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案例分析
石河子市第五中学小学部 张志丽
2012年9月,我校开始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我们觉得遇到挑战,如何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进行小课题研究呢?也就是在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如何渗透中华传统美德呢?开始,老师们老师有些不习惯,因为倡导“学生多讲,老师少讲”,我们习惯向学生灌输,不知此时如何在课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呢?后来经过艰难摸索,总结到一些经验,现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教学案例与大家分享。
一、在课文的语境中初步理解语言和心中的感动
师:《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
师:你可以读一段,也可以读几句话,只要是令你感动的,让你心中有所触动的。
朗读:“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朗读:“针头向皮肤刺去……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这段中有一个词语“突如其来”,你们怎样理解?
朗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朗读:“在这场灾难中……期待着他的骨髓。”
分析:学生通过读书能够有所感受,乐于通过读的形式展现给大家。这样的确做到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进程很轻松。学生在读中感受人物高尚的行为,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
二、深入阅读文本,整合教学资源,深刻体会人物品质
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读读课文,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生:(读课文,思考,讨论) 师:请同学们给大家汇报一下。
生:应该感谢台湾青年,因为他将骨髓捐献给生病的小钱。
师:是啊,小钱患的是严重的白血病,目前,唯一有效的医治方法就是移植骨髓。请大家读相关句子。
生读:“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
这位台湾青年就是这样一位志愿捐献骨髓的先行者,小钱应该感谢他,我们也应该感谢他!但是,小钱感谢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志愿捐献骨髓吗?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令人感激.
生:他不怕地震的危险。 师:其他同学呢? (其他同学一片愕然)
师:(放映相关的地震灾害片)地震多么可怕,课文中有描写有关地震的句子吗?请大家找出来读一读。 学生读书,已经被深深感染。
师:他静静地趟在病床上,但是他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这位台湾青年的心,听一听他会想些什么。听到了就写下来。
师:请大家再来结合台湾青年的做法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他不顾家人的安全,一心想着捐献骨髓救人。 生:他舍己为人的品质值得学习。 生:他十分有爱心,一心为他人着想。 师:小钱还应该感激谁?
生:也应该感谢李博士,他也比较勇敢。因为“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沉着地站在病床旁……”
生:我找到的是关于李博士的相关资料:这位李博士就是台湾的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他是那样令人尊敬,他主持创办了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征集到23分骨髓样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救助了众多的白血病患者,今年的4月15日,他第100次携带着台湾同胞捐献的骨髓来到大陆。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的老人!
师: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只有到香港中转。尽管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同时两岸同胞同根同祖,都有着急他人所急,舍己为人的传统美德,这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分析:这些都是比较聪明的学生回答的,其他学生却感受不深。原因是学生对地震的可怕性的相关的生活经验不够,对危难的了解不够深刻,无法理解台湾青年不顾个人及家人安危救人的高尚品质,也无法理解李博士不顾个人安危急他人所急的高尚医德。此时教师应该放映相关的地震灾害片,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渲染地震的可怕。同时在学生理解感受不深时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有关地震的句子好好读。教师还可以 告诉学生作者是用环境衬托法,体现人物的舍己为人,难得的爱心。这样就起到创设情境,感化学生,体会人物品质,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
在学习杜郎口模式下的教学,我们还有许多要学的,现在仅将我们实践的点滴体会奉献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做个参考,有所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