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工作:1、建立试运行组织结构,明确分工;2、组织试运行岗位人员,岗前培训;3、作业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4、制定试运行管理制度;三)物资准备:1、编制试运行物资需求计划和费用计划;2、检测用工具和仪器仪表; 包括:实施前检查;实施试运行;试运行评价; 一)实施前检查:1、对工程实体检查,确认已完成设计文件规定的全部工作内容,并经调试合格,符合竣工验收标准;2、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符合预期的各项要求;二)实施试运行:1、作业行动符合规定;2、故障停止,排除后重新;3、按计划达到连续无故障试运行规定时间;三)试运行评价:1、按合同及技术文件要求,结果符合预期规定;2、验收标准:工业机电采用《工业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房屋建筑采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1、突出自身优势(装备、技术力量、业绩);2、突出质量管理(优于业主要求);3、突出工期掌控优势(满足、缩短);4合理化建议 1、设备采购(厂商资信、能力;监造方案、突出质量控制计划、措施及包装、交货期的保证措施);2、材料采购质量控制方案;3、施工装备的配置(突出主要的、先进的、关键的吊装和施工机械);4、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机构和人员情况、质量保证措施;进度计划保证措施、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证措施;主要设备及专业施工方案) 1、未实质上响应;逾期;密封;无章无签字;2、明显不符合;未按格式;不全;关键字迹;不一致;3、弄虚作假;4、低于成本;5、不配合;6、未交保证金; 1、投标人代表检查密封;2、5人以上单数、技术经济专家2/3;2、中标通知书发出30日之内签订合同;中标结果通知所有投标人;招标文件发出到投标截止之日不得少于20日; 招标人(单位)主持; 1、资质;2、装备和技术;3、信誉;4、经营管理和质保体系;5、财务状况;6、生产负荷;7、业绩、8、运输条件 1、改变某些工作间的衔接关系;2、缩短某些工作(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通过增加作业人员、延长工作时间、采用新工艺、投入更多的施工设备) 1、分析进度计划检查结果,确定调整对象和目标;2、选择适当调整方法;3、编制调整方案;4、对调整方案评价和决策;5、确定调整后实施的新进度计划; 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依据(1)项目合同;(2)施工计划。(3)施工进度目标。(4)设计文件。(5)施工现场条件。(6)供货进度计划。(7)有关技术经济资料 (1)收集编制依据。(2)确定进度控制目标。 (3)计算工程量。 (4)确定各单项、单位工程的施工期限和开工、竣工日期。 (5)确定施工流程。(6)编制施工进度计划。 (7)编写施工进度计划说明书 5天:自招标文件出售之日起至停止出售之日止,最短不少于5试运行实施 技术标策略 技术标重点 废标 开标 选择合格供应商考虑 施工进度计划的调整方法 施工进度计划的调整的步骤 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依据 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程序 招投标中的四个时间 5、15、20、30 个工作日。 ·15天:招标人对发出的招标文件进行修改的,在投标文件截止前至少15天。 ·20天:自招标文件发出之日至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最短不少于20天。 ·30天: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天内签订合同。 简化记忆:工程小、变化小、风险小、一切都很清楚明确的工程。 工程量小、工期短,估计在施工过程中环境因素变化小,工程条件稳定并合理;工程设计详细,图纸完整、清楚,工程任务和范围明确;工程结构和技术简单,风险小;投标期相对宽裕,承包商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详细考察现场、复核工程量,分析招标文件,拟订施工计划;合同条件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十分清楚,合同完备。 固定总价合同中,承包商承担了较大的风险,业主的风险较小。 承包商的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价格风险,二是工作量风险。价格风险有报价计算错误、漏报项目、物价和人工费上涨等;工作量风险有工程量计算错误、工程范围不确定、工程变更或者由于设计深度不够所造成的误差等。 1.资格审查应该在投标之前进行,由招标人审; 2.招标人对投标人资格预审的内容:投标人的组织机构和企业概况;企业资质等级;质量、安全、环 保认证;近三年业绩;目前履行合同情况;资源方面,包括财务、管理、技术、劳动力、设备等情况;各种奖励和处罚等。 1.工程变更包括:工程量变更、工程项目变更、进度计划变更、施工条件变更等。 