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民营经济发
展的思考建议
伴随着“放管服”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市营商环境得到了持续优化,但面对加速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新形势、新要求,面对广大民营市场主体的需求和期盼,“放管服”工作和营商环境还有充裕的优化空间。为摸清当前民营企业对营商环境的真实需求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制约,结合xx活动的部署安排,市组织专人通过入企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放管服”背景下民营企业对发展环境的切身体会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中汇集到的一些问题和工作建议报告如下。 一、当前“放管服”改革背景下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市民营经济主体已发展到xx万户,注册资本金近xx亿,xx年民营经济户数及注册资本金五年年均增幅分别达xx%、xx%,始终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尽管势头良好,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依然较为突出,民营经济距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一方面,规模小、产业层次低,技术创新能力弱,知名品牌少,管理水平不高等民营企业内在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另一方面,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还不够优化,“放管服”改革中“优服”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拓展,还没有真正形成涵盖民营企业全服务需求的环境体系和生态系统。归纳起来,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数民营企业产业层次依然较低。受发展基础、地域环境等诸多因素制约,我市多数民营企业整体发展层次偏低,依然没有走出小微企业多、规模企业少,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加工型企业多、创新型企业少,劳动密集型企业多、科技型企业少,低端产品多、高端产品少的“五多五少”发展窘境,多数企业还处在模仿加工、贴牌生产的初级阶段,没有自主品牌和独有绝活,核心竞争力薄弱。xx的纺织业聚集区,50多家企业没有一家设立技术中心,产品层次上,依然以纯棉纱、化纤纱为主,品种单一,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格局上,依然以订单服务为主,缺乏品牌,附加值偏低。在当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安全生产、环保倒逼压力持续加大,部分传统小微企业产业粗放、产品低端、管理落后、创新乏力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
(二)政策落实仍存在“堵点”“痛点”。一是“政策入企”存在差距。部分企业反映,政策的来源大多是各种社会媒体,宏观上了解多,怎么具体落实到本市、本县的管用的细节少,热闹一阵子,最后不了了之,导致企业的政策敏感度降低,新出台政策的边际效应大打折扣。二是惠企政策落实率低。一些企业反映应该享受的政策扶持资金、财政奖励不能及时到位的问题依然存在。据参与调查企业的数据分析,我市惠企政策总体知晓率为xx%,实际享受率仅为xx%,一些政策文件中列明受益财政兑现拨付的奖补资金,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往往没有落地,如《关于解放思想优化环境加快转型发展的意见》规定“对新认定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次性给予xx万元的奖励”,由受益财政给予落实,但真正兑现奖励政策的只有金乡等少数几个县区。三是政府失信问题依然存在。根据被调查
企业反映,目前县乡政府与企业签订的合同存在不兑现和承诺缩水问题,反映这些问题的企业占到被调查企业的xx%,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部分单位和部门政策落实过程中还存在重视程度不到位、大局意识不够强的突出问题,挫伤了民营企业的积极性。
(三)人才匮乏仍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当前我市民营企业户数突破10万户,绝大多数为中小微企业,这些企业又以传统加工型企业为主,此类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科技研发水平不高,造成产品同质化,竞争力不强,其中一个重要瓶颈制约就是技术型人才匮乏。有的是生产一线技能型操作工人数量不足,压制部分行业企业产能有序扩张。如,xx县2018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大型招聘会上,提供的1000个技术性人才岗位,最终达成就业意向的不足400人。有的是企业一线技师型实用型人才层次较低,创新支撑能力不强。如,xx县省级首席技师仅有3人,且全部集中在一家规模较大的纺织有限公司,其它服装、机械、发电机组等产业中几乎没有引领型的高端技术型人才。有的是行业一线工匠型攻关人才结构不优,技术传承青黄不接。如,xx一家电气设备公司的技术专家是从原县变压器厂退休的技术人员,已经70多岁了,跟着老专家研究技术的人员有20人,但能达到企业技术需求的青年技术性人才寥寥无几。有的是技术技能型人员流失严重,影响企业持续发展。传统生产型中小企业大多处在园区、乡镇,各类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等相对闭塞,由于技术型人才拥有较高的劳动技能,一旦现有企业没有足够大的吸引力,会很容易转投其他公司,寻求新的职业机会。再加之本地技师院校毕业生外流问题突出,进一步加剧了我市当地企业对高端性技术性人才的需求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