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一种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景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是我们教师的梦想,也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希望所在。因为它一方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教师要以“精讲多练”方式落实教学重点,要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发展熟练的基本技能;课堂上学生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
高效课堂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 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引导他们在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才能达到高效课堂教学效果。如何达到高效课堂的标准,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预习先行,先学后教
“先学后教”的“学”是学生自学的意思,但并不是盲目的自学,应该是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有目标的自学。学生的自学成为一堂课的起点,在学生的自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关注着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那些学困生,以便为我们后面的“教”做准备。
先学后教”的“教”字并不是系统讲授的意思,是“点拨”的意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达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先学后教”的“教”要求教师做到“该讲的大胆讲,不该讲的坚决不讲”,切实落实教学的针对性,把教学用在刀刃上,用在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上,真正实现少教多学。即教师的讲解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易混、易错、易漏点;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讲学生解决不了的。而三不讲是: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先学后教”的这种教学模式它符合“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能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并且很好的把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方式落到了实处。
二、全体学生参与,讨论合作。
在课堂上,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一切学生为中心,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学习探索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在课堂上开展小组讨论学习,可以增进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
在学生明确了学习提纲,并进行自学以后,我会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从而通过交流来发现数学的信息及提出的问题,由小组长汇报他们这一小组提出的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其他小组补充不一样的问题,教师记录在小黑板上。例如在《买文具》这一课时,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1)买一包饼干和两包糖果,一共需要多少钱?(2)买4个面包和一个蛋糕,一共需要多少钱?(3)我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然后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问题,让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让组长作好记录,为小组间交流做好准备。
三、检查评价,教师点拨。
高效课堂是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特别是小学生在评价别人的成功和被别人评价为成功的过程中满足了他们自身的好奇心,获得了探求新知识的激励。作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尤其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现的创造火花要及时的给予鼓励,对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学生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各学习小组根据讨论情况由本组代表面向全体学生公开讨论结果,然后请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当学生答对了,我就会对他说“×××,你真棒!”;当某个小朋友提出创造性的解法时,我就会以他的姓氏命名为“××解法”,号召全班同学向他鼓掌;如果学生回答错误了,我就对他说“我觉得他说得??”或“我对他说得话有补充”。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错题,讲清错误的原因,通过点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得出正确的解法。 比如在教学《分物游戏》这一内容时,教师通过检查评价后进行点拨总结提出:不是平均分,每一份分得的有多有少,不公平;平均分每一份分得的同样多,很公平。就这样,通过检查评价,教师点拨启发学生的思路,教师归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指导方法,补充知识规律,实现整合和升华。这样既可以补差,又可以培尖,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既帮助后进生解决疑难问题,又通过纠正错误,使好生也了解得更加透彻了。
四、练习要精,以训练来发展思维。
合理的练习是每位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
流的一个窗口,作业应是一种生活,是一种活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作为新课标下的数学练习设计,应体现它的效度,突出现实性、发展性和活动性。所以我认为:
1、练习应该具有“娱乐性”。
要让每一个学生从上课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都能集中注意力,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又怎么向四十分钟要效率呢?要解决这一矛盾,提高课堂效率,就有必要设计一些“娱乐性”练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会设计一些“欢乐大比拼”、“夺冠ABC”、“勇攀高峰”等竞赛练习。同样的计算习题,放在不同的情境下,效果也会有所不同。学生在这样一个“娱乐性”的氛围下做题,学习兴趣高,解题速度快 ,巩固性也强。
2、练习应该具有开放性。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课堂练习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培养思维品质的具体措施,练习要刻意减少指令性的成分,增加练习的开放性,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广阔、更灵活。如果能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一个更广阔、更开放的练习空间和时间,这能使学生在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五、数学教学和实践生活应融为一体
数学教师单纯地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课堂效率难以提高。在最新颁布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文规定:一定要从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情境和童话世界出发,尽量联系现实生活,选择离学生最近的、最能调动其积极性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现实生活。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把教学的知识点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且联系的实践内容要和学生的生活贴近,要具有童趣,千万不要过于成年化,否则将适得其反。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够做到合理引申,联系实践,这将能极大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探索知识的主动性。在联系实践时,教师还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选取的实践内容最好直接是教材中的,并且教师要进行加工,不能照本宣科地把书本上的例子直接说出来。二、实践内容必须是学生最为熟悉的,且能引发学生兴趣的例子或故事。三、教师也可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引申拓展,联系现实,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具体的、开放式的实践内容,以此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 数学来源于实践,在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素材可以成为数学课堂援引的材料。教师要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素材,并进行艺术加工,让其走上数学课堂,最终使数学教学和实践生活融为一体,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成学生“幽默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