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的兴趣的生成
思想政治课的兴趣的生成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创新、探索的欲望。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必须研究的一个永恒话题。相对于其他科目而言,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明显要低很多,没有教者的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生成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所占比例是很小的。 关键词思想政治兴趣创新 探索
近20年来,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于把学生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近年来在西方流行的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观点虽然有失偏颇,但对于新课程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的教法改革有着积极意义。其中,它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理论指导。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交往是否有利于学生发展是教学过程能否按照新课程标准来运行的前提和保证。 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二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但我们很多老师仍不能摆脱师道尊严的架子,没有充分认识到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和谐的人与人的关系,时时表现出过时的观念和专制的作风,在这一方面,思想政治课教师可能尤为严重。所以,通过交往,构建人道、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身体力行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
1
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来源。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运用幽默。
幽默,不是低俗,更不是低级趣味。幽默,是一种气质,更是一种智慧。它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是一种神情或者动作来表现。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幽默的方式,把看似枯燥的理论在活跃的课堂、愉快的气氛中加于阐析,从而使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兴趣也就调动起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讲授《生活与哲学》的主观唯心主义内容时,让持有“存在即被感知”观点的人从悬崖上跳下去行不行,因为不感知,悬崖就不存在,所以是安全的。这样学生就在快乐中了解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幽默,挖掘幽默,在课堂上善用幽默,是引导学生生成学习兴趣,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双边活动顺利开展,达到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最后,让学生切实感受学习成就而生成兴趣。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赏识,赏识教育是允许失败的,这样我们就能从自己的失误中学习成功的经验。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们通常需要别人的肯定与赏识,来战胜自己的恐惧与自卑,让心灵有一种安全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糖果案例”告诉我们,育人是一门艺术,需要教育者的博爱与宽容。我们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学会赏识学生的行为过程,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每一次细微的进步,都是教师赏识的素材。我们要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我可以学好”的心态中觉醒,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而过多的指责抱怨,只能让学生在“我是坏学生”的意念中放弃和沉沦。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测、考查等方式,去发现并赏识学生的努力,使学生切实感受学习的成就,从而生成学习兴趣。当然,赏识要把握适度原则,“过犹不及”,应结合一定的批评和提醒,以免让赏识成为廉价物而失去意义。
此外,开展适当的知识竞赛,围绕学科知识进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都可以成为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生成学习兴趣的形式
总而言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
2
运用各种手段,结合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有效地将教师传授的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培养、生成学习兴趣,是教学工作顺利开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首要任务。以上一些粗浅看法,希望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所裨益。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