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语文特级教师风格流派评述
武玉鹏先生在《名师研究》中曾说:每一位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都是一本内容丰富的书,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出许多对我们有用的东西。通过对语文特级教师群体的学习研究后,我受到了很多触动,也读出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一、从师生关系看语文教学方式的渐变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师是拥有绝对话语权的,学生是教师教导的纯粹接受者,往往是机械的听老师讲现成的结论,无情的被灌输形式化的分析。
语文教育研究的“三老”——吕叔湘、张志公、叶圣陶,早在60、70年代就高瞻远瞩的认识到这一问题。吕叔湘先生曾说自己在上小学时,有一课是“新书一册,先生讲,学生听。”学生不是主动去拿而是等老师来给。张志公先生说:“只要老师少析一些,少灌一些,多导一导,足够了。”叶老在《大力发展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一文中也谈到这个问题,他说:“一‘讲’一‘听’之间,语文教学就能收到效果吗?我怀疑好久了。”[1]他认为,一讲一听之间,不能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 潘凤湘老师对此问题也早有感触,他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深感老师讲,学生听的办法不对头,他说:“教师把自己钻研教材的结果直接告诉学生,学生理解、记住,那么,学生离开了老师这根‘拐棍’,就可能失去独立钻研,获取新的知识的能力。”[2]
宁鸿彬老师开创性的提出“通读、质疑、理解、概括、实践”的教学五步骤,应该说是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改革创新,既注重了由“讲”到
第 1 页
“问”的转变,并且注重了学生自己的提问。师生关系由教师霸权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方式由“讲”到“问”,这是战斗在第一线的特教们曲折探索的结果,他们为语文教学的不断完善做出了表率。 二、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并形成序列
台湾学者曾仕强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变化当中有一个不变的东西,那就是规律。”抓住了语文教学的规律与脉搏,才能真正解决语文中的主要矛盾,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1、各位老师都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
汉字的特点决定了阅读的重要。于漪老师是非常重视阅读文本的,她还经常结合课文的学习,推荐有关读物,或及时介绍报章杂志上的好文章,注意开拓他们的眼界,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钱梦龙老师抓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掌握基础知识和发展智能的语文讲读教学这一客观规律,提出了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的教学基本式。潘凤湘老师认识到“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在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他逐步形成了“以读为主,读中学写,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的自学能力”的语文教学法。 各位特级教师可以说都非常重视语言本身的形式,注重让学生涵咏文本,品味语言,动情诵读,同时又不忘课外阅读为课内阅读做补充,扩大学生对知识的涉猎面,让学生在美读的过程中唤起对学习语文的活力。 2、注重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并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吕叔湘先生早在60年代就已提出“要交给学生一把钥匙。” 钱梦龙老师重视培养学生能力,他“善把金针度与人”,坚持把培养自学能力,获得读书方法的技能与技巧当作发展学生智能的必由之路。宁
第 2 页
鸿彬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常采取通过揭示自己思路的做法进行示范引导。在他看来,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在教材本身形式,而是要像教材索取知识和技能,把蕴藏于课文中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提炼出来。蔡澄清老师在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征途上不断求索,他让学生自学综合比较,通过自学比较,启发学生思考分析,从而锻炼她们的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掌握听读说写所必须掌握的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方法,以提高和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
永远不离开老师的学生是不可能的,为了使学生既能“学会”,又能“会学”,教师们就应授予学习的方法,切实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能力。
三、特级教师群体给我的几点启示 1、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对学生的热爱
于漪老师在关于学生的观念中,最关心的就是对学生的爱。她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要把他们培育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须对他们的心灵精心雕刻。付学生丹心一片,才能心心相印。”[3]魏书生老师认为一个人能为自己心爱的工作奉献一切,是一种幸福。因此,他曾在6年时间里经过一百五十余次申请当一名老师。钱梦龙老师对待学生也是非常关爱的,他自己曾被小学老师断定为“聪明面孔笨肚肠”,有过多次留级的经历,所以在自己的教学中,他不放弃一个学生,而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应该说,特级教师们不论属于哪个风格与流派,他们对教学与学生的热爱是同样炙热的。他们“目中有人”,注重学生的思考与创造,成熟与成长,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落到了实处。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