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05年全国高考作文题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05年全国高考作文题解析

2005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

有一天,人们问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教授:“您创造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不料玻尔却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听到这个回答,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

玻尔的回答确实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请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与往年试题相比,此题的材料和话题不仅提升了一正一反的理性思辩高度,而且,也圈定了“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这一“外”一“中”交界线式的狭小宽度。这样,就势必增加了选材的难度。但是,如能灵活运用因与果、正与反、表与理、古与今、中与外、同与异等等相互链接、相互对比、相互比较的相应思维审题、选材,就有利于化难为易。

一、审题

(一)找出话题、材料中已经“相应”成对的关键词:出

人意料――情理之中(外与内、表与里的相应)

(二)找出材料中尚未“相应”成对的关键词,然后运用相反相应思维,“对”上与之“相应”的词语:愚蠢――(智慧) 诧异、不解――(赞同、理解) 仔细想想――(未仔细想) 类似――(相似 不相似)

(三)解析由相应成对的关键词组合的重点句: 大家对玻尔的回答之所以先感到“出人意料”而后又觉得在“情理之中”,是因为大家在从“未仔细想”到“仔细想想”的思考中,完成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理性认知过程,所以,大家就由开始的“诧异、不解”转变、发展为“赞同、理解”了(因与果、表与里的相应)。

大家所“理解”的玻尔的“完整答案”应该是:“我不只是在学生面前表现我的智慧,我也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虚与实、正与反的相应)。

玻尔之所以含蓄地省略了前面的“智慧”句,是为了强调后边“不怕显露愚蠢”句的重要,是为了表明“不怕显露愚蠢”才是真正的“秘诀”。

这样,一个看来简短的问答材料所蕴涵的深刻哲理也就如云破而月出了――真正的科学容不得专制和迷信,容不得虚假和虚荣。任何伟人、大师都不可能全知全能、永远正确英明。作为一个物理学派的导师,正因为玻尔有了“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愚蠢”的真诚,才能在科研工作中充分发扬民

主、求真务实、集思广益、扬长补短,才能创建第一流的物理学派。

本来,话题作文的供料只是一个“药引子”,写作时可用可不用,但由于写作要求往往有“类似”这一关键词,所以,对这“药引子”式的材料的审题阅读万万不可忽视。因为:只有解析、体味出这一材料的思想深度,才能选出与之相“类似”的有思想深度的素材,写出与之相“类似”的立意深刻的好文章(相似相应)。

不少考生对这一材料未能认真审读,没有体味出这一材料的思想深度,于是就选用了一些自以为“类似”实际并不“类似”的事例,导致作文浅谈无味,似是而非的失误。 由此可知:可入选的“类似”素材必须符合这样的标准――人物的言行、事情的结果必须能让读者(或文章中的人物)由“诧异、不解”到“赞同、理解”,由开始感到不合情理到后来又觉得合乎情理,在开始“未仔细想”之后又“仔细想”这一思考中完成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理性认知过程。

二、选材

运用古与今、中与外的时空相应思维,试选“类似”事例如下――

(一)古代事例两则:

A,一个瞎子夜里外出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许多人见了感到不解,嘲笑他“多此一举”。有人问他:“你自己啥都看不见,为什么还提个灯笼?”瞎子笑笑说:“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简评:好一个“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他给别人照亮了路,也让别人看清了他,这样才不会误撞到他,怎能是“多此一举”?)

B,一个商人翻山途中遭遇一强盗,商人逃进一个很深的山洞,强盗也追进山洞。在黑暗的山洞里,强盗抢走了商人所有的钱财和一个火把。强盗点亮火把,很快跑远了。两手空空的商人只能在黑暗中摸索……然后,事情的结局却出人意料:强盗举着火把在山洞里转来转去,怎么也找不到洞口,最终力竭而死。商人却因为一直在黑暗中,所以眼睛能敏锐地捕捉到远处洞口透进来的微光而得以逃生。 (简评:事情的成败不取决于物质条件是否优越。) (二)现代(中国)事例四则:

A,2005年春的一天,上海世乒赛中的一场刘国正对(德国)波尔的淘汰赛正在进行。这是第七局决胜局,刘国正12比13落后,再输一分就被淘汰,在此关键时刻,刘的一个回球出界了!于是,全场轰动,波尔的教练也起立狂欢……可是,出人意料的是,波尔举手说刘的这个球是擦边球!应给刘

加分。当时,这个球擦边的细节除波尔外大家都未看到。波尔声明后,比分拉平。最后,刘反败为胜,波尔被淘汰出局。记者问波尔为什么这样做?波尔很平静地说:“公正让我别无选择。”

(简评:令人佩服、让人感动地关键词是“公正”和“选择”,发人深思,让人联想的关键词是“诚信”和“素质”!) B,小何、小米和许多毕业生参加一家大公司的应聘笔试,笔试分三天进行。第一天小何考99分,名列第一;小米考95分,名列第二。第二天笔试的试卷竟然和第一天试卷一样,小何很快交了卷,小米最后交卷。小何99分,名列第一;小米98分,名列第二。第三天笔试,试卷仍然未变,小何和小米都得了99分,并列第一。第四天,录用榜公布,结果出人意料――公司只录用小米一人!小何气呼呼地找老总质问为什么只录用总分第二名?老总回答说:“我们最需要的是善于发现自己错漏并能改进的人。”

(简评:事情的结果和老总的回答,在“未仔细想”时甚感意外,“仔细想想”,就会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只有善于发现自己错漏并能改进的人才能较快地进步和发展。公司有了这样的职工,才能较快地进步、发展。)

C,1994年1月20日,湖北京山县农民佘祥林之妻张在玉生气出走。不久,邻村水塘浮一女尸,经有关亲属辨认,确定死者即张在玉。佘祥林因之被捕并被迫承认杀妻。继而

2005年全国高考作文题解析

2005年全国高考作文题解析2005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有一天,人们问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教授:“您创造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不料玻尔却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听到这个回答,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玻尔的回答确实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bl5l36wif3blzb1bwa62p7v43zg0p00ht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