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公司组建背景分析
一、物联网设备项目背景分析
物联网通过相关设备将物与物、人与人进行联网。(1)规模:全球物联网产业规模自2008年500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仅151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达11.7%。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2017年达11500亿元,自2011年起进一步加速,2009-2017年均复合增速达26.9%,我国物联网发展速度较全球平均水平更快。(2)渗透:全球物联网行业渗透率2013、2017分别达12%、29%,提升一倍多,预计2020年有超过65%企业和组织将应用物联网产品和方案。近年来,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的3650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160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5%。
消费级IOT预计快速增长。(1)全球:2017全球消费级IOT硬件销售额达4859亿美元,同比增长29.5%,2015-2017复合增速达26.0%。2022年销售额望达15502亿美元,2017-2022年均复合增速达26.1%。全球消费级IOT市场规模呈现进一步加速的趋势。(2)中国大陆:2017中国大陆消费级IOT硬件销售额达1188亿美元,同比增长30.0%,2015-2017复合增速达28.9%。2022年销售额望达3118亿美元,2017-2022年均复合增速达21.3%。2017年前因小米等公司的快速发展,中
国消费级IOT发展整体快于全球平均水平,2017年后在中国消费级IOT仍维持高速发展的状况下,全球消费级IOT将发展更快。(3)连接设备:全球消费级IOT终端数量2017年达49亿个,2015-2017年均复合增速达27.7%,预计2022年达153亿个,2017-2022年均复合增速达25.4%。2017中国消费级IOT终端数量占世界达26.5%,预计2022年占比提升至29.4%,2017-2022预计复合增速达28.2%。
智能家居成为主流,智能穿戴设备占比望进一步提升:2017全球消费级IOT中智能家居设备、穿戴式设备、其他领域销售额占比分别达60.3%、3.8%、35.9%,中国三大领域占比分别达82.2%,3.2%、14.6%,智能家居设备均占据主流,因我国前期因小米智能家居设备发展较快,智能家居设备在中国大陆消费级IOT占比趋于饱和,预计未来可穿戴设备在IOT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预计全球智能家居设备、可穿戴设备2017-2022复合年均增速将达14.6%、16.5%,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可穿戴设备2017-2022复合年均增速将达15.5%、17.8%。
智能家居“物联网”时代开启后,行业景气度望进一步提升。智能家居进入物联网时代后,有望“爆发”。(1)行业“爆发”的时间:基于消费者接受度大幅上涨、人机交互体验升级、现象级产品出现等因素,2018智能家居从业者认为行业最有可能爆发的时间为2020年。
(2)“爆发”的场景:基于家居安全性的刚需,家庭安防安全场景望成为最快落地的场景。(3)行业“爆发”的用户入口:智能手机、智能音箱、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领域成为行业爆发最有可能的用户入口。(4)行业“爆发”的阻碍因素:在智能家居物联网时代的初级阶段,人机交互体验差、没有刚需应用场景、智能家居系统尚未形成等因素望成为智能家居行业发展的主要阻碍因素之一。
二、物联网设备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简称IOT)是基于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物联网的概念突破了传统的孤立的思维,作为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推动了信息科学技术在更多领域的深入应用。
物联网设备产业上游包括芯片、传感器等电子元器件、金属塑料材料、软件等产业,下游广泛应用于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领域。
物联网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之后,行业进入起步发展期。
直至2009年,各国分别提出物联网国家发展战略,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的不断发展,中国物联网设备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从2012年的173亿元增长到了2019年的1125.5亿元,占比从4.74%增长到了7.28%。
从细分市场占总市场的结构比例来看,2019物联网模组市场规模占比27.9%;物联网芯片市场规模占比12.15%;而物联网传感器及其他市场规模占比59.95%。
2019年,中国物联网模组规模314亿元,同比增长34.53%;物联网芯片规模136.8亿元,同比增长12.59%;物联网传感器及其他规模674.7亿元,同比增长16.15%。
三、鼓励中小企业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民营经济如今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坚力量。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实有个体工商户6579.4万户,私营企业2726.3万户,广义民营企业合计占全部市场主体的94.8%。而且,民营经济解决了绝大部分就业,是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巨大驱动力:创造了60%以上GDP,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十九大报告提出,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
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在支撑增长、促进就业、扩大创新、增加税收,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完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部分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和发展模式粗放,管理方式、管理理念落后,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先进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应用不够广泛,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缺乏,难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和新要求。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今天,我们对民营经济的包容与支持始终如一,人们在市场经济中创造未来的激情也澎湃如昨。
四、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结构性去产能持续加力,工业产能利用率稳中有升。降本减负取得新成效。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中高端产品供给水平稳步提升。绿色制造工程加快实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积极推进。落实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质量提升。脱贫攻坚战深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