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经典咏流传2020 [2020年高考素材之《经
典咏流传》时评原创(精)]
央视综合频道打造的《经典咏流传》自春节唱响荧屏以来,节目以“和诗以歌”的艺术感召力一经亮相便被评价为叫好又叫座的文化节目。古诗词插上音乐的翅膀,喷珠溅玉;
学者、明星、主持人绝活迭出,回清倒影,让观者听者心魂俱醉、感慨万千,成为春节荧屏的一股清流。
诗言志,歌咏言,亦诗亦歌、亦吟亦唱古诗词并不是新鲜事。《经典咏流传》之所以火爆,一方面得益于观众“春晚这道菜,我再也不吃了”,契合了大众的文化需求;
另一方面源于传统诗词曲穿越时空仍有浸润心灵、启迪人心的力量,又一次唤醒了国人沉睡的文化基因。同时,节目深度挖掘诗词背后的深厚内涵,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更好的对接。 德鲁克曾说过,“没有什么比正确地回答了错误的问题更危险。”“生活是个复杂的剧本,不改变我们生命的单纯”。山还是那座山, 梁还是那道梁,心境之所以浮躁,社会之所以喧嚣,这与前些年我们片面追求GPT和媒体泛娱乐化的导向分不开,收视率、点击率、广告收益等,无疑使媒体竞争日益激烈,“为赋新词强说愁”似是而非的文化泡沫引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观众“一笑而过”后不断加剧自己的焦虑感。
1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支教老师梁俊和一群山区孩子清澈纯净的天籁童声,将人物的命运体验和诗词的情感境界紧紧交织在一起,让其找到了共同的精神之源。而这种平凡的悲悯与伟大、向上的斗志与梦想,和我们所处的当下古今观照,横生出一种让人热泪盈眶的力量感。我们看到了一位老师用音乐哼唱诗词,把美好种进了一群孩子的心里,而通过仅仅一个晚上,《苔》就作为一个梦想花开的奋斗符号,浸润了无数观众以及听众的心田,这是远在300年前的袁枚一定想象不到的动人画面。
诗心不老,情怀依旧。《经典咏流传》成功地点燃了大众共通的生命体验,印证了时代在变,潮流在变,人们对待经典文化的“共同情感”从未改变。毕竟文化是时间的佳酿,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心灵皈依。这些年流行的许多娱乐活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浅文化”。大多数人都想从迷雾中逃脱,找到一点新鲜空气,让自己安顿下来。《经典咏流传》凭借精致有创造力的“央视气质”,在探寻诗词和音乐的融合上作了破局。
诚然,传承不易,创新犹难。古诗词不仅传承了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更承载了我国先民的精神,在培养人文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古诗词有很多特定的语境,对于快节奏的现代人属于“高山流水”,尚有些距离。如何让经典穿越时空重焕新生,时代性与时尚性兼具?如何将古诗词中的唯美意境转化为现代生活场景和音乐表达?一方面创新不能只往前看、往外看,有时候还需要往后看,唱响诗词既是一种节目形式的创新,又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回归。另一方面
2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需要我们“择一事,终一生”之定力,“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以常人之躯,成就超人之业,归根结底就是恒心。 杨洪基问百家演绎的《临江仙》将诗词的波澜壮阔与声音的悲壮雄浑完美融合,令人难以忘怀。苏轼《定风波》,黄绮珊的从容淡定,击节吟唱,有着极强的穿透力,从中我们能感受到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梁祝传奇,千古传颂。88岁的巫漪丽着盛装缓缓地一步步走向钢琴,一双刻满岁月沧桑的手缓缓地抚上琴键。第一串音符甫一倾泻,强大的生命力喷薄而出,冲击着每一位观众的心灵。82岁的谷建芬,13年前,因一句“现在的孩子没有歌唱”,便全身心投入到少儿歌曲的创作之中。13载岁月50首创作,她平均用3个月的时间打磨一首歌曲,即使中途经历人生重创,依旧坚持完成,撼人心肺。
生命触发艺术,沉淀着岁月之美,阐释传统文化深耕之精髓。《经典咏流传》再一次告诉我们,传统文化本身就有无穷魅力,曲终之时情不了、意不散、神不灭。今天,我们吟唱重温那些代代相传的诗词文本,不是忧思古人、恋旧复古,而是在歌声里探寻诗词传承的打开方式。吟诵它,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 吟诵它,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如何让我们的孩子熟颂于口,濡染于心,这是教育人永远的课题,也是不变的初心。
3