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亢的西北腔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
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2、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
民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1、了解西北民歌的特征,知道西北民歌的代表作。 2、欣赏几首西北民歌。
【教学难点】1、了解“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2、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一、基础知识
1、定义:民歌多为群众在口头相传中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 特点: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
多样。
类别:山歌、号子、小调。
山歌的类别:信天游、山曲、花儿。
劳动号子简称“号子”分为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
渔号子、作坊号子等。
小调又叫“小曲”,“小令”等,分为吟唱曲、谣曲和时调三种。
谣曲分诉苦歌、情歌、生活歌、嬉游歌等。
民歌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 (1)教育和继承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
(2)人生礼仪 (3)祭祀和驱邪 (4)交际功能
2、西北民歌是指流行在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民
歌。以“花儿”和“信天游”最具代表性。 二、欣赏作品
1、《上去高山望平川》青海
“花儿”的代表作品,特点: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声
结合的方法演唱。
此曲由“花儿王”朱仲禄演唱。 2、《脚夫调》陕西
“信天游”的代表作品,特点: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
起伏较大的;一种是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的。 3、《刨洋芋》山西 三、知识拓展
1、“花儿”是民歌中一种山歌。在部分地区亦称“少年”或“野曲” 。 2、“信天游”亦称“顺天游”、“小曲子”,歌词多为即兴编唱。 3、代表曲目:青海的花儿《下四川》、《上去高山望平川》;陕北的“信
天游”《脚夫调》、《赶牲灵》、《三十里铺》;山西民歌《刨洋芋》《走西口》《想亲亲》等。 四、练习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对民歌缺乏兴趣,学生感到民歌离他们的生活比较远,如果只凭教师讲述,教学效果不会太好,相反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讲解自己了解的民歌,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本课教学将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将学习的兴趣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同时,高中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和思考能力,能够通过了解、体验了解京剧,从而了解民歌文化。
【效果分析】
民歌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确实有一些遥远,怎样让同学们真心的体会民歌的魅力?怎样提升他们对民歌的鉴赏能力?怎样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这些都是我努力思考的问题。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为了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我对课堂作了精心的设计。 同学们在生活中唱民歌的经历并不多,如何让他们深入到民歌的气氛当中去呢?我认为要精心创设民歌课堂情境。这堂课我在课件制作方面和选材上精心设计,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材料,多媒体的使用恰到好处的辅助我进行正常的课堂教学。
在教学设计上, 我对教学环节作了合理设计。通过听、看、想、唱等多种教学活动深刻让学生感受到民歌的魅力。通过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热情。在实践参与环节,教师由简入难,循序渐进的表演示范,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并为具有音乐特长、音乐爱好的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这样学生增强了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了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本节课,虽课前作了充分准备还是感到有些紧张。尽管同学们踊跃回答并认真参与各种活动,但他们还有点拘谨。我认为作为课堂引导者,我应该使气氛再活跃些,这一点我做的不够。 总之,通过这次优质课我学到了不少,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今后,我还要继续努力学习,取长补短,成长为一名更优秀的音乐教师。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是音乐的必修内容,学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
优秀音乐文化的绚丽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作为21世纪的中国青少年,应该对祖国的民歌感兴趣,对祖国的民族文化有感情,更应当肩负起继承、发扬光大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
1、下列选项中属于西北民歌特点的一项是( ) A 高亢辽阔 B 委婉细腻 C 朴实憨厚 D清脆嘹亮
2、由于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生活方式、劳动形式的差异,民歌在体裁、风格、表现方式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民歌从体裁形式上可以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 B 各地山歌曲调风格不尽相同,如陕北的“信天游”、青海的“花儿”等。
C 蒙古族民歌主要包括长调与短调两大类。 D “酒歌”是唯吾尔族人民敬酒时经常演唱的。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西北民歌特点的一项是( ) A 主要流行在陕甘宁、山西、青海等地。 B 花儿、信天游最具代表性。 C 旋律高亢悠长。 D长调与短调最具代表性。
4、北方地区民间的音乐具有热情、淳朴、喜悦的特点,北方舞蹈的代表是( )
A 长鼓舞 B 踢塔舞 C 秧歌舞 D 芦笙舞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4
5、我们能分辨出究竟是何种乐器在发声,因为不同的乐器发声,其( )是不同的。
A 音色 B 节奏 C 旋律 D 调性
6、民歌可以分为山歌、号子、小调 三种体裁。 以下歌曲中属于山歌的是( ),属于小调的是( ),属于劳动号子的是( )。 A 《铜钱歌》 B 《黄河船工号子》
C 《下四川》 D 《无锡景》 E 《小河淌水》 F 《赶牲灵》 G 《澧水船夫号子》 H 《茉莉花》
【课后反思】
1、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喜爱
民歌一课在学生中引起极大的反响,可以感受到学生的喜爱和快乐。学生的喜爱更多地在于喜欢这种民歌学习的探索方式,对于自己了解到的点滴知识,学生们都由衷地兴奋,也格外地珍惜,在各个组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探讨的热情感染了每一位同学。 2、民歌是一种文化
民歌是一种文化,在课堂上把对民歌的学习和了解定在学习了解文化的高度上。通过了解、体验民歌艺术让学生们从情感上深刻地感受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3、民歌文化需要我们学习
民歌也让学生们感到困惑,与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小品、喜剧、流行的歌曲的距离,让现代的生活在都市的学生去喜欢民歌也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我们把此作为文化现象去探讨和了解,学生是可以接受的。当学生的情感发生变化的时候,再让学生来学一学、唱一唱就容易多了。
总之,通过对民歌的了解、学习,我感到学生对民歌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对民歌艺术增加了自己的理解。 了解、认识、探讨本身就是一种提高,这种提高是对艺术的理解,对文化的认可和对学习的认识,情感上的认可才能落实到行动之中。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5
【课标分析】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应将我国多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意情操。让学生了解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参与感受的过程中,体验传统艺术的魅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