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 学习《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一点体会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它标志着唯物史观的确立,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同以往就哲学的彻底决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至关重要的是,马克思在本书中具体,全面地阐释了被恩格斯称为马克思最伟大发现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唯物史观的实质是什么呢?就是这句“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或者说,这句话是我们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把钥匙。由此,我们可以全面、深入地洞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
这句话牵扯到一个主体,就是意识和生活的主体,毫无疑问,这个主体是人。但是,在主体这前提条件上马克思和恩格斯与旧的哲学家也出现分歧。关键的问题是这个人的本质是什么呢?是人的类本质还是个体人的本质。过去的哲学家们无一例外的选择了前一种对人的本质的解释,在他们的研究中的人是抽象的,无生命的。而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选的恰恰是后者,他们所考察的是现实的具体的活生生的人。那么,何为现实的人,有生命的人呢?“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人本身就将自己与动物区别开来。”这就是现实的人,能够生产自己的生产资料,同时,生产物质生活资料本身。
既然,物质生产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那么,我们考察有关人的历史,人类社会的历史,物质生产就是我们考察的基点。以往的哲学家,在考察到历史观时候,要不就是将唯心主义的世界本源作为历史的考察基点(如:神学家的上帝,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要不就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英雄史观。
在马克思看来思想、观念、意识的产生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生活,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在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真理:意识、观念、道德等意识形式不具有各自独立的外观。人们在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方式。
正如中国古代的《管子》的一句名言:“仓廪实而知荣辱,”只有确实的,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才能找到关于人类发展的一般的客观规律,任何妄图从意识出发,探求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人都不过是在缘木求鱼。
如果我们站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现实的基础上,我们也就很容易得到这样的结论:意识的一切形式和产物不是通过精神的批判来消灭的,必然是要通过消灭产生这种荒谬唯心主义观的现实的社会生产关系,才能解决的。一切推动社会生产发展以及宗教、哲学和其他一切理论的动力是革命。不是批判。如:我们不可能通过理论批判上帝就能是基督徒放弃宗教信仰。
精品
.
文章开头就提到马克思和以往的哲学家在探讨社会历史问题上的前提是有分歧的,这种分歧的出现就注定了双方会走向对立。由此可知,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理清问题的前提,从正确的前提出发,才能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其次,要注重实践,共产主义者被称作实践的唯物主义者,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要求我们摆脱一切虚无主义,神秘主义,从现实的社会经济状况出发,从环境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丰富发展我们的理论。做到知行合一。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意识对生活的反作用。从生活而来的意识指导着我们的生活,通过影响思维影响生活。比如,我们的生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就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所以,很显然,意识和生活的关系是辩证的。
到此,我们找到马克思阐述唯物史观的实质“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那么,唯物史观的现实意义是什么?书中明确指出了唯物史观的现实意义是革命。因此,唯物史观又是社会革命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揭示了共产主义革命的条件:生产力发展与交往方式的矛盾激化;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共产主义意识形成;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尖锐对立。
学习《德意志意识形态》最大的收获是清楚了唯物史观形成的逻辑顺序,以及社会革命理论,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有了一定深刻地了解。同时,我也能深刻的体会到马克思另一哲学命题“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尔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作为马克思主义者不只是要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了然于胸,更重要的是要发展马克思主义,要将马克思主义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完善和发展其理论。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