2.设计变更包括:更改有关标高、基线、位置和尺寸 (1)由于业主要求、政府部门要求、环境变化、不可抗力、原设计错误等导致的设计修改,应该由业主承担责任;由此所造成的施工方案的变更以及工期的延长和费用的增加应该向业主索赔。 (2)业主向承包人授标前(或签订合同前),可以要求承包人对施工方案进行补充、修改或做出说明,以便符合业主的要求。在授标后(或签订合同后)业主为了加快工期、提高质量等要求变更施工方案,由此所引起的费用增加可以向业主索赔。 (3)由于承包人的施工过程、施工方案出现错误、疏忽而导致设计的修改,应该由承包人承担责任。 (4)施工方案变更要经监理工程师的批准,不论这种变更是否会对业主带来好处(如工期缩短、节约费用)。 1.风险的类型: 按产生的原因,分为人员风险、材料设备风险、经济风险、政治及社会风险、自然环境风险、组织协调风险等。 2.风险的防范措施 ·风险回避:充分利用合同条款(如增设保值条款;增设防范风险合同条款;增设利于承包商的支付条款等);减少承包方资金和设备的投入。 ·风险分散和转移:向保险公司投保;合理分包,向分包商转移风险。 ·风险自留 ·损失控制:从管理、组织、合同、技术等方面预防损失发生。 1)材料设备风险2)人员风险3)组织协调风险4)政治及社会风险5)自然环境风险6)经济风险 1)对于材料、设备风险一一签订一个完善、有利的承包合同及相采用固定总价合同的条件 采用固定总价合同的风险 招标人的资格预审 合同变更包括哪几种? 如何确定工程变更的责任与补偿? 合同风险及防范 合同风险应采取何种对策 应条款,明确业主提供的材料、设备在质量、供应时间上的责任及其保证条件和违约责任。 2)人员风险一一变相输出劳务,如输出一专多能的技工及多面手兼干其他工种及普工工作,减少自带劳务数量或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从而减少当地工人的招聘量。 4)组织协调风险一一同1),在合同中明确业主(监理方)的协调责任。 6)经济风险一一是利用各种可能进行国际合理避税P二是利用资金进行有利于我们的国际贸易。 采购计划应遵循的采购原则 询报价工作程序 1.经济原则。2.质量保证原则。3.安全保证原则。4.进度保证原则。 5.国产和进口设备材料的划分原则。6.分包原则。7.设备材料分交原则。 选择合格供货厂商→询价文件的编制→询价和报价的接收→报价的评价→报价评审交业主确认(按项目合同规定)→召开厂商协调会并决定中标厂商→签订购货合同 1.设备验收包括设备制造现场验收和设备在施工现场验收。 4.进场验收是设备运输到达施工现场后,项目经理部组织有关人员按要求进行的验收。一般分进场和安装前两阶段进行。 (1)进场后对设备包装物的外观检查,要求按进货检验程序规定实施; (2)设备安装前的存放、开箱检查要求按设备存放、开箱检查规定实施;(3)验收进口设备首先应办理报关和通关手续,经商检合格后,再按进口设备的规定,进行设备进货验收工作。 企业定额、施工预算; 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市场价; 企业颁布的材料指导价、企业内部机械台班价格、劳动力内部挂牌价格; 周转设备内部租赁价格、摊销损耗标准; 已签订的工程合同、分包合同(或估价书); 结构件外加工计划和合同; 有关财务成本核算制度和财务历史资料; 施工成本预测资料; 拟采取的降低施工成本的措施; 其他相关资料。 1.组织措施 组织措施是从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方面采取的措施。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落实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明确各级施工成本管理人员任务和职能分工、权利和责任。 组织措施的另一方面是编制施工成本控制工作计划,确定合理详细的工作流程。 2.技术措施 施工过程中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包括: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设备验收的程序 施工成本计划的编制依据包括 施工成本管理的措施 最佳的施工方案;结合 施工方法,进行材料使用的比选,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代用、改变配合比、使用添加剂等方法降低材料消耗的费用;确定最合适的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方案。 3.经济措施 管理人员应编制资金使用计划,确定、分解施工成本管理目标。 对施工成本管理目标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防范性对策。 对各种变更,及时做好增减账,及时落实业主签证,及时结算工程款。 通过偏差分析和未完工程预测,可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将引起未完工程施工成本增加,对这些问题应以主动控制为出发点,及时采取预防措施。等 4.合同措施 施工成本编制的方法 施工成本管理的环节主要包括 按施工成本组成编制施工成本计划、按项目组成编制施工成本计划、按工程进度编制施工成本计划 (1)施工成本预测;(2)施工成本计划;(3)施工成本控制;(4)施工成本核算;(5)施工成本分析;(6)施 工成本考核。 