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国古典园林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六章 中国古典园林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及主要特点;熟悉中国古典园林的不同类型;掌握园林的组成要素及构景手法;熟悉现存著名园林。

教学重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

教学难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

关键概念

古典园林

教学提示

中国的造园艺术具有悠久历史,被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它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我国的许多古典名园是世界旅游的亮点与热点,应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及审美情趣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和阐述。

教学内容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及主要特点;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及构景手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概 述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悠久,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后期直到19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为止。在3000余年的漫长的、不间断的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帜的风景式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我们可以把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发展历史分为5个时期:

1.生成时期 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构筑物是“台”。所以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于帝王狩猎的“囿”和通神的“台”,出现的第一个类型是皇家园林,而历史上最早的,有信史可证的皇家园林则是商朝末年纣王所建的“沙丘苑台”和周初文王所建的“灵囿”、“灵台”、“灵沼”。此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时期。特点是以自然景色为主,较少人工开发。

2.奠基时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都城咸阳修建上林苑,并“作长池,引渭水??筑土为蓬莱山”以供帝王游赏。武帝为了追求长生不老,按照方士所鼓吹的神仙之说在建章宫内开凿太液池,池中堆筑方丈、蓬莱、瀛洲三岛以摹拟东海的所渭神仙境界。这就是后来历代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池三山”的滥觞,开模拟自然山水之先河。此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奠基时期,已开始有私人园林出现。

3.转折时期 这一时期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战争和社会动荡,消极悲观情绪导致及时行乐思想的流行,儒家独尊的正统思想受到冲击,礼教束缚遭到反抗,崇尚玄学、

逃避现实、寄情山水成为社会风流,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推动力。这一时期的园林从单纯的模仿自然,发展到艺术的加工,有意识的利用假山、水池、植物和建筑的组合来创造特定景观,形成了我国园林注重自然美的挖掘和景观构成艺术的传统特色,奠定了今后园林发展的主旋律。由于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流行,使寺观园林这—新的园林类型应运而生,奠定了中国古典园林三大类型并列发展的基础。此为中国古典园林的转折时期。

4.鼎盛时期 唐宋时期,国家强盛,经济发达,在这样的政治、经济背景下,促进了文化艺术的昌盛。由于当时的山水、田园文学及山水画的发展,园林也渐渐注重于诗情画意,出现了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互相渗透的迹象,形成了文人写意的山水园林特色。这一时期造园之风大盛,帝王、官僚贵族、文人墨客本着对山水的艺术认识和生活需求,纷纷自建园林或参与造园,因地制宜地表现山水真情和诗情画意,并注重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巧妙结合,园林的发展进入一个鼎盛时期。隋代洛阳的西苑、唐代长安的大明宫、华清宫、兴庆宫都是当时著名的皇家园林。唐代的私家园林也很兴盛,并已有文人参与造园的事例,著名的“辋川别业”即由王维亲自规划。唐长安还出现我国历史上的第一座公共游览性质的大型园林——曲江池。这一时期造园艺术和技术已经基本上达到了最高的水平,而且逐渐形成地方风格。比较集中而具有一定风格特点的地区:北方以北京为中心,江南以苏州、湖州、杭州、扬州为中心,岭南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风景式园林体系的内容和形式已经完全定型。

5.高峰时期 明清时期,园林艺术进入精深发展阶段,无论江南的私家园林,还是北方的帝王宫苑,在设计和建造上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并形成了北雄南秀的艺术风格。园林中以苏州、杭州、无锡、湖州、扬州等地的私家园林为代表的江南园林水平为最高,数量也多,所达到的艺术境界也最能表现当代文人所追求的“诗情画意”。清代自康熙以后历朝皇帝都有园居的习惯,在北京附近风景优美的地方修建了许多行宫园林。到乾隆年间,北京西北郊一带除了少数的寺庙园林外,几乎成为皇家经营园林的特区。“三山五园”、 “万园之园”、“人间仙境”。成为北方皇家园林的鼎盛时期。它们上承汉唐的传统,又大量吸取了江南园林的意趣和造园手法,结合北方的具体条件而加以融汇,可谓兼具南北之长,形成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园林发展史上的高峰。这一时期匠师们在广泛实践的基础上还刊行了多种专门性的造园理论著作,明末计成编著的《园冶》就是其中之一。

