理的社会化,实现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社会占有,就成为生产社会化的内在要求。在 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生产力的发展也迫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出适当的调整与改变,资本通过股份制的 方式由个人手里也逐步开始向集体、向社会、向国家转移,以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
22
这种转移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但却印证着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必然趋势。 从价值判断上来说,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内在要求。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实现 社会的公正平等、民主自由,文明和谐,促进入的全面发展,这是人类社会始终不渝的普遍追求。共产主 义主张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消除阶级对立和社会贫富分化,使每一个人的尊严都能得到维护,使每 一个人的权利都能得到保障,使每一个人的发展都能充分实现,正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要求的体现。 (2)试图用规律的必然性否定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否定人们可以按照客观规律去改变世界,是真 正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相对立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 然规律,我们可以发现和掌握规律,并按照客观规律进行实践活动。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并不是被动 的受制于规律,而是一个能动的过程。 综上所述:一方面,共产主义理想虽然远大,但是并不神秘。它是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设 立的发展目标,是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为依据的。其一、共产主义理想 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其二、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人类历史上,对 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源远流长。但历史证明,以往的任何阶级都不可能实现消灭剥削和压迫 的社会理想。随着人类历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随着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和走上历史舞台,人类追求和实 现美好理想社会的使命历史地落在了无产阶级的身上。其一、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 标;其二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 (二)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是因为:
1、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 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充分发展 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表明,要实现这些目标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这 就决定了实现共产主义必然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我们不可能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制定一个固定的时 间表,也不可能为它的发展设计一个固定的模式。
2、共产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首先,从社会发展规律看,任何新旧社会制度的更 替,都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其间必然要经过激烈的复辟和反复辟的反复斗争。封建社会代替奴隶 社会用了上千年的时间,经历了无数次的反复和斗争。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也非一帆风顺,从 1640 年英 国资产阶级革命算起,英国资产阶级和封建王朝进行了长达 130 多年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1789 年法国资 产阶级革命胜利后,也经过三次封建王朝复辟,用了 86 年,资产阶级政权才稳定了局面。从典型的资本主 义国家——英国出现,到 1871 年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经过 220 多年的较量,在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战 胜封建主义才成为定局。即使这样,至今某些国家仍然存在着封建制度。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 度尚且需要经历如此漫长的历史过程,新生的共产主义要同已高度发展和成熟的资本主义进行较量与斗争, 取得彻底胜利,并最终消灭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就必然更加复杂和艰巨,必然要经受多方面的挑战 和严峻考验,这是不言而喻的。其次,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看,生产关系的变革依赖于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生产力是决
23
定性的因素。现在,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生产仍然有进一步发展的余地,在一定的 时期内还可能有较快的发展速度,这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的灭亡不会迅速到来。共产主义制度首先是在经济 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起来的。加强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 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就需要用很长一段时间。只有创造了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才能真正体 现共产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再次,从新生事物成长的规律看,曲折和反复总是不可避免的。凡新生事物, 都不可能一产生就十全十美,只有在发展中才能逐步自我完善。这就需要不断地探索和试验。在这一过程 中,有成功,也不可避免地会有挫折与失败,从而出现曲折和反复。共产主义事业同一切新生事物的成长 一样,也是螺旋型上升、波浪式前进的。共产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曲折和反复是难以避免的。这就决定 了共产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既然如此,作为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共产 主义,其实现就必然是一个更加漫长的历史过程。
(三)必须批判共产主义渺茫论 有人说,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非常漫长的过程,马克思对共产主义只是画了一张图画,将来的事情如 何发展,应该由未来的实践来回答,我们不可能也不必要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述,这是几十代 人以后的事。这种悲观失望的渺茫论,是毫无革命志气,毫无客观根据的。它既违背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又不符合现实奋斗道路和丰硕成果,必须进行彻底批判。 其实,伟大导师马克思在十九世纪就为人类描述了一个十分美好的社会制度。在这个社会制度里,生产力 极其发达,社会产品极其丰富,精神高度文明,生产关系比普通共产主义生产关系更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 蓬勃发展。在分配制度上,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国家和阶级已经消灭,即实行两个决裂(和私有制、
私有观念决裂)人人都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人人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应当说,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描述并非只是一张图画,而是很具体的,也是非常科学的。因此,它唤起了全 世界无产者的觉醒,形成了波澜壮阔的共产主义运动。至今连西方资本主义大学都在教授马克思主义课程, 资产阶级学者都在研讨共产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自 1921 年诞生起,就开始了这一伟大理想性的共产主义 运动,经过 80 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使一个繁荣昌盛的新中国已经雄踞于世界。 其实,共产主义并不渺茫,共产主义就在我们身边。在白色恐怖下,在残酷的战争年月里,为了实践共产 主义理想,有最早的党的领导人李大钊、夏明翰,和共产党员杨开慧、刘胡兰、江竹筠、毛泽民等为代表 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忠诚的共产主义英雄烈士;在战场上牺牲的有以董存瑞、黄继光、邱少 云、毛岸英等为代表的数不清的共产主义烈士。 在和平建设时期,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像王进喜那样革命加拼命的工人阶级代表;像焦玉禄、孔繁森那样全 心全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民好公朴;像雷锋那样一辈子做好事、永远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 好战士,雷锋仍然是今天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那个年代的孩子们从小就学习雷锋叔叔,向往那鲜艳的红 领巾,唱着要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歌曲,在红旗下成长为光荣的共产党员。因为毛泽东缔造的党是光荣、 正确、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儿童团、少先队开始就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他们。等等。 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
3、有人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能讲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不应提树立共产主义远 大理想,否则就是脱离实际。”请用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的关系来分析评论这一观点。 这一观点割裂了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的联系,是错误的。
24
共产主义理想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社会理想,是人类历史上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理想 是共产党的远大理想和最高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体中国人民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实现共产主 义的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统一的。
首先,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必须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基础。因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必 须要经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共 产主义理想必须做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每一项工作。 其次,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必须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因为,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共同理想必须以共产主义理想为导引;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必须以共产主义理想 为精神支柱;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必须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为其精神动力。 忽视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紧密联系和相互统一,就会导致共产主义“渺茫论”和“空想论”,在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就会迷失方向,失去前进的动力。我们应该立足当前,把握未来,在实现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的实践中,进一步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4、如何在大学生活中体现自己的理想信念追求?个人理想如何才能与社会理想一致起来? 理想是指引人们奋斗方向的航标,也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一个社会不能没有理想,一个人也 不能没有理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我们不但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且要进一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 想。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通晓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真正有效地抵制和克服 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从而在思想上牢固地树立起共产主义的理想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党和人民对大学生 寄予了殷切的期望。我们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 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忘记远 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个人理想必须同社会理想相一致。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要把追求个人理想与追求社会理 想结合起来,把追求共同理想与追求远大理想结合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践履笃行, 奋发有为,甘于奉献,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为祖国、为人民创造更 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