1)施工准备阶段 ①优化施工方案,制定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②编制成本计划并进行分解。 ③对施工队伍、机械的调迁、临时设施建设等其他间接费用的支出,做出预算,进行控制。 2)施工阶段 ①对分解的计划成本进行落实。 ②及时准确地记录、整理、核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实际成本。 ③经常进行成本差异分析,采取有效的纠偏措施,充分注意不利差异产生的原因,以防止对后续作业 成本产生不利影响或因质量低劣而造成返工。 ④注意工程变更,关注不可预计的外部条件对成本控制的影响。 3)竣工交付使用及保修阶段 ①工程移交后,要及时结算工程款,进行成本分析,总结经验。 ②控制保修期的保修费用支出,并将此问题反馈至有关责任者。 ③进行成本控制考评,落实奖惩制度。 1)人工成本的控制 ①严密劳动组织,合理安排生产工人进出场的时间。 ②严格劳动定额管理,实行计件工资制。 ③强化生产工人技术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 2)材料成本的控制 ①加强材料采购成本的管理,从量差和价差两个方面控制。 ②加强材料消耗的管理,从限额发料和现场消耗两个方面控制。 3)工程设备成本的控制 4)施工机械费的控制 ①按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措施中规定的机种和数量安排使用。 ②提高施工机械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③严格控制对外租赁施工机械。 5)其他直接费的控制:以收定支,严格控制。 6)间接费用的控制:①尽量减少管理人员比重,要一人多岗。②对各种费用支出要用指标控制。 1)特大、重、高或精密、价值高的设备的运输、吊装方案。 2) 为控制成本,在各阶段应做的工作 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 需做经济分析的主要 施工方案 大型特厚、大焊接量及重要部位或有特别要求的焊接施工方案。 3)工程量大、多交叉的工程的施工组织方案。 4)特殊作业方案。 5)现场预制和工厂预制的方案。 6)综合系统试验及无损检测方案。 7)传统作业技术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方案。 8)关键过程技术方案等。 施工各阶段质量控制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一)确定质量目标 (二)建立组织机构 (三)制定项目经理部各级人员、部门的岗位职责 (四)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和控制程序 (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质量计划 质量预控、工序分析、工序质量检验三种,以质量预控为主。 ①工程实施时,应严格按制定的施工方法和操作工艺执行; ②切实使工序活动的操作者、材料、施工机具、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五大因素处于受控状态,以保证每道工序的质量; ③加强工序质量检验工作,对已完成的工序及时进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处理,并提出预防措施,保证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④针对雨期施工特点,应在焊接和吊装这两个关键工序设主控制点,强化管理。 1)现场调查:对事故进行细致的现场调查,包括发生的时间、性质、操作人员、现状及发展变化的情况,充分了解与掌握事故的现场和特征。 2)收集资料,包括所依据的设计图纸、使用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采用的材料、施工机械、真实的施工记录、施工期间环境条件、施工顺序及质量控制情况等,摸清事故对象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所处的客观条件。 3)资料的整理和归纳:对收集到的可能引发事故的原因进行整理,按“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内容进行归纳,形成质量事故调查的原始资料。 其原因往往涉及到设计、施工(法、人、机、环)、材料设备质量和管理等方面。 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有关人员及发生事故的班组长进行质量事故分析。必要时可通知业主和监理方参加,进行详情分析、评审。 1)当分项工程质量不符合合格规定时,必须及时返工或返修。 2)返工后的工程可重新评定质量等级;返修后的工程经法定检测单位检定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其质量等级仅可评定为合格。 施工中各时间段质量控制是如何划分的? 质量策划的内容 工序质量控制的方法 如何保证工程质量控制到位? 质量事故调查主要内容有哪些? 质量事故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哪些人员参加? 工业安装工程分项工程质量不符合合格规定时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