介绍相关知识《园冶》及作者计成。《园冶》一书的精髓,可归纳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两句话,这也是中国古代自然山水园林的造园要领。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

“师法自然而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主导思想。中国古典园林是典型的写意自然山水园,是人工与自然结合的产物,在造园艺术中反映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朴素自然观,追求生境、画境、意境三种艺术境界。“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是中国古典园林审美的评价标准,也是古典园林之魅力所在。

1.生境 就是自然美。体现着中国人的审美观和哲学思想。中国古代造园大师们,在构园过程中,第一步就是要创造出一个生机盎然的 “自然美”境界;同时,园主人又能在这富于自然美的小天地中,构造若干个能挡风雨、避寒暑、防蛇虫的建筑物,形成一个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 “生活美”环境。这种自然美和生活美相结合的境界,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中的第一个境界,可称为“生境”。“天人合一”和追求自然,正是中国古典园林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风格,它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受儒释道思想和文人山水画的影响,

特别重视造园艺术的“师法自然”。这其中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既“自然天成”,又使构造的园林“可望、可行、可游、可居”。

(2)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中国古建筑文化私密性较强,不主张“一览无余”或“一目了然”,总是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既从视觉上突破园林的空间局限性,又不破坏园林整体形象,以虚实相间的手法,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

(3)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中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4)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对树林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婀娜垂岸,桃花数里盛开??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十分重在表现自然。

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典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2.画境 就是艺术美。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充分把握这一特性,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熔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这就是通常所谓的“诗情画意”。因此可以说,中国古典园林是一幅把大自然概括和升华的山水画,经过艺术加工,使其犹如绘画之高于自然,并又以三度空间的形式复现到人们现实生活中来,使自然环境与人工艺术巧妙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达到国画设计的境界——画境。

3.意境 就是理想美。是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重要的美学范畴。意境即园林主人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之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游人在园林中所领略的不仅是眼睛能看到的景观,而且还有不断在头脑中闪现的“景外之景”;不仅满足了视觉感观上的美的享受,还能够获得不断的情思激发理念的联想,即“弦外音”,“景外情”。这就是造园者做到的“寓情于景”。这正是我国古代园林的又一独特艺术风格,也成了古代园林所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

总之,上述三重境界均以意境为最终目标,这是我国古典园林之精髓。当代著名园林鉴赏家陈从周先生认为:评价一个园林,不仅要看它的景致如何优美,还要看有否幽深的诗情画意,能否寓情于景,寓意于景,使人能见景生情,因景联想,把思维扩大到更广阔、更久远的境界中去。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有多种分类方法,主要有: 1.按园林占有者的身份分类

(1)皇家园林 又名苑圃、宫苑,为皇家所有,是供帝王居住、活动和享受的地方。一般多建在京城,与皇宫相连。有些则建在郊外风景优美、环境幽静之地,多与离宫或行宫相结合,表现出明显的皇权象征。如北京的北海以及承德避暑山庄等。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建筑体型高大,形式多样,功能齐全,富丽堂皇;集天下能工巧匠,收天下之美景,耗费巨资建成,尽显皇权威严。

(2)私家园林 主要是一些王公贵族、官吏富商、文人雅士等私人投资建造供自家居住享用的园林,分布于全国各地,数量可观,尤以江南(太湖流域)为多,尤其苏州、扬州、

中国古典园林

第六章中国古典园林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及主要特点;熟悉中国古典园林的不同类型;掌握园林的组成要素及构景手法;熟悉现存著名园林。教学重点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教学难点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关键概念古典园林教学提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bb3s31ns69kcek7hm3l8mqar1rud1013hj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